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皇後赫舍裡氏生下皇子胤後,便因身體太過虛弱不幸去世。
而剛出生的胤礽也在周培公的建議下,被康熙立為太子。
事後,周培公剛出宮門,索額圖便立刻聲淚俱下向周培公跪拜謝罪。
究其原因,是因為周培公在立太子一事上,幫了索額圖的大忙。
眾所周知,胤的生母赫舍裡皇後在生下胤後因為難產沒幾個時辰便死了,而她死前最大的願望便是康熙能立她的兒子為太子,當然這也是索額圖的心願。
而在她彌留之際,卻無人敢如此提議。
一來是後宮不可幹政,所以赫舍裡皇後;二來外戚要避嫌,所以索額圖也不敢講。
而立儲一事涉及國本,需要從長計議,康熙雖然有心補償皇後,但無人提議,他也不好武斷。
這時候是周培公站了出來,向康熙提議的要早立太子。
周培公的原話是這樣的:
皇上,臣知道娘娘的心思,外有三蕃反叛,內有逆賊作亂,可謂非常之時,叩請皇上在大阿哥和剛出生的皇子中,選擇一位做太子,佈告天下,以示大清繁榮昌盛,源遠流長。
表面上看,周培公他說的話是持公立立場,兩位皇子二選一,沒有明說選誰。
但是,在當時那種情況下,皇後難產將死,胤又是嫡子。
很明顯就是在暗示康熙要立胤為太子,而康熙也依照周培公之議,立胤為太子。
但這無疑是幫了索額圖家族,既全了赫舍裡的心願,也全了索額圖的心願,因此索額圖心中對周培公感激涕零。
當然,這裡面也不僅僅是感激,更是愧疚。
因為在朝堂之上,索額圖和周培公關系並不好。
周培公太過剛直,處處和索額圖這些老臣作對。
比如在撤藩一事上,索額圖因為收受過吳應熊的錢財賄賂,是站在吳三桂一邊的,一直都反對撤藩。
而周培公則是和索額圖的死對頭納蘭明珠持相同立場,一直堅持撤藩,在朝堂上沒少和索額圖打嘴仗。
甚至因為明珠的關系,索額圖已經將周培公列為了對手,不惜要陷周培公於死地。
他竟然公然向康熙建議將主張削藩的周培公和明珠送給吳三桂他們,以求和吳三桂他們和解。
周培公一直是主張削藩的,吳三桂是被削的藩王,所以周培公和吳三桂之間早就水火不容,積怨已深,如今索額圖讓康熙送周培公他們去吳三桂那,那跟送周培公去閻王那有什麼區別。
而如今隨著皇後去世,索家逐漸勢微,索額圖沒想到,在此時周培公不僅沒有落井下石,還不計前嫌幫助自己。
因此,索額圖才會又愧疚,又感激,所以跪拜周培公,向他表示以前不敬的歉意。
當然,像索額圖這種官場老手,所作所為都離不開利益二字,他下跪的最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拉攏周培公。
雖然索額圖對周培公不怎麼感冒,但是誰都知道,這周培公是康熙皇帝身邊的紅人,康熙對這個自己大街上撿回來的人才,寵愛有加。
甚至於連立太子這樣的國本大事,都會聽取周培公的意見,由此可見,周培公在康熙心目中的地位。
原本索額圖一族是太子胤的外祖之家,堂堂的大清國外戚,家族底蘊深厚,無需去放低身段拉攏周培公一個漢臣。
但是撤三藩一事中,索額圖已經觸怒了康熙,在與明珠的爭鬥中落了下風。
再者皇後赫舍裡的去世,這對赫舍裡家族而言就是一個災難,宮中無人了,索額圖腰桿子就不硬了,自己的實力和明珠的實力就完全不對稱了,一旦落敗,康熙隨時就可以不顧及皇後的面子收拾他。
所以拉攏周培公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今既然周培公幫助胤登上太子之位,那無疑是表明其和自己還是有和解的機會的,所以索額圖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便一心想要拉攏周培公為己所用。
但是自己以前又做了很多對不起周培公的事,因此為了和周培公冰釋前嫌,所以索額圖便跪拜周培公,向周培公賠禮道歉。
如此一來,索額圖便可借此機會將周培公拉入自己陣營,鞏固自己勢力。
以上就是索額圖在康熙答應立胤為太子後,剛出宮門,便立刻向周培公跪拜謝罪的原因,一來為賠禮道歉,二來為表感激之情,三來為拉攏之術。
一石三鳥,索額圖不可謂不精。
當然,最後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周培公這麼做並不是要為了結交索額圖,他其實是在幫助康熙,將反對撤藩的索額圖,拉回到自己這一邊來。
因為康熙決定立胤礽為太子,佈告天下之後,實際上就將反對撤藩的索額圖重新和自己捆綁到了一起。
就算是索額圖內心再怎麼反對撤藩,他也必須要支持康熙皇帝,和周培公他們站到一起。
畢竟康熙如果失敗,那麼自己外孫的皇位也就沒有了。
所以,索額圖很精明,但周培公也不傻,他的這一招乃是陽謀,既達到了目的,還讓索額圖感激涕零,簡直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