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自造無極限更非閉關不合作:左宗棠聯合法德排斥英國目的何在,我們談了左宗棠系洋務企業的技術合作,主要是和法國、德國合作。
對於當時的世界第一強國日不落帝國則采取排斥態度,為什麼?
差距太大的話,合作會變成吞並,而且日不落帝國在新疆問題上跳得太高。
新疆被侵略,阿古柏勢力受到英國、俄國的共同支持,特別是英國勢力對其支持力度更大。
包括之前李鴻章放棄新疆、南疆停戰等事務都有英國的身影。
問題的核心是英國。
弱者與最強者合作很可能被最強者吞並,特別是在自身內部存在著強大的外方利益代言人的情況下,這一情況更危險。
因此,左宗棠自然要選擇第一敵人的競爭者。
這種選擇是最正確的方式,任何時代都是真理。
買買買,買不來強大,自造永遠是根本和核心
面對海軍、陸軍,對於西方的思想體系和武器制造背後的科技積淀,中國從0開始學習。
即使如此,也不晚。
對於許多說自造時機這個不對、那個不行的人,我們看到早在150年前,在腐朽的清廷中仍然有正確的觀點存在。
從左宗棠的案例就可以看出:在海軍上,1860年代,中國人連會駕駛軍艦的海軍軍人都沒有,更不要說建造戰艦。
但到了1870年代,福州船政局培養了第一批中國海軍操練人員;1880年代中國海軍自造已經達到世界三流水準,1890年代中小型鐵甲艦已經具備自造能力。
在陸軍發展上,左宗棠更是親自加入試驗工作中。
在當時高價武器、相對更高價的武器配件購買上,左宗棠等人在0的基礎上出發下,能降低成本就降低成本,自行仿造西式火藥、子彈,有人會說效果如何?
至少蘭州制造局的自造火藥、子彈為『西征軍』做出了貢獻。
案例已經在上文給出,在此不再贅述。
當然,既然從0開始,那麼,我們的短板多得很。
例如相關工業能力就是一個大問題。
但在建設福州船政局時,左宗棠從軍艦、民船、鐵廠等諸多工業能力都有全盤籌劃。
可惜的是,左宗棠還沒等馬尾船廠建好就離開了福建、浙江進行大西北的和平重來事業。
後續人也不給力,所以,左宗棠的全盤籌劃沒有成功,但沒有成功不代表籌劃錯誤不可執行。
恰恰相反,左宗棠離世後六十多年的中國所采取的方式和左宗棠在本質上是相同的。
技術不如人自然要買,買的同時要仿,隨著仿自身的知識、工業體系越來越健全,最終完成自己的自造、自主核心。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輩當上下求索!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然而,買買買思維在海軍發展上卻是主流,陸軍在『買仿造』問題上比海軍成果要多。
這主要是李鴻章系統在『買仿造』問題上帶有很強的『權鬥思維』。
在自己系統內支持買仿造,對於其他人的買仿造卻比較排斥。
一方面是出於自身地位和權力考慮,另一方面也是海軍資本額、科技攻關難度上大不相同。
那麼,『買買買』的結果如何?
到了民國時期,其與西方的代差不是越來越小而是越來越大。
買仿造很累,隻適合『傻子』去做:但這樣的『傻子』才是脊梁
向別人買技術,一點兒也不丟人!因為你不如人家,自然要向人家學,人家非但不是上帝,更多的是撒旦,憑什麼白給你?
仿造別人也不丟人!因為仿造的同時就是自我知識積累的時候。
看左宗棠當時的奏折時,會經常看到『借洋款』『花費』等字樣。
說明什麼?
左宗棠很沒錢。
沒錢怎麼辦?
左宗棠這樣的將領、統帥實在少見、難得,在西北時期,左宗棠曾經身染重病,以為自己將要離開人世。
曾經寫過一份遺囑,給四個兒子每人留下五千兩白銀。
那麼,左宗棠一年能賺多少?
至少二三萬兩。
而那時左宗棠當督撫已經有十年了。
左宗棠的大部分錢都給了誰?
災民和援助手下將領是大頭兒,但自掏腰包買武器也是花費之一。
許多『貶低左宗棠的人,總喜歡故意忽視兩個當時的時代』。
例如晚清時如何,不適合自造,諸如條件不夠、工業不成體系等等。
在許多人眼中,他是一個『很傻很天真』的人,看不清形勢、看不清晚清。
然而,正是這樣的人才是我們的脊梁。
你辦不到如此決絕,但至少要存有一顆人心。
但我不如此認為:左宗棠作為既重視民生又重視學習西方的優勢,既重視軍事又重視民生,既能幹又較為清廉的人,中國歷史是多了還是少了?
如果這樣的人不被尊敬,那麼,隻能說學歷史學得沒有是非觀念。
反觀李鴻章,因為其主張不與西方為敵得到了一些『唯西式思維』的人的支持。
但我們去看看李鴻章帶來了什麼?
什麼都沒留下。
北洋海軍成了廢銅爛鐵,洋務企業基本成了李鴻章、盛宣懷的私人企業。
李鴻章、盛宣懷的思維雖然更先進,但他們都有一個問題存在:精英思維或者說官僚思維。
輕視草根、輕視民生,結果既不能保證民眾基本生存權,又不能強國強軍,強的隻是他們的個人地位和家族財富。
惟西式思維的人比較多,唯短期利益者更多,所以李鴻章式思維的批判很難。
關鍵是得有自主自造的成功,才能讓他們閉嘴。
所以,盡快集團化攻堅作戰挑戰一些卡脖子科技,應該盡快實現。
盡管現在這一戰略已經被確定為科技發展的主軸但落在執行層面很難。
像我們這些非科技工作者,隻能做到兩點:其一,從歷史角度談自造自主的必要,防止買買買政策再重新占領輿論,反過來壓迫政策改變;其二,防止自造自主變成閉門造車的語言壓力 破壞改革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