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是皇帝的奴仆,但因其照顧皇帝起居,整天圍繞著權力中心轉圈,很容易演變成幹預朝政。
清朝吸取前朝的教訓,對太監嚴厲管束,堅決杜絕他們觸碰權力。
1655年,順治帝命工部鑄立鐵牌,強調:『《太監》但有犯法幹政、竊權納賄、囑托內外衙門、交結滿漢官員、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賢劣者,即行凌遲處死,定不姑貸』。
晚清皇宮內當差的太監。
這道鐵牌成為清朝皇室的家法,應該說執行得不錯,太監基本上都不敢過問政治《通常文化水平很低,也沒有能力過問》。
但是,在晚清時期,有一個太監幹了一件非同尋常的事,引起了朝廷的震動。
他就是寇連材。
寇連材是直隸昌平人,幼年時家境小康,有幾十畝地,練過武術,也上過幾年私塾,粗通文墨。
15歲結婚,婚後育有二男一女。
1890年,他23歲時,其父寇士通與財主趙燦因地界糾紛而輸了官司,寇士通身亡,家道由此迅速敗落。
年輕的寇連材遭此變故,心情苦悶,到京城尋找出路。
不知何故,他毅然拋妻棄子,自閹入宮,做了太監。
慈禧太後身邊圍繞著大批太監。
寇連材在慈禧太後身邊做了梳頭太監,比較受信任。
他入宮之日,正是清朝內憂外患日益加劇之時。
可能因為他心懷正義感,又有點文化,整天對局勢憂心忡忡。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軍大敗而歸。
日本步步緊逼,國家喪師失地,寇連材更加憤懣憂傷,甚至在慈禧太後面前表現了出來。
慈禧對他呵斥一頓,並未加罪。
攬鏡自照的慈禧。
寇連材沒有罷休。
1896年初的一天,他請了5天假,在這5天裡他幹了兩件事:一是跟家人見了一面,二是寫了一封《上太後書》。
銷假後,他就把這封條陳進呈給了慈禧。
條陳裡面寫了什麼內容?
內閣侍讀學士惲毓鼎在日記中寫道:『凡十事:一,頤和園不宜駐蹕;一,停止勘修圓明園工程;一,不宜使皇上日近聲色;一,請立皇子;一,李鴻章不宜出使外洋;一,武備廢弛,沿邊請練鄉團;一,停止鐵路工程;一,鑄行銀元《其三條不得其詳》』
晚清太監。
惲毓鼎獲知的這些內容,可能得自傳聞。
據歷史學家戚其章考證,寇連材上書的內容如下:
一、以紙《幣》貫通天下,以興利弊,能安天下,軍民一心。
一、國家用人,宜以利為先《指提高人才待遇》。
一、練軍宜每莊《原文缺失,下同》。
一、宜多修工,即養天下民之法。
一、天下各處宜設立官學教人院,不拘男女,均十歲入學。
一、慮修鐵路、洋藥即是中國之大患,均宜裁撤。
一、天下各犯宜赦,亦宜各賞給命牌一件。
一、天下各處官員,均宜三年一任,不宜連任。
一、天下風俗、銀平、鬥秤、尺寸、地畝清目,各處均不相同,均宜一法制之。
一、中國現今無嗣,就此可選天下文武兼全、才學廣大者過繼,不可按親友過繼。
慈禧身邊的太監。
就當時的社會認識而言,寇連材的上書並無過人之處,可行性也不高,像停修鐵路、廢止西藥的建議愚蠢透頂,不能不說是餿主意。
不管這份建議書有沒有道理,慈禧太後看了已經是怒不可遏了,在她看來,你寇連材是教我怎麼治理國家麼?
這不是幹政是什麼?
太監就不要扯什麼愛國情懷。
『太後震怒,謂祖制宦官不許幹預國政,立予斬決』
1896年3月29日,寇連材在菜市口被斬首。
臨刑前,他表現從容,稱得上是剛烈漢子!『至市,索袍褂著就,向東拜別祖塋及老母,雲:‘我雖系內監,然所陳諸事皆忠君愛國之心,即駢首市曹,亦可見祖宗於地下。
’恬然就戮』
參考資料:戚其章《梁啟超考疑》,馬忠文《寇連材之死與『烈宦』的誕生》,春才、精武《寇連材其人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