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9年春天的一個晚上,受兩江總督鐵保委派、正在江蘇山陽縣辦差的候補知縣李毓昌離奇死亡,當地官府給出的結論是上吊自殺。
1808年秋,江蘇淮安一帶發大水,百姓饑無食、寒無衣,哀鴻遍野,其中尤以山陽縣災情最重。
嘉慶皇帝撥付數十萬兩白銀賑濟,期望盡早使災民免於饑寒和顛沛。
按慣例,賑災銀兩下撥後,都要派員督查,查證銀兩是否到了災民手中,是否有官員中飽私囊。
這多半是個過場,督察員和地方官沆瀣一氣,最終往往沒有實效。
1991年淮劇《李毓昌之死》演出劇照。
李毓昌是山東即墨人,新科進士、候補知縣,他受鐵保之命趕到山陽縣查賑,『以清白自矢』,非常認真、非常剛直。
就在他查賑接近尾聲的時候,卻突然橫死。
山陽知縣王伸漢草草棺殮了死者,由家屬運回老家安葬。
李毓昌的叔叔李泰清在整理遺物時,發現李毓昌穿過的衣服上有血跡,難免心生疑竇。
他暗地裡打探,更多疑點浮出水面。
李泰清立即飛馳北京告禦狀,都察院將此事奏聞嘉慶帝。
因為牽涉到官員命案,嘉慶聞訊後非常重視,親自督辦,命令山東巡撫吉綸開棺驗屍。
驗屍結果表明,李毓昌口中尚有血跡,骨頭青黑色,系中毒而死,根本不是什麼上吊自殺。
嘉慶帝嚴令徹查此案,將相關人等押赴刑部問訊。
嘉慶帝畫像。
這一查,果然大有蹊蹺。
當真相擺到嘉慶帝面前,他簡直倒吸一口涼氣。
當初李毓昌到山陽縣,深入村莊,挨家挨戶摸底,勘驗受災程度和賑銀發放情況,並一一登記在冊。
很快他就查到,山陽知縣王伸漢虛開災民人數,冒領賑銀2萬3千多兩。
李毓昌寫了個匯報材料,打算呈給上級,懲治王伸漢。
王伸漢知情後,宴請李毓昌,承諾給他『分肥』,打算按『潛規則』解決問題。
哪知李毓昌不理那一套,堅決拒絕。
淮安府署遺址內的李毓昌塑像。
王伸漢又請淮安知府王轂前來說項。
王轂收了王伸漢不少好處,兩個人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保全王伸漢也就是保全自己。
王轂勸李毓昌:『處事固不宜執,吾知君俊傑士,必識時務』遭到李毓昌嚴詞拒絕。
為免東窗事發,當晚,王伸漢派隨從包祥買通李毓昌的隨從李祥、顧祥、馬連升,設計暗殺李毓昌。
李祥、顧祥、馬連升正對自己的主人怨聲載道:『天雨金而不知取,我輩舍父母、撇妻子,寧隨彼作清官者,清官值幾錢耶?
』當他們面對包祥拿來的白花花的銀子,早已鬼迷心竅。
嘉慶帝親為李毓昌所作《憫忠詩三十韻》的拓本。
李祥等人在茶水中下毒,不明所以的李毓昌飲茶後吐血身亡,後又用繩子勒主人的脖子,偽造上吊自殺的現場,並偷取焚毀了李毓昌寫的查賑匯報材料。
看著刑部送來的案卷,嘉慶帝『大怒,以為從來未有之奇』。
他的憤怒也表現在他對涉案人員的處分上:將李祥押解到李毓昌墳前,刑夾一次,挖心祭主,而後凌遲;顧祥、馬連升先責40大板,而後凌遲;包祥刑夾一次,而後凌遲;王伸漢斬首示眾;王轂斬首。
同時,嘉慶帝對大清的吏治現實也是絕望的。
他說,『朕體恤民艱,痌瘝在抱。
地方偶遇水旱偏災,發帑賑濟,從不絲毫靳惜』,不承想官吏『行為竟同盜賊』,『欲杜弊而轉多舞弊之人,欲節用而更增分銀之吏』。
參考資料:趙翼《簷曝雜記·冒賑大案》、《金壺七墨·浪墨》、《仁宗實錄·卷二一五、二一六、二一七》、郭文娟《清代地方官員捏災冒賑的形式、特點與影響探究》
更多精彩內容請添加微信公眾號『小歷史』《Micro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