清朝男子的辮子多久洗一次?答案你絕對想不到,臟到令人作嘔。《網路歷史》

古代人的傳統思想認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所以十分愛惜自己的身體,就連頭發都不敢隨意的剪。

古代男子在15歲的時候束發為髻,將頭發盤在頭頂上,然後用簪子固定,20歲的時候行冠禮,寓意成年。

然而,明朝滅亡,大清接替時,一切都改變了。

滿人的祖先是女真族,過著遊牧生活,為了方便打理頭發,於是留起了辮子,這種習慣一直延續下去。

後來滿清入關,滿人為了在精神上征服漢人,於是順治皇帝頒佈了剃發令,規定『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

清廷律令的規定剃發令,具體來說就是,把頭發的前半部分剃掉,隻剩下後腦勺的頭發留出來且要梳繞成一條辮子。

而這種辮子形狀大小跟清朝銅錢般,且可以把辮子從銅錢孔內穿過去才算合格,因此,民間稱之為『金錢鼠尾』。

隨著歷史的發展,百姓發頭越來越長,發線逐漸變粗,加上一些人不喜歡經常洗頭發就使得辮子變成了粗辮子。

時間來到晚清,當初的細辮子已經基本在老百姓中很難看見,取而代之的是粗辮子,

每個人頭上都留著長長的辮子,發量驚人,再加隨著時間的推移,細辮子變成了粗辮子,清洗成了一個問題。

要知道清朝沒有洗發水,人們洗頭一般用皂莢、草木灰、淘米水來清洗頭發。

雖然有了最原始的『清潔劑』,但清朝沒有自來水,人們想要取水就必須得花上很多時間出去挑水。

普通的百姓每天都要務農幹粗活,勞作下來早已勞累不堪,挑點給自己煮飯或者用來喝的水,他們都沒那麼多時間去挑,更何況是花費那麼多時間把這些水挑回來洗澡、洗頭呢?

還有,清朝沒有『吹風機』之類的產品,頭發洗了之後隻能采用自然風幹的辦法,非常耽誤時間,特別是冬天,洗了頭半天都幹了。

再加等洗完長長的頭發晾幹後,又得重新編好,過程中有時候需要有人幫忙才可以完成。

同時,清朝還有『特殊時期』也是規定禁止洗頭的。

比如說國喪期這一百天時間裡,全國上下為了守孝禁止洗頭。

因此清朝男子洗頭發的頻率不高。

清朝男子由於長時間不洗頭發,頭發上很容易長虱子,到了夏天,人們很容易出汗,辮子中還夾雜了亂七八糟的物質,難免會散發出一股酸臭味,成了名副其實的『臟辮』,讓人聞了都感到惡心作嘔。

清朝男人的發辮究竟有多臟?

英國傳教士記錄下令人作嘔的畫面,令世人嘩然。

晚清光緒年間,有英國傳教士名叫麥羅德者自天津出發遊歷直隸、山東、河南等地,將其所見寫於紙上,回到英國後,麥羅德將其所見所寫並附上一組照片印成明信片出售,這些文字一經傳出,洋人十分驚訝,難道傳說中的神秘國度真的如此骯臟不堪。

答案是正確的,這位洋傳教士並沒有說謊和誇大。

為了接近大清普通百姓,他自己蓄發之後,讓人梳了一條小辮子,然後穿上馬褂走訪各地。

他其中寫道直隸《河北》、河南、山東地區的農村男女幾乎身上都有一股子怪味,兒童喜歡赤身或赤腳,且滿身污泥,除了讀書人之外,幾乎所有的人都穿得破衣爛衫,稍微好一點的衣服隻有節日時才舍得穿。

男子的發辮盤在頭頂,幾乎終年不梳洗,夏季的時候他們會跟著孩子一起到河中洗洗身上的污垢和清理發辮,天一冷,便不再洗,而是用一隻叫做『篦子』的梳頭工具將散開的發辮來回梳,每梳一下,都會掉落在地上一些小蟲和皮屑以及灰塵。

麥羅德形容那種味道連老鼠聞了都惡心。

女子也是如此,幾乎也是常年不洗,而是將頭發盤起來,在腦後弄成一個『大包』。

她們如果空閑的時候,會坐在一起,便聊天邊用『篦子』梳頭,雖然看上去很不衛生,但是她們的發質卻出奇的好,梳完之後,像是摸了一層護發油一樣。

當然,城市裡和農村還有很多的區別的,城裡人,特別是一些達官顯貴的大戶人家,他們有專門的仆人幫助清洗發辮,還的一些特別的天然護發品進行塗抹,以保證發辮油光發亮,並且可以發出各種香味,顯得很洋氣。

而城裡的普通文化人和小生意人也基本上可以享受『上門服務』,城中有走街串巷的洗頭人,他們挑著擔子,上面有洗頭和梳頭的工具,為那些愛幹凈但是沒有仆人伺候的人進行梳洗。

看著這位英國傳教士的記載,你有什麼感想?

其實,當時不但是清朝時的各種衛生狀況非常差,歐洲和全世界的衛生狀況也好不到哪裡去,他們笑清朝人臟時,其實是一種1000步笑50步的行徑。

英國傳教士當時或許隻是想揭露一下現實,卻不料會引起這麼大的軒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