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近代是一部充滿屈辱的歷史,清政府的軟弱無力加上國家的積貧積弱,讓這片土地飽受苦痛,分析原因,很多人將禍首歸結於中國當時科學技術水平的不足,其實這種想法,和當時的洋務派人士沒有什麼區別,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思想制度的落後從而拉開了清政府和其他列強的差距。
清軍在裝備上,並算不上落後於下風,在鴉片戰爭以後,意識到東西方差距的清朝廷,就開始在洋務派的支持下,展開了對近代化的探索,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首先借鑒的,便是西方的長槍短炮,在18世紀60年代,清政府便開始派遣使節來到西方購買軍事武器,采辦一支近代化的軍隊,而這個任務,也落到了當時身為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的肩膀上。
1866年,曾經在海防事業上吃下大虧的清政府,決定購買大炮來武裝自己的海岸,而李鴻章也帶著使節團隊來到了歐洲進行研究訪問。
對於當時不少歐洲的軍工企業來說,李鴻章可是腰纏萬貫的金主,因此各個企業都分別派出了自己的代表,邀請李鴻章前去觀摩自家公司生產火炮的威力。
當時的清朝廷,支付了鴉片戰爭的賠款,而且還沒有從太平天國的損傷中恢復過來,李鴻章也是深深知道這一點的,他必須將每一份錢都花在刀刃上。
因此倒也不著急,而是一個國家一個國家的拜訪,觀看他們的樣品。
此時歐美的大炮,也是多種風格的,其中英國人采用前膛炮,美國公司生產的大多是滑膛炮,至於德國的是後膛炮。
李鴻章對於德國克虜伯公司生產的後膛炮十分感興趣,他在詳細調研之後,曾經在寫給朝廷的信件裡面如此提到:『後膛裝藥槍炮最為近時利器。
查格林炮一宗不能及遠,僅可為守營墻護大炮之用。
惟德國克虜伯四磅鋼炮可以命中致遠,質堅體輕,用馬拖拉,行走如飛,現在俄德英法各國平地戰陣皆以此器為最利,陸軍炮隊專用此種,所需子彈之價格與炮價相等』在剛剛進行不久的普法戰爭中,克虜伯大炮也讓法軍受到了巨大的損失,更是讓李鴻章對於克虜伯評價甚高。
而克虜伯公司的態度同樣讓李鴻章感到滿意,其公司總裁阿爾費雷德·克虜伯在李鴻章抵達德國之後,便親自迎接,而且還表示願意免費幫助清軍培訓炮手以及其他技術人員,這些條件都讓李鴻章心動不已。
最終,他和克虜伯簽下了一筆巨額訂單,訂購了328們大炮,等到第一批大炮到貨,李鴻章就將其裝備在了淮軍當中,組成了19個炮兵營。
這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隻近現代炮兵部隊。
不過先進的大炮並沒有太多開火的機會,清政府最終還是在全國人的反對中退出了歷史帷幕,然而克虜伯大炮作為當時德國最先進的產物,隨著時間年代的變遷,依然發揮著作用,甚至在抗戰期間,還起著效果,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日軍軍艦在中國沿海橫行霸道,肆意穿梭,等到9月,日軍進犯廈門,而部署在胡裡山炮臺的克虜伯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並且一炮擊毀了日本艦隊的輕型巡洋艦『若竹』號。
恐怕李鴻章也不會想到,在70多年後,他買下的大炮還發揮著如此大的功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