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歷史,大多數帝王隻可共患難,不可同享福。
有功之臣,難免兔死狗烹,鄔思道離開李衛投靠田文鏡,其實就是為了逃離這朝堂,以避殺身之禍。
中國古代極為看重孝道。
『父母離世』之後,普通百姓必須在家披麻戴孝,守喪三年。
帝王守喪與普通人所有不同,正所謂『以日代月』,27天便是三年零一個月。
雍正稱帝之時,康熙皇帝屍骨未寒不足一個月。
紫禁城中,六十四盞如雪一般蒼白的紗宮燈,將富麗堂皇的乾清宮變成了悲風裊裊的靈堂。
雍正皇帝一邊守喪,一邊安排稱帝之後的具體事宜。
雍正先是命令九門提督隆科多,派人不分晝夜的監視八王、九王、十王守喪,不許三人離開康熙的靈堂半步,以免發生肘俯之變。
雍正還下旨,命令李衛截斷十四王所率大軍的糧草,又安排年羹堯率兵鎮守川陜,防止十四王兵變。
雍正又吩咐十三王、張廷玉、隆科多三大心腹輪流值差,一來震懾滿朝文武;二來急催全國各省督撫衙門準備寫表稱賀新皇登基,昭告天下大清朝已經改朝換代;三來控制甘、陜、豫、晉、冀五省總督,命令這五省總督監視『大將軍王十四爺』帶兵反京。
雍正登基初期,內有八王黨羽如林,外有十四王手握重兵,可謂『內外皆困』。
雍正皇帝不得不步步為營,將該殺的殺掉,該監的監視起來。
八王黨、十四王,自然是該監的。
那麼哪些人該殺呢?
為什麼要殺呢?
以鄔思道、周用誠為首的一幹雍親王府的幕僚、粘桿處的殺手、雍正還是雍親王時重用的一幹心腹奴仆,全部都該殺。
因為這些人知道太多太多雍正皇帝謀奪皇位的具體過程,這些人不除,日後必然會成為雍正皇帝的大患。
特別是鄔思道,他是雍正最大的『敵人』。
首先,鄔思道是雍正奪嫡戰爭的頭號軍師,肯定掌握了很多見不得人的秘密,鄔思道這種人如果見了陽光,即便他對雍正有無可質疑的忠誠,政治上也是一枚危險的炸彈。
要知道胤禛並不是什麼白蓮花,他為了順利登基做了很多不可告人之事。
比如他私藏太子寫給任伯安的密信,顯然是想在關鍵時刻捅出來扳倒太子。
胤禛做的這每一件事,都是鄔先生給他謀劃的,所以鄔先生知道胤禛做的所有不可告人的事情。
隻有死人才能絕對地保守秘密,因此雍正很想殺了鄔先生。
此外,鄔思道太了解雍正了。
皇帝的權力,在十步之外、千裡之內。
對於十步之內的皇帝身邊的人來說,皇帝不僅沒有任何神秘感,而且和普通人也差不多,一樣生老病死,一樣喜怒哀樂。
歷史上皇帝被身邊的近侍玩弄於股掌之上的例子比比皆是。
鄔思道這樣的人,對帝王心術研究很深,之所以能幫助雍正奪嫡,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深刻了解了康熙的心理。
要知道在《雍正王朝》中,康熙算是比較聰明的那一批了,帝王心術舉世無雙,但是他的所思所想都被鄔先生洞察了,因此胤禛才能處處占得先機。
康熙的心思鄔思道都能猜得這麼準,更別提雍正的心思了。
而每個皇帝都不願意自己的心思被臣子猜到,天威難測才能統禦群臣。
而鄔思道長期和雍正相處,他已經深深走入了雍正的『十步之內』。
還有一點就是,鄔思道一直就是一個幕後之人,他和李衛、年羹堯這些人不一樣。
在王爺府的時候,鄔思道可以藏著。
等雍正搬進了乾清宮,鄔思道就藏不住了。
對於鄔思道這個大功臣,雍正該怎麼用?
難道官封一品,建個鄔府給個高門大院?
然而鄔思道明面上有什麼功績,難道把他主持幹的那些齷齪事抖出來,皇上的臉還要不要了?
