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1888年清政府就仿制成功了馬克沁機槍,這並不神奇,要知道清政府雖然衰弱,但是在歷史上還是有一定的工業地位的,雖然不是工業國家,但是也能制造一些武器,這可比後來的民國強多了,人家清朝可是造的了步槍、大炮、軍艦的。
圖為清朝制造的連發炮和馬克沁。
清朝的武器研發和仿制能力是一直都有的,別說馬克沁機槍這樣的槍炮輕裝備了,人家自制的開濟號巡洋艦、平原號鐵甲艦那才叫一個厲害呢,代表的是當時亞洲自制軍艦的最高水平,開濟號巡洋艦還是一個鐵肋木殼軍艦,擁有蒸汽機動力,平遠號更是一艘近海鐵甲艦,全艦20多門大小艦炮,在當時還算是不錯的。
圖為清朝的火器營在訓練。
但是為什麼清朝沒有把馬克沁機槍大量的生產,裝備清軍提高戰鬥力呢?
這和當時的國情以及生產力有關系。
在清末年間,仿制出這樣的先進武器並不會被認為是多大一件事情,人們對於科技的進步持一種鄙夷的姿態,都認為那是『奇淫巧技』『花裡胡哨』,認為打仗還是要騎上戰馬,拿上馬刀,八旗男兒就應該是呼呼啦啦一群貴族騎兵,看上去就有王者氣息,而不是那種坐在地上偷偷瞄準打仗的底層人士。
下圖為清朝試制轉管炮。
對於科技進步持一種看不起的姿態,這樣的國家又怎麼會發現蘊藏在馬克沁機槍裡的洪荒之力呢?
再有,清朝也沒有大量生產的生產力啊。
要說清朝,4億人在那,有幾個能工巧匠並不稀奇,測繪測繪就仿制一挺機槍,似乎也不難,可是清朝的體制並沒有形成機器化大生產的條件,幾個能工巧匠也隻能代表其個人,而不能代表當時的生產力水平。
馬克沁機槍在中國民國時期才大量使用。
大量生產靠的是什麼?
靠的是生產要素高度集中的現代工業體系啊,最起碼也得是個近代工業體系,得有熟練得技術工人,得給他們進行崗前培訓,得有工程師設計標準得板件,得有管理人才保證工廠生產的有序,這都是當時清朝沒有的體制和有組織的工人階層啊,當然清朝是有工人這個階層的,但是那大都是一些沒有田地可種,吃不飽飯,被人看不起的『奴才』啊。
靠那樣的底層人,他們沒有工人階層的知識和組織度,完全不能進行大生產啊。
清朝不但可以造槍,還能造艦。
所以說,清朝社會不具備大生產的可能,清朝社會也鄙夷科技的進步,因此單靠幾個能工巧匠仿制了馬克沁機槍,但是並不能投入大生產,這可真是歷史發展階段對生產力發展作用的一個體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