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殿英盜乾隆墓時,隨手扔掉的一塊佈,為何能拍出1.3億的天價?《網路歷史》

名人說過的話都是名言,名人用過的東西都是文物。

1928年,軍閥孫殿英打著軍事演習的名義,明火執仗地盜掘了乾隆的裕陵。

當裕陵的寶藏呈現在孫殿英面前時,他的眼睛都驚呆了。

各種明晃晃的奇珍異寶,一看就特別值錢。

乾隆脖子上掛的一串朝珠,朝珠一共有108顆珠子,每一顆都價值連城。

乾隆腰間懸掛的九龍寶劍,九條金龍鑲嵌在劍背上,劍鞘和劍柄鑲嵌著寶石,堪稱無價之寶。

把乾隆這些隨身寶藏洗劫一空後,孫殿英惟獨遺漏了一樣東西,一件裹在乾隆身上的被服。

按理說,皇帝身上的東西,每件都不同凡響,可這塊佈不鑲金嵌銀的,孫殿英實在看不出有什麼奇特之處,想來是給乾隆鋪床的被子,好比西方的裹屍佈,值不了多少錢,於是幹脆就隨手扔在一邊。

這塊佈可來頭不小,那可不是什麼『裹屍佈』,而是有著200多年歷史的陀羅尼經被,孫殿英不識貨而已。

當年孫殿英盜東陵,盜完慈禧,盜乾隆;其目標主要是金銀珠寶等市面上的硬通貨。

當然,像什麼字畫、雕刻這些也是不會放過,比較都知道這玩意兒有收藏價值,不僅可以賣錢,還可以投其所好,拿去送人,收買人心。

孫殿英也不想啊,但是沒辦法,盜墓事件發生後,引發社會全體的譴責,蔣介石閻錫山等一群軍閥大佬,都叫著要弄他,孫殿英各種送好處,墓裡出來的寶貝起到了大作用。

當年乾陵那把九龍寶劍就送給蔣介石了。

但是陀羅尼經被這玩意兒,在經過300多年的陰暗之後,並沒有那麼顯眼。

大家就當成一被子了,沒當回事兒。

直接給拿來包裹財務來,後面被隨意丟棄。

說實話,這也不能全怪孫殿英,在那個年代,看不上這個被很正常 你看見慈禧雞蛋大的夜明珠、乾隆龍泉劍、翡翠西瓜之後也會把這個被子扔在一邊。

後來這被子以『清末黃緞子袈裟』的名字,於2005年出現在拍賣會上,而當時的成交價是9萬元。

看到沒有,過了快一百年,大家還是沒有發現其價值。

不過三年之後,即2008年,其再次拍賣的成交價是7205萬元;最恐怖的是在兩年後的中美宏凱威拍賣會上,其拍出來1.3億的高價。

這個價格可以說是很恐怖了。

那麼這陀羅尼經被,到底又何來頭,真的能值1.3億嗎?

第一,這塊佈的價值本就不一般。

陀羅尼經被在那個時期算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

這種佈料上印刷有喇嘛塔的建築式樣,所以它跟宗教也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系。

由於每個朝代尊重的宗教都有所不同,所以這種遮蓋屍體的被子也出現在了不同的時期,比如說元朝時期非常崇尚喇嘛教。

所以陀羅尼經被也被廣泛用於貴族王公等人的墓葬之中,明朝時期道教盛行,其皇帝也不再使用這種被子。

而清朝以後佛教又被重新重視起來,所以陀羅尼經被的地位也重回『巔峰』。

清朝信奉藏傳密宗佛教,皇帝嬪妃和王公貴族死後,大多使用『陀羅尼經被』裹身。

所謂『陀羅尼經被』是指印著或梵文《或藏文》佛經,或書寫諸佛菩薩真言密咒、金剛力士功德名號的裹屍佈,傳說能令亡者罪滅福生,身心安樂,前往西方極樂世界。

但在清朝,『陀羅尼經被』的使用有很嚴格的限制,隻有皇帝或貴人名號以上的嬪妃才能使用,其他王公大臣,除非皇帝同意或下旨賞賜,不能自行使用,乾隆皇帝、慈禧太後死後身上都裹著『陀羅尼經被』。

根據相關記載,陀羅尼經被的制作材料是緙絲,這種絲綢算是當時最貴重的一種,從宋朝以後就是皇家專用的高端絲綢佈料,編織制作過程極為繁瑣,其做工完全可以稱的上是藝術品。

緙絲本身產量極低,加上存世精品極為稀少,十分珍貴罕見,因此在現代文物拍賣市場上常有天價出現,享有『一寸緙絲一寸金』美名。

就拿乾隆身上的那塊精品來說,它寬140厘米,長200厘米,被上經文全部由金絲織成,且經由活佛念過經、持過咒,名貴非凡,足以覆蓋整個棺木和乾隆遺體。

如果兩名頂尖工匠一天工作八個小時,那他們也需要一千一百多天才能完成制作,昂貴的材料加上高超的編織工藝,讓經被的價值堪比黃金。

第二,存世數量少以及名人效應的影響。

根據考古學家的統計,這種隨葬佈料在長時間的保存中也會出現腐爛現象,所以能保存下的珍品是非常稀少的,就目前的考古發現來看,隻有慈禧和乾隆兩人的墓葬中發現了完整的經被,所以這塊經被的價值也翻了幾個等級。

再者是經被主人有著尊貴的身份,乾隆作為距離近代非常近的一位封建君主,其知名度在國內外都是非常高的。

我們社會上素來存在名人效應,古代名人使用過的東西都會成為重要文物,比如說梁啟超當年的檔案賣出了6700萬元,愛因斯坦隨手寫的兩張小紙條也賣出了1000多萬元,那麼乾隆帝身上所蓋的精品絲綢,自然在價值上更加超乎想象。

再比如目前供奉在意大利北部的都靈大教堂的都靈裹屍佈,更加值錢。

它隻是一塊長14英尺的亞麻佈,佈上有一塊暗色的印記,表明曾用於包裹一名身材高大,長發蓄須的男子,他的雙腳、手腕和身體兩側有傷,滲出血水將裹屍佈染成了暗色。

但這塊佈據說就是耶穌死在十字架上之後,用它包裹、下葬的,在它上面印有耶穌身體的輪廓。

意大利科學家發現,都靈裹屍佈的年代與耶穌的年代相符,這說明裹屍佈確實包裹過耶穌的遺體。

耶穌死後,屍體無人收殮。

有一個人名叫約瑟的義士,將耶穌的屍體用細麻佈裹好,安放在石頭鑿成的墳墓裡。

不久,耶穌復活,隻剩下這塊細麻佈。

從此它成為基督教的聖物。

正所謂, 盛世的古董,亂世的糧食,它的價值是隨著社會而改變的。

綜上所述,這塊佈之所以能賣出天價,是其自身價值和『炒作』手段雙重作用的結果,從這些方面來看,它能賣出這麼高的價格也是很合理的。

話說回啦,收藏界買賣古董那些事兒,有多少是名副其實的呢,不過為了某些目的的一番炒作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