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九月,康熙下令賜死索額圖,並且抹去了他大半生的功績,大罵他結黨營私,議論國事,還不懂得感恩,真不如一條狗!
此後,他的兩個兒子也被處死,其同黨或被殺,或流放,都治了罪。
在多年以後,康熙想起索額圖,還憤憤不平地說:『索額圖實為本朝第一罪人』
那麼,索額圖究竟怎麼了?
康熙為何如此憎恨他?
想當年,他參與鏟除鰲拜後,康熙還說:『索額圖是本朝第一功臣』,康熙這是卸磨殺驢,還是另有圖謀呢?
實際上,在康熙眼中,『第一罪人』與『第一功臣』,兩者之間並不矛盾,隻是就事論事。
從『功臣』到『罪人』的人生四十年
01 鏟除鰲拜成第一功臣
順治去世後,八歲的康熙即位, 同時為他指派了四大輔政大臣,其中就有索額圖的父親索尼,還有著名的逆臣鰲拜。
鰲拜戰功赫赫,逐漸成為四大輔臣的核心人物。
在索尼死後,鰲拜又鏟除了蘇克薩哈,遏必隆與他本就有勾結,這樣一來,鰲拜一家獨大,把控朝堂,行事霸道,對康熙執政形成極大阻礙,怎麼辦?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康熙和索額圖走到了一起。
索額圖與康熙的關系並不簡單,索額圖是世家子弟,襲了索尼的爵位,君臣之間的信任度高。
康熙親政是索尼鼓動的,而且康熙摯愛的皇後赫舍裡氏是索額圖的侄女,兩者之間又有親戚關系。
再者,索尼在世時,與鰲拜本就不對付,如今父親去世,索額圖沒了靠山,若想仕途坦蕩,向年輕的小皇帝靠攏也是上上策。
鑒於以上種種,康熙啟用他,也在情理之中。
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五月,三十三歲的索額圖,與一個十五歲的少年皇帝,一起將鰲拜拿下。
此後,索額圖被授為國史院大學士,康熙九年十月,擢升為保和殿大學士;康熙十一年,加了太子太保,也成了康熙口中的『第一功臣』。
他的高光時刻一直延續了十年,十年後,他的人生又發生了變故。
02 平三藩,君臣嫌隙
在順治年間,三藩對清廷執政形成極大的威脅。
康熙走馬上任後,撤藩問題一直縈繞在他的心頭。
對於這個問題,他也詢問了大臣們的意見,結果支持者寥寥,反對聲卻是一片。
其中索額圖就是一名反對者,他認為三藩勢力根深蒂固,一旦撤藩,必然引發震動,還不如盡量安撫他們,讓他們繼續在封地發光發熱,為我所用。
但實際上,三藩已成為禍患,集軍權、財權、政權於一身,不僅在當地貪污腐敗,而且還把手伸向了全國,不斷培植自己勢力,對於這一點,康熙怎麼可能忍?
康熙常說,『朕自少時以三藩勢焰日熾,不可不撤』,對於三藩,康熙早有主意,在撤亦反,不撤亦反的情況下,康熙下決心要撤藩。
結果,撤藩引發了吳三桂起兵。
朝廷在得知此消息後,索額圖又出了一個餿主意,他說,把那些當初支持撤藩的人都殺了,以此安撫吳三桂。
康熙聽了這個餿主意,馬上就怒了。
說他不會像當年漢景帝一樣,誅殺晁錯來安撫藩王,更何況,撤藩的決定是由他自己定的,與大臣何幹?
索額圖在撤三藩的問題上,與康熙背道而馳,由此也引發了康熙對他的不滿,君臣二人就此有了隔閡。
此後,索額圖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在平定三藩的作戰中,也積極出謀劃策,以此挽回形象,也算是保住了自己的飯碗。
三藩歷時八年,終於平定,索額圖沒有功勞,也是有苦勞的,康熙也看在眼裡了。
但他與明珠的明爭暗鬥,康熙卻不能容忍。
03 朋黨之爭
康熙時期,能與索額圖媲美的大臣,唯有明珠,兩人各自為政,互不讓步,在康熙面前都能吵成一鍋粥。
那麼,他們憑什麼這麼牛掰呢?
