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以前,同時進入文廟和武廟的人為什麼隻有西晉的杜預?《網路歷史》

唐朝大詩人杜甫、杜牧可能是中國民間最有名的杜姓歷史人物。

與後代子孫相比,『二杜』的祖先、西晉名臣杜預的名氣就要小多了。

但鮮為人知的是,杜預擁有一項包括『二杜』在內的很多人都沒有的歷史記錄——清朝以前唯一同時進入文廟和武廟的人。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唐朝的時候,朝廷挑選先賢先儒二十二人進入文廟配享孔子,挑選六十四位古代名將進入武廟配享薑太公。

杜預既是進入文廟的二十二位先儒之一,也是進入武廟的六十四位古代名將之一,成為同時進入文廟和武廟的唯一一人。

而杜預能同時進入文廟和武廟的原因有兩個。

咸寧五年《279年》十一月,晉武帝調動六路大軍進攻東吳。

杜預是西晉六路大軍的統帥之一,任務是進攻江陵《今湖北省荊州市》,控制長江中遊的水道。

以江陵為核心的荊州地區當時是東吳重兵把守的戰略要地,可以說西晉滅東吳能否成功就取決於杜預能否拿下江陵。

結果是杜預以幾乎完美的表現完成了攻占江陵的任務,殲滅了東吳的西線主力,為王濬艦隊順利東下奠定了基礎。

正因如此,後世一般都認為杜預和王濬是西晉滅吳的首功,甚至有觀點認為王濬不如杜預。

而憑借終結三國時代的軍事功績,唐朝選擇杜預進入武廟配享太公。

除了軍事才能之外,杜預還是一位自稱『左傳癖』的大學者。

杜預所著的《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在中國儒家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後世有關《春秋》的研究幾乎都是在杜預的基礎上進行的。

杜預在律學、行政、禮法、機械、鑄造方面也都有突出的表現,實打實的文武全才。

在理學尚未占據主導地位的唐朝,對儒者的主要評判標準還是學術成果。

杜預在儒學方面的成就如此之高,進入文廟也是理所當然的。

於是在軍事功績和儒學研究方面都有極高成就的杜預成為清朝以前唯一同時進入文廟和武廟的人,而清朝以後也隻有諸葛武侯與杜預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