在當時的環境下,必須塑造雍正就是天,就是太陽的形象,是絕對不能有任何污點的。
而鄔思道就是那個污點。
所以他不應該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最好是永遠不出現。
其實對於登基後的雍正來說,鄔思道就已經成為了體制外的異類,他的所有能力都不屬於現在雍正所掌控的這個官僚體制,讓他進入官僚體制,就是一種削足適履的行為。
事實上,鄔思道和雍正的關系一直就是一種合作的關系,是一種類似諸葛亮和劉備的關系。
是朋友而非君臣,亦師亦友。
但可惜,當四阿哥登上皇位變成雍正以後,需要的就隻是奴才和大臣,而非朋友和老師了。
作為王爺府中地位超然的鄔先生來講,他很難放下身段伺候雍正皇上,因為作為先生還是能獲得尊重的,因為陰謀詭計總會讓雍正豁然開朗,現在廟堂之上一切以陽謀為主的話,鄔思道要像下人一樣小心翼翼,估計想想就難以接受。
所以,對於鄔思道,雍正沒有辦法重用,但同時又忌憚他的能力,那麼唯一的辦法便隻有兔死狗烹了。
於是我們看到,《雍正王朝》中,雍正將住在雍親王府內的所有家眷連夜轉移進皇宮,隻留下了奴仆、幕僚和粘桿外的奴才。
而鄔思道很清楚的意識到,雍正皇帝準備血洗雍親王府。
因為天底下最了解雍正皇帝的人,不是十三王胤祥,而是鄔思道。
當雍正皇帝將內眷全部轉移入宮時,鄔思道便已經猜出了雍正的心思。
正所謂:『君不密喪其邦,臣不密喪其身』
面對雍正的動作,鄔思道早已經計劃好了脫身之策。
原著小說《雍正皇帝》寫道。
十三王胤祥轉告鄔思道,雍正有意讓他入朝為官。
鄔思道說:『世外可知雍親王府內有一個鄔思道?
』
十三王說:『不知。
先生何意?
』
鄔思道說:『倘若如今我封侯拜相,豈不等於告訴世人,我就是皇帝曾經養在府內的幕僚?
』
十三王面色凝重。
鄔思道說:『從今以後,這人世上,再無鄔思道這個名字……』
當晚,雍正皇帝率領一眾大內侍衛與十三王胤祥在雍親王府內大宴『功臣』。
宴罷,子夜將至,陰氣極勝。
雍正與鄔思道在書房中密談。
鄔思道跪在地上拜叩新君雍正,然後向雍正辭官,鄔思道說自己年事已高,又是待罪之身,況且自己是個陂足殘疾,如今心力憔悴、油盡燈枯,萬萬不能入朝為官。
鄔思道懇請雍正讓他告老還鄉,以養殘體。
子夜已到,陰極而轉陽。
雍正皇帝念及舊情,不忍殺死鄔思道,於是答應了鄔思道告老還鄉的請求。
當然,這裡有個容易被忽略的細節,從雍正的角度來看,為了保守秘密,讓鄔思道隱退絕對不如滅口保險。
那麼雍正為何會答應鄔思道?
僅僅是念及舊情嗎?
其實不然,鄔思道在他提出自己半隱的理由時,跟雍正說了一句話:『以後皇上萬一想我卻又找不到我,臣心何安』。
這句太重要也很點睛。
明面上是動之以情,敘說君臣之情,其實這就是在威脅,在拿籌碼跟雍正談判。
什麼叫想我?
其實是有難處需要人出主意的時候想到我,實則是要用我。
所以雍正皇帝最後又想了想,命令鄔思道去李衛那裡做個師爺,表面上是讓李衛照顧鄔思道的飲食起居,實際上是監視鄔思道的一舉一動。
雍正連夜將鄔思道送出雍親王府,派太監把鄔思道安置在棋盤街寧心客棧。
子時將過,陽氣轉陰。
雍親王府內,一場屠殺悄然將至……
雍正二年,田文鏡在河南推行新政時,遭到了百姓的強烈抵制,雍正暗示李衛讓鄔思道前往河南幫助田文鏡。
鄔思道到達河南之後,幫助田文鏡將推行新政之事辦的妥妥當當,不久之後,河南黃災泛濫,雍正親架河南。
鄔思道意識到,雍正到達河南之後必然會接見自己。
倘若雍正得知鄔思道老當益壯、才智不減當年,雍正會再次放過鄔思道嗎?
不會!
與雍正見面是危險的,所以鄔思道趁著雍正沒有到達河南之前,匆匆的離開了田文鏡,一來防止被雍正滅口,二來向雍正表明自己的歸隱之心。
功臣身退,是一種大智慧,善用者可以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