皇後赫舍裡氏生下皇子胤礽後,沒過多久就死了。
她與康熙雖是政治聯姻,但二人感覺很深,皇後死後,康熙很悲痛,對胤礽也格外疼愛,在胤礽兩歲時就將其立為太子。
這樣一來,索額圖就成了太子的外叔祖父。
一直以來,對太子的事兒都很上心,日積月累,在他身邊就聚集了一批追隨者,形成了太子黨。
而明珠呢也不示弱,他因主張撤藩有功,在康熙十六年,被授予武英殿大學士。
而且他也是皇親國戚,康熙的惠妃那拉氏,管他叫堂叔。
惠妃也育有一子,便是胤禔,而且按理說還是皇長子。
皇位更替,向來立嫡立長,胤禔雖然是庶出,但他卻是長子。
而且胤禔才華橫溢,康熙也很看重他。
他不僅參與了不少軍務工作,在內政方面也有涉獵,大有向太子挑戰之勢。
在此基礎上,又受到了叔公明珠的強勢扶持,因而形成與太子黨對立的一派,以圖將來有『大作為』。
這樣一來,索額圖與明珠便展開明爭暗鬥,為各自派系極盡拉攏朝廷重臣,以增強各自的實力。
索額圖與明珠之間的早期爭鬥,實際拉開了康熙晚年『九子奪嫡』的序幕。
二人都是朝廷重臣,勢力極大,在當時京城流傳著:要做官,問索三;要講情,問老明。
可見,二人當時的影響力有多大。
但在這世界上,總有一些孤勇者,不懼權勢,敢於直面黑暗。
康熙十八年《1679年》,刑部尚書魏象樞上疏彈劾索額圖和明珠,說他們各立私黨,攬權貪縱,陷害異己。
康熙對此不可能無動於衷,康熙賜了索額圖四個字:『節制謹度』,並指責索額圖在平三藩一事上,沒有一個良策獻上,警告他『國法俱在,決不寬貸』。
此後,索額圖也有所收斂,於康熙十九年,主動請辭,帝未允。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索額圖因徇私舞弊,包庇自己的弟弟,而被康熙處罰:革除了議政大臣、內大臣、太子太傅之職,僅保留了佐領。
這一年,索額圖四十七歲。
然而三年後,他又東山再起了。
04 太子黨事件
索額圖被再度啟用後,也幹了一些大事,比如《尼佈楚條約》的簽訂,他是首席談判官;康熙在征討噶爾丹時,他也有參與,雖然表現不佳,喜歡當『逃兵』,康熙雖還不至於將他治罪,但對他已然十分失望。
康熙對索額圖的失望,最終還是因為太子胤礽。
康熙四十年《1701年》,索額圖以年老為由,請求退休,康熙批準了。
但他退休的生活並不比在職時悠閑多少,作為太子黨的核心人物,他有了充足的時間為太子之事奔波,但太子的事有什麼好奔波的呢?
都是太子了,將來大位不就是他嗎?
還折騰個什麼勁兒呢?
