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不會告訴你,歷史上的劉羅鍋,其實根本惹不起和珅。《網路歷史》

說起劉墉,想必大家最熟悉的便是經典劇集《宰相劉羅鍋》,在裡面他化身為正義的代表,與大貪官和珅鬥智鬥勇。

儼然成為了除紀曉嵐之外的又一位和珅苦主。

雖然其與《鐵齒銅牙紀曉嵐》一樣,是影視劇編撰,是戲說歷史。

但和紀曉嵐不同的是,歷史上的劉墉卻是當過一段時間和珅的對手,隻不過沒有電視劇裡面那般鋒芒而已。

這也比紀曉嵐好啊!

電視劇裡面的紀曉嵐帶著豬腳光環,深得皇帝的信任,處處讓和珅和大人吃癟。

但在歷史上,他隻是一個編書修史的官員,長期擔任《四庫全書》的撰官的職位,少有涉及政事,與和珅交集並不多。

而且其一生官位最高也隻是吏部尚書兼協辦大學士,還加了個太子少保,滿打滿算也就是個從一品。

而和珅呢,正經的內閣大學士,一品大員,此外還身兼數職,各部院主官幾乎都玩兒過,而且還長期擔任軍機大臣。

內閣大學士加軍機大臣,在清朝就相當於宰相,是妥妥的實權派人物!

世謂(內閣)大學士非兼軍機處,不得為真宰相《《清史稿》》

除此之外,和珅一身榮譽,爵位高至一等忠襄公,要知道一等功乃是非皇族子弟的最高爵位了!

最現實的是,紀曉嵐比和珅大了二十幾歲,兩人不在一條平行線上,其當上協辦大學士的時候,已經是嘉慶時代。

而劉墉呢,顯然在歷史上與和珅打交道的機會要多一點。

在和珅的政治生涯前期,劉墉一直在地方任職,與和珅接觸機會較少。

直到乾隆四十一年,因為父親服喪,期滿後回京任職,不過基本上還是在地方和京城調來調去,與和珅打交道不多。

乾隆四十六年,兩人有過一次合作,即偕同和珅審理山東巡撫舞弊案。

雖查實國泰舞弊之罪,但其背景深厚,和珅有意偏袒。

是劉墉據理力爭,使其最終伏法,大快人心。

乾隆四十七年,即1782年,劉墉才被調入京城,當了左都禦史,這是言官兒,一般是在南書房行走,伴架同行,給皇帝出意見,察舉百官。

算是皇帝身邊的近臣,比之紀曉嵐可要高得多。

雖然僅僅過了一年,但在京城不比地方,當時的和珅已經是朝中一大勢力,得乾隆專寵。

劉墉雖是言官兒,有彈劾之權,但他也惹不起和珅,所以二人相處還比較和善。

史載:

『委蛇其間,惟以滑稽悅容其間』

遠不是電視劇裡面得那般針鋒相對!

這個很符合實際,因為此時的劉墉已經年過六十了,遠沒有年輕時的那般意氣風發。

早年的劉墉確實很張揚,其出身於官宦世家,父親劉統勛更是一代名臣,以正直幹練與雷厲風行著稱。

劉墉很好的繼承了父親的性格與行事作風,其為官處事風格峻厲剛急,眼睛裡揉不得沙子。

每到一地,必定會給當地百姓伸冤,深得百姓愛戴,被譽為『劉公』,比為宋朝包拯。

但二十年的官場沉浮,他經歷了太多,看慣了內外黑白,其為人處世已經學會了圓滑。

他知道搞不過和珅,所以明面上不會和他爆發沖突。

山東巡撫一案,如若不是他證據確鑿,又兼得民心所向,皇帝放權,他估計也不會直面反對和珅。

在大勢面前。

他隻能將剛直隱藏起來,他也因此為乾隆所不喜。

後來嘉慶繼位,收拾和珅,劉墉奉旨辦理和珅案一案,最終查明和珅罪責,和珅倒臺。

二人恩怨也算是就此結束。

乾隆時期劉墉的官位還是不低的,最高做到了直隸總督兼吏部尚書,還監理國子監,隻不過後來仕途不順,一直未能提拔為內閣大學士。

直到嘉慶繼位,在1797年,劉墉被提拔為體仁閣大學士。

總的說來,劉墉是個正直的人,但他並不死板,知進退!

這應該就是他最後得以善終的原因吧!

最後提一下,劉墉可不是羅鍋,人家是個身正體直的大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