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歲太子?康熙皇帝著急立儲的背後,其實為了挽救大清朝。《網路歷史》

清朝在立太子一事上,其實從來都是不怎麼著急的。

因為太子關乎國本,而清朝又沒有明朝那般,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硬性規定。

所以,在選擇繼承人方面,他們是秉承多看看,多比較的思想,選賢舉能。

除非是像順治皇帝這樣,突然駕崩,不得已才讓年幼的康熙繼位。

但是,康熙朝算是一個例外,皇太子胤礽被康熙立為儲君時,剛滿周歲。

很顯然,這個年紀是完全看不出他日後的發展習性的。

而康熙當時正值壯年,意氣風發,一共也才兩個兒子,完全沒有到選擇繼承人的時候。

那麼,康熙為何如此著急?

首先可以確定的一點是因為愛情,康熙想要要補償皇後赫舍裡氏。

孝誠仁皇後赫舍裡氏應該算是康熙一生最為虧欠的女人,當初赫舍裡氏嫁給了康熙時,年僅十二歲,還是一個小姑娘。

夫妻二人共同生活的十年間,赫舍裡氏伴隨康熙從少不經事的少年天子,一步步成長為胸懷天下的一代明君。

她還給康熙生下了兩位皇子,其中嫡長子承祜,『天性聰慧,上甚愛之』,可惜卻過早夭折。

使初為人母的赫舍裡氏備受打擊,而年不滿二十的康熙也痛苦萬分,特別是皇子病逝之時,他並沒有在皇後身邊陪伴,心中對兒子和妻子,多了幾分愧疚。

幸運的是,兩年後赫舍裡氏再次臨盆,誕下皇子胤礽,使得康熙嫡系得以傳承。

但同時不幸的是,皇後赫舍裡氏卻因難產而去世。

短短幾個時辰,康熙便經歷從再得嫡子到痛失愛妻的大喜大悲,尤其是皇後的去世,讓康熙心中愧疚萬分。

赫舍裡氏作為康熙發妻,一起生活十餘載,夫妻二人本就感情甚篤。

且赫舍裡氏為康熙兩度誕下皇子,功比天高。

對於現代人來說,相當於,一個陪伴自己長大的女人,並且為彼此的孩子誕生而逝世,人非鳥獸,孰能無情,康熙內心應該是存在濃濃思念和感激之情。

康熙對赫舍裡十分思念,從五月初五開始,康熙每天都要去赫舍裡的梓宮看望死去的赫舍裡,為她默哀,一直到吳越二十七日將她的梓宮送到鞏華城為止。

此後康熙基本上每年都要去看望赫舍裡皇後,即使新任皇後上位以後,康熙依舊毫不避諱地去探望她,可見兩人的感情非常深厚。

此外,如今愛妻逝去,可憐的小皇子胤礽,一出世便沒了母親,這讓赫舍裡氏九泉之下,如何安心。

更讓八歲喪父,九歲喪母的康熙產生感情上的共鳴,作為父親,會更加的愛護這個孩子。

而且愛屋及烏,為了補償愛妻,將小皇子胤礽立為太子,也算是有個交代。

當然,帝王之家,親情從來都隻是輔助,更為關鍵的還有利益。

當時康熙立胤礽為太子,其實背後蘊藏著許多的政治考量。

首先第一點,立胤礽為太子可以拉攏索額圖一家。

在康熙當政時期,清朝的朝政大權最初是由順治欽點的四位輔政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人共同把持,其中索尼作為四輔臣之首,德高望重,勢力很大。

後來索尼年事已高,逐漸退居二線,四輔臣之一的鰲拜則趁機獨攬大權,威脅到了皇權統治。

為了遏制鰲拜,孝莊太後一改愛新覺羅家族從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家族中選擇皇後的傳統,為孫子康熙選擇索尼的孫女赫舍裡氏為皇後。

由此可見,索尼家族的勢力有多強,已經到了需要皇族政治聯姻的地步了。

而索尼去世之後,其家族地位並沒有降低。

一來是宮裡有著皇後坐鎮,二來朝堂之上,兒子索額圖也是一方豪強,憑借著家族榮光以及幫助康熙擒鰲拜的功勞,深受康熙信任,乃是當時朝堂上最具實力的大臣。

要知道皇帝一個人是玩不轉所有事務的,隻有靠大臣們齊心協力,都幫著皇帝一起做事,才能夠讓皇權真正體現出價值來。

而索額圖作為皇後赫舍裡氏的親叔叔,胤礽的親舅舅,毫無疑問,他絕對站在自己外甥這一邊的。

康熙立了胤礽為太子,也就意味著愛新覺羅家族會得到索額圖的忠心追隨,畢竟都是自家人。

當然,此時的康熙已經成人,無需像當初那樣,需要借助索尼的勢力對抗鰲拜。

但是此時康熙正面臨著裁撤三藩的考驗。

雖然康熙年輕氣盛,力主要裁撤三藩,但由於吳三桂等人的實力過於強大,朝內許多人擔心此舉會引發三藩造反,所以很多人持反對態度。

其中索額圖便是站在康熙的對立面,一直反對裁撤三藩。

果不其然,康熙十二年,吳三桂舉兵造反,三藩之亂開啟。

在此事關國家危亡的緊急時刻,索額圖這樣的朝中重臣,顯然是康熙極力拉攏的對象。

畢竟之前索額圖是反對撤藩的,萬一他站到吳三桂那邊,那清朝就麻煩了。

所以康熙將胤礽為太子,使得索額圖必須要選擇站在自己這一邊,支持自己對抗三藩,而且是鼎力相助。

畢竟都是為了自家人,哪能不出力啊?

當然,康熙這麼早立太子,不僅僅是為了索額圖一個人,他同時也是在做給天下人看。

自古皇帝登基,統禦萬方,為固國本綿宗社,必立元儲,大赦天下,首先安撫民心和軍心,令處於觀望的人站在自己這邊,希望以此來扭轉戰局,其次宣告國家的正統,站在道德的高點,當時三藩之亂正盛,吳三桂的大軍已經飲馬長江,朝堂內外人心惶惶。

此時立太子,可以達到一個穩固國本,安撫人心的作用。

同時表明態度,面對三藩和叛亂決不妥協,必討而勝之。

最後,康熙早年的生活經歷,也是他敢這麼早立太子的原因所在。

眾所周知,康熙八歲便登基為帝,那時候的他也是一張白紙,什麼都不會。

是祖母孝莊太後以及一眾大臣老師的輔佐教導才有了後來的自己。

所以呢,即使胤礽不才,康熙也有信心通過自己後天的教導,來讓他成為一個合格的皇帝。

隻是康熙自己也沒想到,過早的成為太子,高人一等,會不可避免的導致小太子生長環境過於安逸,導致胤礽養成驕縱的性格,最終為日後兩度廢太子埋下伏筆。

並最終導致了九子奪嫡的大事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