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清朝歷史,『八旗制度』是怎麼都繞不開的一個坎兒。
當初清軍入關僅20萬餘兵力,就算是加上其眷屬並奴仆也不過百萬。
然而其卻在短短數十年的時間裡,平定天下,建立起對全國持久而穩固的統治。
清朝統治得以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關鍵的一個,就是八旗制度。
清歷朝歷代的皇帝,都一再強調『八旗為我朝根本』,極言這一制度對他們統治的重要性。
努爾哈赤因為八旗制度建立起了一支強大的軍隊,幫助他擊敗了實力遠超自己的明朝。
中國歷史因為『八旗制度』,進入了『血統時代』,旗人和非旗人是要分開的,甚至於『旗民不通婚』。
接下來,咱們便來聊聊『八旗』的興衰。
八旗制度的誕生
1584年,女真人努爾哈赤於在建州起兵,起部下以黑旗為軍旗,是為『黑旗軍』,八旗的序幕由此拉開。
後來努爾哈赤統一建州三衛,實力增長,便在黑旗軍的基礎上創立了以紅旗為軍旗的『紅旗軍』。
自此之後,黑紅二旗開始戰於天下,為努爾哈赤,開創不世宏業。
公元1601年,實力進一步擴大的努爾哈赤,將黑紅二旗再度分化,是為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正藍旗四旗。
同時對牛錄組織首次進行大規模改造與重建,參照女真人的猛安謀克制,將所聚之眾每三百人立一牛錄額真統管,改編後的牛錄被分別隸屬於黃、白、紅、藍四旗,以純色為辨。
1615年,努爾哈赤平定了女真各部族,人口極大的補充和增長。
為了鞏固統治和更好的管理,1615年,努爾哈赤在原來四旗的基礎上增添了另外四旗,為鑲黃、鑲白、鑲紅、鑲藍。
除四整色旗外,黃、白、藍均鑲以紅,紅鑲以白,其中正四旗旗幟為純色四方形,龍首朝後;鑲四旗旗幟為五邊形,黃、白、藍三旗鑲紅邊,紅旗鑲白邊,龍首朝前。
其中,努爾哈赤親自統領正黃旗,鑲黃旗,剩餘六旗分別由大阿哥代善統領正紅旗和鑲紅旗皇太極,皇太極正白旗,杜度執掌鑲白旗,莽古爾泰統領正藍旗和阿敏執掌鑲藍旗,這便是皇太極登基之前的八旗勢力劃分。
八旗建立自此始,亦即為滿洲八旗的源起。
八旗制度的特點很鮮明,首先是兵民合一:
『出則為兵,入則為民,耕戰二事,未嘗偏廢』
其二是軍政一體,有事抽調,無事歸旗,『以旗統人,即以旗統兵』。
作戰時絕無糧餉軍器之運轉,軍卒皆能自備而行,這是八旗勁旅行軍作戰驍勇神速的原因之一。
八旗制度的完善
1626年,後金大汗努爾哈赤因病逝世,皇太極繼承了其後金汗位。
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繼承後金汗位,1627年改元天聰,即位之初皇太極面臨的困境不少,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和皇太極共同執掌後金政權,權利分散,這個後金的『汗位』有點形同虛設了。
對此,皇太極進行了封建化改革,將權力集中到自己手中。
皇太極為了鞏固自身統治,君主權利,皇太極開始著手整頓八旗勢力。
其先是將多鐸的正黃旗改色正白旗,將原屬自己的正白旗改色為正黃旗,後又將阿濟格統領的鑲黃旗改為鑲白旗,同時把原鑲白旗,給了自己大兒子豪格擔任,繼而改色為鑲黃旗。
如此一來,皇太極成功控制了正黃和鑲黃兩旗。
再後來,皇太極又把阿濟格的鑲白旗給予了多爾袞。
1628年多爾袞因征討蒙古有功,遂與多鐸的旗主對調成為了正白旗主,而多鐸則統領鑲白旗。
所以,兩白旗被多爾袞兄弟給掌控。
再往後,原鑲藍旗主因為戰敗而被剝奪旗主之職,鑲藍旗給到了齊爾哈朗手裡,齊爾哈朗是皇太極一派。
1635年,正藍旗主莽古爾泰意圖謀反事敗遭誅,該旗由皇太極所得,皇太極將其與自己親領的正黃旗混編重組,成為新的正黃旗和鑲黃旗,並從中分出8個牛錄給予豪格統領的原鑲黃旗,又再次將其改色為正藍旗,交給了自己的長子豪格,此外兩正紅旗還是在代善手裡。
所以皇太極繼位後,八旗勢力大致可以分為這幾派,皇太極四旗:兩黃旗,兩藍旗;多爾袞兄弟兩白旗,代善兩紅旗。
1643年皇太極突然駕崩,八旗勢力派系又發生了變化,當時多爾袞執掌大權,是為攝政王,乘機從代善和豪格以及齊爾哈朗手中拿到了兩紅旗和兩藍旗,一時間風頭無兩。
不過多爾袞去世之後,形式再度變化,正白旗和鑲白旗被其養子繼承,後因順治讓其認祖歸宗,順治乘機統帥正白旗,鑲白旗則給了豪格的長子齊正額,代善的孫子勒克徳渾繼承正紅旗,多鐸第五子多爾博繼承正藍旗。
而順治作為皇帝,成功掌控正黃,正白,鑲黃三旗,這便是後來的『上三旗』。
自此八旗基本固化,分為『上三旗』和『下五旗』。
上三旗主要就是負責皇帝的安全是為親兵,擔任皇宮的警衛任務,而下五旗則駐守京師及各地,負責拱衛整個大清江山的安全。
八旗制度的衰落
清朝問鼎中原後,八旗成了國家的貴族,他們高人一等,享有絕對的特權。
比如在剛進關的時候,清朝實行圈地政策,八旗子弟紛紛圈占民人的大批良田。
此外,旗人還無需上繳稅賦與服從勞役。
久而久之,養尊處優的八旗子弟,騎射荒廢。
曾經作為清朝軍隊主力的八旗軍,戰鬥力急劇下降,逐漸被漢人為主的綠營所取代。
而且這些八旗子弟不僅當初所向披靡的勇武不再,甚至連自己的生計都難以照顧,徹底變成了社會的蛀蟲。
同時,越來越多的人的人口,使得清朝不堪重負了。
他們占據土地這樣的生產資源,卻依然還需要朝廷養活,而且雪球越滾越大,這樣無底洞,誰也撐不住。
當時清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措施,來解決八旗的生計問題,比如向老家『移墾』,即遷徙那些敗光了家產的旗民去東北種地,可惜成效不大,這些公子哥,吃不了這個苦,許多人去了就跑回來了。
隨著人口的繁衍,到了清朝後期,僅僅在京城有著數十萬的八旗子弟,他們不做工,不種地,不經商,不讀書,終日遊手好閑,無所事事。
當然,這其中大部分人的生活很窘迫,祖輩們積攢下來的家業被變賣殆盡,許多人往往隻是守著一座空宅,連吃飯都成問題。
這可真應了那一句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