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太後臨死前的遺言,導致其棺槨37年都無法安葬,康熙不能想。《網路歷史》

公元1688年,一代賢後博爾濟吉特·佈木佈泰去世,經過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君王的追加後,其最終謚號為『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後』,所以『孝莊』是謚號,不會用在生前。

某影視劇裡左一句『我孝莊』,右一句『我孝莊』的,看著著實尷尬。

孝莊太後一生培養,輔佐了順治,康熙兩代帝王,要知道順治和康熙皆以沖齡踐祚,他們能取得日後的成績離不開孝莊太後的扶持與教導,所以孝莊對於滿清政權的穩定和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康熙皇帝對這位祖母也是非常地孝順和尊敬。

不過,由於孝莊太後臨死前的遺言,導致其棺槨長達37年都無法安葬,縱然康熙再有孝心想早早讓祖母入土為安都不可得,那麼孝莊太後臨死前說了什麼呢?

就是下面這段話:

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卑不動尊,此時未便合葬。

若別起塋域,未免勞民動眾,究非合葬之義。

我心戀汝父子,不忍遠去,務必於遵化安厝,我心無憾矣。

大意就是,皇太極去世多年,其陵墓不可再大動,所以我就不與他合葬了,但如果再為我另修建陵墓又太過勞師動眾,勞民傷財,更不可為。

因為我很不舍得與你們父子二人分開,那就把我和你們父子二人葬在一起吧!

孝莊太後的臨終遺言看似很動情,也有道理,若放在普通人家,夫妻雖然無法合葬,但與兒孫葬在一起也還可以接受,但孝莊乃一國之母,其死後安葬原則上是必須要遵從皇家禮儀的,『帝後合葬』乃祖制,孝莊提出不跟皇太極合葬,這就給康熙留下了一個大難題。

孝莊可以不想,但康熙不能不想啊,千百年後,人們隻會說康熙不孝,不把祖母和祖父葬在一起,而且還有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那就是孝莊想要和順治葬在一起,但順治的孝陵位於清東陵,而清東陵本是以孝陵為尊,若再將孝莊葬在這裡,以孝莊的身份,又將自己的父親順治置於何種地位?

所以,與皇太極合葬違背祖母意願是不孝,與順治葬在一起,違背祖制也是不孝,如此左右為難,康熙就不得不在清東陵外建了一座『暫安奉殿』將孝莊太後的棺槨暫時安厝於內,然後再慢慢想辦法解決這個事情。

然而康熙想了三十多年也沒想出啥好主意便駕崩了,於是這個問題就留給了孝莊的重孫子雍正,所以雍正一上臺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安置自己的這位祖奶奶,不過這對於雍正來說也不是什麼難事,他認為目前孝莊棺槨安厝的這個地方就很好,保佑了康熙三十多年,又保佑了自己順利接位,所以『暫安奉殿』絕對是一塊風水寶地。

想明白之後,雍正便下令在這裡修建陵墓,將祖奶奶葬了進去,因其方位位於沈陽昭陵以西,所以取名『昭西陵』,不得不說這個名字取得也恰到好處,即將孝莊葬在了順治旁,其陵墓又與沈陽昭陵為一體系,既不違背祖制更沒有違背孝莊的意願,皆大歡喜,估計康熙泉下有知也得誇贊他這兒子一番吧!

那麼前面說了這麼一堆,其實都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孝莊棺槨37年未下葬,其屍體如何保存的,這一點史書沒有記載,而且古代對屍體的防腐處理至今我們也有每一個系統的研究定論,不過我們可以聊一聊孝莊的梓宮。

古代帝後的梓宮大多都是上等的金絲楠木,這種木材生長周期長,能散發特殊香氣可防蚊蟲,其木質堅硬細膩,不易變形,抗腐蝕性也非常強,因此這種木材埋在地下可保千年不腐,所以用這種木材做梓宮,保存37年一點問題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