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年曾國藩幕僚預言大清將在50年後滅亡。《網路歷史》

晚清重臣曾國藩,在自己的官署內網羅了一批學有專長的人才,建立了一支強大的幕僚隊伍。

每到空閑時間,他都會與幕僚談人生、談學問、談國事。

曾國藩像。

1867年7月21日晚,時任兩江總督的曾國藩與心腹幕僚趙烈文有一場秘密對話,他們談論的是大清朝的存亡問題,話題可謂十分敏感。

要不是趙烈文寫入日記《《能靜居日記》》,我們對此將一無所知。

話題首先由曾國藩發起,他說北京的社會風氣很差,明火執仗的案件頻發,街上乞丐成群,民窮財盡,恐有異變,這該怎麼辦呢?

曾國藩與他的學生、幕僚,包括李鴻章、左宗棠等重臣。

趙烈文坦率且悲觀地回答,大清朝承平日久,將來勢必逐漸分崩離析,隻是現在的朝廷還有些權威,可以暫時維持局面。

但是,50年之後,可能『根本顛仆,而後方州無主,人自為政』,也就是說朝廷先倒臺,而後進入分裂割據的狀態。

曾國藩以『本朝君德正』反駁,以為清廷不至於到此地步。

趙烈文繼而論道:清朝開國太容易,入關後又大開殺戒,所以這個政權缺乏合法性,皇帝的德行並不可靠。

聽了趙烈文的解釋,曾國藩剖露心跡:『吾日夜望死,憂見宗社之隕』他對大清國運也沒有信心了,出於對皇室的忠誠,他甚至想早點死,以免目睹大廈傾頹。

趙烈文手跡。

趙烈文的眼光的確比較犀利獨到,他並沒有分析時局,而是就歷史看未來,直指朝廷最不願提及卻又真實存在的滿漢矛盾,並認為這是關系到政治合法性的根本問題,大清難免覆亡的命運。

歷史的發展很大程度上證明了趙烈文這番話的正確性。

1912年,也就是趙烈文曾國藩談話之後的45年,革命黨發動辛亥革命,切斷了大清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而革命黨鼓動革命的口號,就是『排滿』。

清朝立國之初的『嘉定屠城』『揚州十日』,都成了革命黨反清的素材。

等到民國建立,果然又中了趙烈文的判斷,『人自為政』的割據狀態持續數十年。

大清衰弱的標志:圓明園被英法聯軍摧毀。

當然,以我們的後見之明,我們在贊嘆趙烈文『神預測』的同時,也不得不說他的觀點具有片面性。

所謂『君德』『滿漢矛盾』,不是支配清朝命運的根本。

晚清面臨的內憂外患,是三千年未有的變局,僵化的帝制,已經無法解決新時代提出的新課題。

雖說1860年後清廷實行了部分改革舉措,但流於皮毛且三心二意。

沒有堅決徹底的政治刷新,沒有刮骨療毒的制度改進,清朝必然陷入歷史周期律。

雖然現在很多人說不要把所有問題都歸結於制度,但從國家層面而言,沒有良好的、有活力制度,哪裡會有江河萬裡長流?

『小歷史』關注眾所周知的歷史大事件中被忽略、被遮蔽的細節。

更多精彩內容請添加微信公眾號『小歷史』《Micro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