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周旋與謹慎、隱忍、睿智,為大清開疆擴土,更是大清入主中原的關鍵人物。
他的一生像流星一樣短暫,像鉆石一樣閃耀,他不是帝王,卻勝過帝王。
明明是雄才偉略的政治家、軍事家,卻被民間流傳的各種情史、秘史、戲說和演繹完全顛覆了。
他就是人們口中的大清政壇陰謀家——多爾袞。
提起多爾袞短暫的一生,最為後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與孝莊皇後的關系問題。
甚至說他本有機會登上皇位,卻選擇了扶植皇太極的兒子福臨繼位,是因為孝莊太後下嫁於他,被列為清初三大疑案之首。
歷史真相到底是怎樣的,不同版本,不同情節,真相究竟如何已無人在意。
但多爾袞一生仿佛專為大清開疆擴土而生,不足四十載的人世遊歷,卻經歷了多次大起大落,頗富傳奇色彩!
忍辱負重,助力皇太極繼位,穩定自己
他的一生歷經磨難,生在帝王之家,雖有榮華富貴,但更多的是刀光劍影。
在皇阿瑪努爾哈赤駕崩後,他的生母阿巴亥被逼殉葬《民間流傳是皇太極逼死的》。
自那以後,他仿佛瞬間長大了,他明白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他在沉默中等待厚積薄發。
忍著喪母之痛的多爾袞還是選擇幫助皇太極,正是多爾袞的支持才使得皇太極力壓大貝勒代善成功繼位。
並且在第二年就帶著多爾袞去打仗,因為殺敵有功,皇太極賜給他『墨爾根戴青』的稱號。
極盡輝煌,一生戎馬,皇太極稱帝不久,就根據功勞封多爾袞為『和碩睿親王』,此時的多爾袞才二十四歲。
年紀輕輕就被封為和碩親王,可以說是清朝最高的爵位。
而且這位年輕的睿親王勇猛睿智,打仗的本領甚至超過了他的父親,所以在滿清八旗中威望很高。
二十七歲時,皇太極任命他為奉命大將軍,率軍征明,比他大十二歲的阿巴泰為副將。
成為攝政王,登頂權力之巔
在和皇太極打天下的過程中,多爾袞越來越強,皇太極卻老了、按照一般的劇情走向,多爾袞向皇太極復仇隻是時間的問題,沒成想皇太極卻突然猝死。
由於皇太極生前並未選定繼承人,在當時,真正有實力參與到皇位爭奪戰的是睿親王多爾袞和肅親王豪格,雙方相爭,委決不下。
多爾袞迅速提出立皇太極的幼子為福臨為帝的主張,他自己與濟爾哈朗左右輔政,等他成年之後,我們即行歸政。
多爾袞的提議,顯然滿足了多數人的意願,立即獲得通過。
彼時的順治年幼,而清軍剛剛入關,還未站穩腳跟、危機四伏。
是攝政王多爾袞主持大局,運籌帷幄,四處征戰,使得大清定鼎中原、江山穩固。
福臨雖然躺贏,但從他繼位時的6歲,一直到13歲的7年間,名義上是皇帝,實則朝政都被多爾袞把持著。
倘若再按劇情走,多爾袞廢掉福臨自己稱帝也不是不可能,但劇情同樣出人意料!
盡管多爾袞的吃穿用度配置都隻差皇帝一點點,早日成為真正的帝王也是輕而易舉的事。
然而運氣似乎還是沒有站在他這邊,在多爾袞獨攬大權七年後,某天在關外狩獵時不幸摔傷,於十二月初九不治身亡。
死後被順治帝鞭屍,後乾隆又為其翻案
多爾袞死後兩個月,他的跟班蘇克薩哈等人叛變,聲討多爾袞在下葬時逾越皇帝的衣冠器皿,而被多爾袞壓制多年的濟爾哈朗等王公大臣也趁機發難。
於是多爾袞被宣告十四項罪名成立,所有爵位被取消,家被洗劫一空。
不但如此,多爾袞的屍身還被挖出來進行鞭屍。
以前依附多爾袞的,不是背叛,就是被殺。
多爾袞從掌管吏部到攝政王,培養多年的權力瞬間崩塌。
順治帝之所以要鞭屍多爾袞,源於他前半生可以說就是是活在多爾袞陰影之下,一個少年天子多麼希望能夠擁有自己的權力,這樣才可以挽救自己的母親,挽救自己的哥哥,才能親手打敗這個強大的敵人。
可是多爾袞和父皇皇太極一樣突然離世,讓順治帝的一拳打空,即便心中有一百種折磨多爾袞的方法,現在都用不上了。
順治帝隻好將一腔怨氣撒在多爾袞的屍體上,隻有將他挫骨揚灰,才解心頭之恨。
堂堂一個大英雄,赫赫戰功戎馬一生,卻落得一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直到一百多年後乾隆即位才為他平冤昭雪,恢復他睿親王封號,並稱其『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
縱觀多爾袞的一生,離皇位寶座隻有一步之遙,不過沒有絕對的把握與時機,除了歸結於命運,似乎沒有更恰當的理由來解釋他為什麼不篡位稱帝了。
多爾袞的一生是謎一樣的一生。
生前戰功顯赫,極受尊敬,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死後不到兩個月,就遭全面清算罷廟享、斷其後嗣、掘墓、開棺、鞭屍……給後世留下爭奪後金汗位失敗、爭奪大清帝位失敗、和孝莊皇後關系……等諸多謎團,是非功過任人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