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9年『虎門銷煙』的正義行動,被英國侵略者利用了,他們以此為借口,發動了第一次鴉片戰爭。
氣焰囂張的英軍封鎖廣州、占領浙江定海,而後又北上天津大沽口。
面對英軍壓境,道光帝幾乎無力應對,他慌亂之中找替罪羊出氣,林則徐、鄧廷楨就遭了殃。
1840年9月底、10月初,道光帝先後兩道諭旨,將林則徐《此時任兩廣總督》、鄧廷楨《任閩浙總督》革職查辦,嚴責二人『辦理終無實濟,轉致別生事端,誤國病民,莫此為甚』。
當他痛罵林則徐、鄧廷楨『誤國病民』時,他完全忘了,『虎門銷煙』正是在他的領導下進行的,而且他對結果非常滿意。
『虎門銷煙』繪畫。
道光帝之所以前後矛盾,就在於他希望通過懲罰兩位大臣安撫英軍,阻擋侵略者的腳步。
他認為,英軍北犯,是因禁煙給英國人造成了『冤抑』,處理了林則徐鄧廷楨,就能息事寧人。
他在回復英方照會時說:『上年欽差大臣未能仰體大皇帝之意,以至辦理不善,現已恩準查辦,定當重治其罪,冤抑無難立伸』
道光帝的反應,說明他對敵人完全不了解,對敵人的來意完全不了解。
英國對中國的垂涎由來已久,『虎門銷煙』之後,制定了一整套戰爭方案,其目的包括:讓中國賠償鴉片煙價和軍費;割占一處或數處中國沿海島嶼;允許英商在中國東海岸主要城鎮貿易、定居,並允許英國設駐領事;攫取片面最惠國待遇等。
道光帝畫像。
道光帝沒有任何情報渠道,他無法獲知英國侵略者的貪婪欲望和發動戰爭的真實目的。
他的應對之策,都出自他的一廂情願:賠償走私商損失、恢復中斷的貿易,還擺不平這些遠道而來的夷人?
事實上,英國的軍事行動讓道光帝蒙圈。
前前後後,道光帝始終稀裡糊塗,不清楚英國人到底要什麼,也難以形成自己的策略,一會要替英國人『伸雪』,一會主張『兜剿』。
1841年4月,道光帝任命宗室奕山為靖逆將軍、祁《左土右貢》為兩廣總督,要求他們『斷不準提及通商二字』,『迅速督飭兵弁分路兜剿,務使該夷片帆不返,俾知敬畏』。
老電影《林則徐》中的琦善與林則徐《右》。
中英雙方5月下旬在廣州接仗,這一戰結果怎麼樣呢?
清軍大敗,廣州城被占領,奕山被迫接受英方的全部條件,賠付280萬兩白銀,恢復通商。
曾經慷慨主戰、拒絕通商的道光帝獲知這一情況後,竟然表示體諒奕山『不得已之苦衷』。
他沒有責怪奕山,卻再一次把矛頭對準了林則徐、鄧廷楨。
6月28日,他頒下諭旨:『鄧廷楨業經革職,林則徐著革去四品卿銜,均從重發往伊犁效力贖罪』。
這一次的發落,不僅是為了『撫慰』英國人,更有泄憤的意味了。
林則徐懲罰了,通商恢復了,銀子也賠了,英國人該消停了吧?
出乎道光帝意外的是,英軍繼續增兵,擴大戰爭。
在英國當局看來,侵略目的遠未達到。
晚清男子吸食鴉片。
1841年8月起,經過一年更大規模的戰事,道光帝終於明確了對外策略——投降。
戰事進行中的1842年3月,清軍在浙江潰敗,道光帝居然再次頒發諭旨,催促押解林則徐前往伊犁效力贖罪。
1842年8月29日,清廷被迫簽訂了屈辱的《南京條約》,暫時滿足了英國的貪欲。
整個鴉片戰爭過程中以及其後,道光帝除了諉過於大臣之外,他沒有任何反思。
他到死都沒有花心思去弄明白,清軍為何被打得丟盔卸甲,英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清朝身處的是個什麼樣的世界。
參考資料:《清實錄·道光朝實錄》,魏源《道光洋艘征撫記》,薑濤、卞修躍《中國近代通史·第二卷》
『小歷史』關注眾所周知的歷史大事件中被忽略的細節。
更多精彩內容請添加微信公眾號『小歷史』《Micro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