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從這幾個說話細節看什麼叫『刀切豆腐兩面光』。《網路歷史》

嘗聽聞,能夠體現辦事、說話水準的一句俗語,叫作:

『刀切豆腐兩面光』。

《雍正王朝》作為國產歷史權謀劇的巔峰之作,劇中體現辦事、說話超強能力的名場面比比皆是。

今天咱們就從中列舉幾個細節,加以分析。

場面一、張廷玉的師爺替張廷玉『勸告』年羹堯

話說年羹堯奉命進京述職,特意到南京拜見康熙。

康熙安排了張廷玉代為接見。

早就有備而來的年羹堯準備了天麻、蜜桔、蜀錦之類的四川特產,準備向這位康熙身邊的大紅人『意思』一下。

身居高位的張廷玉何嘗不知道年羹堯的那點小心思,一向愛惜自己羽毛和官聲的張廷玉,本打算拒絕。

張廷玉之所以想拒絕年羹堯,一方面是不想落個『受賄』的話柄,哪怕隻是年羹堯送來的一些四川特產,畢竟是拿別人的手短。

另一方面,張廷玉對年羹堯的為人頗有微詞,如果收下了年羹堯的贈品,意味著自己認可了年羹堯這個人,允許年羹堯進入自己的交際圈子,那是有違自己的做事原則的。

可是想到年羹堯是胤禛的門人,胤禛又是康熙所看重的皇子,有朝一日,如果胤禛繼位,那麼年羹堯的前途不可限量。

反復權衡之下,張廷玉『懷著復雜的心情』,破例收下了年羹堯送來的一包天麻。

隨後,張廷玉轉而讓師爺贈送給年羹堯一盒湖筆。

因為張廷玉想借這盒湖筆,把自己和年羹堯之間的交往,定位為文人之間的相互雅贈,無傷大雅。

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文人之間互相贈送了一點小物件,既不代表任何意思,某種意義上來講,又蘊含了很多意思,就在於雙方自己去細品了。

通過此舉,張廷玉依舊可以把控著自己和年羹堯交往的分寸。

站在一旁猜透張廷玉心思的師爺,也趕忙補刀:

『我家大人已經是破了例,給您天大的面子了』。

雖然隻是寥寥數語,隻見這個師爺言辭懇切、十分真誠,由不得年羹堯再反駁什麼,

師爺的這句話高明在,既聲明了張廷玉向來不收受任何物品的為官作風,同時又間接地將年羹堯捧到了一定高度。

使得賓主雙方都可以很體面地走下臺階,在一種融洽的氛圍中結束這次會面。

場面二、張廷玉『斥責』孫嘉誠

話說年羹堯取得西北大捷回京受賞,因為居功自傲,目空一切,被百官所不齒,其中就包括身為禦史官員的孫嘉誠。

生性耿直、敢於直言的孫嘉誠,直接面見雍正,彈劾年羹堯。

其實雍正何嘗不氣憤於年羹堯的飛揚跋扈,奈何彼時正是用人之際,西北戰事尚離不開年羹堯治軍,所以雍正就算是再對年羹堯咬牙切齒,也必須得忍。

而孫嘉誠偏偏在這個時候,跳出來彈劾年羹堯,當真是在戳雍正的心肝肺。

雍正盛怒之下,甩下一支筆,讓孫嘉誠直接寫下年羹堯的罪狀。

作為《雍正王朝》劇中第一愣頭青的孫嘉誠,居然毫不含糊,拾起筆就要寫。

站在一旁的張廷玉,趕忙訓斥道:

『孫嘉誠,這筆是你能用的嗎?

一句話頓時點醒了孫嘉誠。

試想,如果孫嘉誠執筆繼續寫下去,以他的秉性,定然會把他所掌握的年羹堯的一切罪狀全部寫出來,交給雍正。

於是,身為禦史官員的孫嘉誠,便合乎程序地走完了他向雍正彈劾年羹堯的合法流程。

而雍正馬上會面臨一個大難題:自己要不要處置年羹堯。

一旦禦史官員孫嘉誠正式將年羹堯的罪狀提交給雍正,那麼雍正是必須要受理、而且必須要有處理結果,才能對百官、百姓有所交代。

但是如果從當時的全局來看,雍正想要徹底平定西北、然後踏踏實實地在國內推行新政,還需要年羹堯繼續坐鎮西北。

也就是說,眼下年羹堯是動不得的。

對於雍正的這個心思,身為軍機處大臣的張廷玉再清楚不過了。

但是這些又不便於明說。

因此,張廷玉斥責孫嘉誠的那句話,妙就妙在語言雖短,既維護了雍正身為皇帝的權威,又及時制止了孫嘉誠繼續『幹蠢事』。

雖然話語的字面意思是在說那枝筆,實則是在提醒孫嘉誠,不要借著蠻勁幹傻事,破壞了雍正的全盤計劃。

我想,事後雍正一定也暗自贊嘆張廷玉的隨機應變,確保事情沒有向最壞的方向蔓延。

通過分析以上這兩個細節,我們不難發現,《雍正王朝》作為國產歷史權謀劇的巔峰之作,除了向觀眾展現了曲折、深刻的劇情之外,劇中的很多細節,也在向觀眾示范說話、辦事的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