問題就出在胤礽身上,康熙在位時間長,生生把太子都快熬成老爺子了,胤礽著急呀。
而且他自身問題也很多,貪財好利、暴戾不仁,在康熙心中的形象不斷下降。
更為關鍵的是,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大封諸子,胤禔、胤祉、胤禛等兄弟都授以世爵,而且他們都能參與政務了,這讓胤礽的危機感更加迫切。
謀逆的火種在胤礽心中越燒越旺,再加上索額圖從中煽風點火,而康熙對他們的行為也產生了重重疑慮。
比如,胤礽的服飾一律選用黃色,在接受百官朝賀時,實行了兩跪六叩禮,這些自抬身價的事兒,胤礽和索額圖可沒少幹。
所以,康熙對他們也加強了防備。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十月,胤礽隨同康熙南巡,途中重病,康熙安排索額圖來陪侍,這實際是一次考驗。
但他們沒有經受住考驗,被康熙抓住了把柄。
康熙四十二年五月,索額圖被抓,五月十八,康熙發佈上諭,羅列了索額圖多項罪名:
『去年皇太子在德州住時,爾乘馬至皇太子中門方下,即此是爾應死處。
……爾任大學士時,因貪惡革退,後朕復起用,爾並不思念朕恩。
即若養犬,尚知主恩,若爾者,極力加恩亦屬無益……朕若不先發,爾必先之,朕亦熟思之矣』
『朕觀索額圖並無退悔之意,背後怨尤,議論國事,伊之黨類,朕皆訪知。
······伊等結黨議論國事,威嚇眾人。
且索額圖施威恐嚇,舉國之人,盡懼索額圖乎······伊等之黨,俱屬利口,愚昧無知之徒,被伊等恐嚇,遂極畏懼。
果至可殺之時,索額圖能殺人或被人殺傎未可料,雖口稱殺人,被殺者誰乎?
』
在上述文獻中,康熙指責索額圖逾制乘馬,罪該萬死;拉黨結派,作惡多端;最根本的一條是,聽康熙口氣似有謀逆之向。
之後索額圖先是被圈禁於宗人府,後被賜死,終年67歲。
那麼,康熙為何稱他為『第一罪人』呢?
為何索額圖是罪人,鰲拜卻成了功臣?
索額圖與鰲拜不同,鰲拜是前朝舊臣,而索額圖是康熙一手提拔起來的重臣。
康熙對鰲拜憎恨並誅殺他,主要在於鰲拜專權,而索額圖所掀起的太子黨風雲,則是想要顛覆他的政權,取而代之,這是康熙絕對不能容忍的。
而且在康熙心裡,太子胤礽不稱職,不思進取,圖謀篡位,與索額圖脫不了幹系。
再者,索額圖與明珠兩黨相爭,波及范圍之廣,勢力之強令康熙震驚,甚至在索額圖被圈禁之後,仍然沒人敢檢舉揭發他的罪狀,這等於架空了康熙,所以,康熙對他恨之入骨。
所以,康熙說『索額圖為大清第一罪人』,包含的意義如下:
第一,索額圖企圖操縱皇帝嗣立,妄議國事,拉幫結派,搞不好會導致內亂。
第二,索額圖身為臣子,卻不忠於康熙,忠於太子,視皇恩於不顧,本末倒置,罪該萬死。
第三,最不可饒恕的是,他居然起了謀逆之心,其心可誅。
與鰲拜相比,索額圖的功績根本比不上。
鰲拜征戰大半生,在戰場上所向披靡。
皮島之戰他首當其沖;松錦之戰他沖鋒陷陣,五戰皆捷;西充之戰他追打李自成,也不在話下。
他是皇太極最信任的武將,號稱『滿洲第一勇士』。
更何況,他還是皇太極的心腹,擁立福監即位,對抗多爾袞,至少政治立場沒有問題。
即使晚年陷入擅權的漩渦,也隻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並沒有資料表明,鰲拜要篡權奪位,這也是他後期被加封的主要因素。
康熙五十二年《1713》,追賜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雍正時期,賜予祭葬,復一等公,加封號『超武』,世襲罔替。
但索額圖被賜死後,再之後沒人為他平反,這說明皇家的立場都是一致的,都認為他有罪,都維持了康熙對他的看法。
綜上所述,索額圖大半生都陷在黨爭之中,最終卻害了自己,大半生功績被抹去,還累及子孫後代,真不值得。
但人性總是那麼貪婪,在權益面前很難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