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歷史題材電視劇,《雍正王朝》不僅匯聚了很多傑出演員的精湛演技,劇中更有不少臺詞分別引經據典,使得這部歷史劇更加充滿文化底蘊。
今天,筆者將從劇中挑選一些歷史典故,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
一、不教而誅
這句話在劇中總計出現了三次,前兩次是康熙和胤礽的師傅王掞對話之時所提及,第三次則是雍正繼位後進行掄才大典之前,囑咐正副主考張廷璐和李紱之時,也曾經意味深長地講到這句話。
那麼這句話有什麼出處呢?
又有什麼含義呢?
『不教而誅』這句話其實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儒家經典《論語》,原文是:『不教而殺謂之虐』
後在《荀子·富國》篇中進一步衍生為:『故不教而誅,則刑繁而邪不勝;教而不誅,則奸民不懲;誅而不賞,則親屬之民不勸;誅賞而不類,則下疑,俗險而百姓不一』
後世根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不教而誅』。
這句話的含義是指事先不教育,不向人指明正誤是非,一犯錯就加以重罰或誅殺。
王掞在同康熙辯論的時候,引出這個成語,意在替胤礽鳴不平,暗指太子一步步淪落到如今的下場,並非是太子一人之過。
而胤禛對張廷璐、李紱等人講這句話,則是提前敲打他們,如果恩科考試出現差錯的話,將不會輕饒他們。
二、慶父之憂
劇中的『熱河兵變之夜』,康熙在同眾阿哥分析當下緊張局勢的時候,講到了『慶父之憂』這句話。
『慶父之憂』,源於成語『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這個典故,出自歷史典籍《左傳》,主要講的是春秋時期魯國國君魯莊公的兄弟慶父殘暴、狡詐,胡作非為,為了滿足自己的野心,慶父在魯莊公過世後,接連殺害魯國的兩個國君,遭到國人和臨近齊國的激烈反抗。
於是便有了『慶父不死、魯難未已』的說法。
後來,走投無路的慶父在眾人的反對聲中自殺了。
劇中,康熙所說的慶父之憂,自然指的是大阿哥為了趁機扳倒太子,惡意誇大其詞,誣造了太子胤礽的很多不實罪名,並揚言如果不盡早被除掉太子的話,會給整個王朝統治帶來很大的禍患。
以康熙的睿智,自然是不會被大阿哥的那些鬼話所蠱惑。
所以,康熙在講這句話的時候,實則帶有一點諷刺大阿哥的口吻。
三、『社稷為重,君為輕』
同樣在『熱河兵變之夜』,大阿哥講出了他在本劇中最有文化含量的一句話:
『孟子雲:社稷為重,君為輕』
還沒講完,就被康熙以『放屁』兩個字給大聲呵斥住了。
咱們先來了解一下大阿哥所引述的這句話『社稷為重,君為輕』
這句話引述自儒家經典《孟子》的《盡心章句下》篇目,原文是: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意思是普天之下人民最為重要,江山社稷尚在其次,而君主的利益更是次要的。
《孟子》中的這句話,想要表達的意思是統治者都必須以老百姓的利益為重,隻有老百姓滿意了,江山社稷才會穩定,君王統治集團的利益才能鞏固。
劇中,康熙責問大阿哥為什麼一直處心積慮想害死胤礽,大阿哥找不到更合適的借口掩飾自己的叵測居心,便引述這句話,想搪塞過去。
大阿哥回答這句話,自以為是找了個高大上的借口,實則是驢頭不對馬嘴。
難怪會被康熙以『放屁』兩個字回懟過來,並罵他是『蠢豬』。
四、蕭墻之禍
還是在『熱河兵變之夜』,一向老成持重的張廷玉看到康熙因為眾阿哥的爭吵昏厥過去後,立刻上前勸慰康熙,並提到一句話:『蕭墻之禍』。
這句話立刻令康熙警覺並冷靜下來。
『蕭墻之禍』也是個有典故的成語,與之相關聯的還有『禍起蕭墻』。
『禍起蕭墻』最早出自《論語·季氏》篇目,至今很多中學課本中還有節選自該篇目的古文言課文《季氏將伐顓臾》,完整講述了『禍起蕭墻』這個成語典故的歷史來歷。
這段歷史和前文中所說的『慶父之憂』有一定的歷史關聯,兩者都發生在春秋時候的魯國。
其中,孔子所說的季氏是除掉暴君慶父、推舉魯國公子申復位的季友的後代。
『蕭墻之禍』、『禍起蕭墻』,都是指家族內部即將發生同室操戈的禍患。
也難怪張廷玉提起這句話後,康熙馬上意識到當晚局勢充滿了詭譎和驚險,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將奪嫡之爭推向白熱化。
因此馬上決定對所謂的『太子調兵逼宮』之事進行冷處理,防止事態繼續惡化。
歷史上,在位長達六十一年的康熙,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非常熱衷和喜愛。
因此,電視劇《雍正王朝》的主創人員在劇中穿插、引申了這麼多傳統文化典故,非常符合康熙的這個歷史原貌。
『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