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1月12日,紫禁城異常寒冷淒涼,19歲的同治帝在養心殿東暖閣因病去世。
慈禧太後強忍喪子之痛,和慈安太後一道在西暖閣召集王公大臣,研究皇位繼承人問題。
經商議,醇親王奕譞4歲的兒子載湉入宮稱帝,即清軍入關後第九位皇帝的光緒帝。
對於如何教育好光緒帝,慈禧煞費苦心。
她首先切斷了光緒與親生父母的日常聯系,並下旨『所有左右近侍,止宜老成質樸數人,凡年少輕佻者,概不準其服役』。
慈禧和光緒畫像。
此後,年幼的載湉在宮廷毫無親情可言的畸形環境下成長。
6歲那年,在慈禧安排下,光緒帝開始受教於翁同龢。
光緒帝是一個好學生。
翁同龢在日記中記載,他『讀甚奮發』,『讀極佳,膳前竟無片刻之停』。
不僅如此,小光緒對這位師傅有很深的感情。
沒有父母,沒有同學,師傅成了他唯一的依靠。
1877年,翁同龢回常熟修墓,光緒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無心向學,沉默寡言。
等師傅歸來,他滿含深情地說:『吾思汝久矣!』然後一遍遍地大聲讀書。
連太監也感嘆地說:『久不聞此聲也』
慈禧照片。
翁同龢也下定決心,盡最大努力把光緒帝培育成『聖帝賢王』,要他仿效堯舜,勤政愛民,『於列聖遺訓,古今治亂反復陳說』。
同時,翁以民間疾苦、外交之事誡勉皇帝。
有一天,光緒指著書裡的『財』字對師傅說:『吾不愛此,吾喜儉字』。
翁同龢大為感動,在日記裡說:『此真天下之福矣』。
盡管長於深宮,光緒帝卻非常關注外面的世界,能處處知道『愛民』。
這在他的詩作裡有明顯體現,諸如:『畿輔民食盡,菜色多辛苦,遙憐春舍裡,應有不眠人』『荷鍤攜鋤當日午,小民困苦有誰嘗』
翁同龢照片。
慈禧當然關注光緒帝的學業,但是,她更關心如何將他培育成一個孝順自己、順從自己的皇帝。
為此,『《慈禧》特地再三教人去傳翁同龢,要他格外側重孝的教育,除掉把啟蒙時所讀的‘二十四孝’不斷地講解之外,《孝經》那部書,也是最注意的』『他應該永遠承認太後是他的母親,除掉這個母親之外,便沒有旁的母親了』。
與此同時,慈禧對光緒少有暖意,處處嚴厲要求,動輒訓斥罰跪。
『《光緒》每日必至太後請安,不命之起,不敢起,少不如意,罰令長跪』
光緒畫像。
光緒一度被慈禧訓斥得『抑鬱』、『精神殊遜』。
慈禧的霸道、控制,給年幼的光緒的心靈和性格造成極壞的影響。
須知,孩子都需要愛,需要親近,需要鼓勵。
翁同龢的日記裡,記載了大量有關光緒脾氣秉性的事實。
那個文弱、清秀、雅致的皇帝有著鮮為人知的另一面:暴躁、驕縱、偏執。
1883年上半年,12歲的光緒發了六次脾氣,其中一次『拍表上玻璃』,被碎片紮得『手盡血也』。
一段時間後又與『中官鬧氣』,並把太監的臉打破了。
看到光緒帝動不動就摔東西、打人,翁同龢在日記中擔憂地寫道:『聖性如此,令人恐懼』。
應該說,光緒帝負面性格的形成,慈禧負主要責任。
參考資料:翁同龢《翁文恭公日記》,王無生《述庵秘錄》,德齡《瀛臺泣血記》
《『小歷史』作者趙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