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熱河兵變』之夜可以說是全劇最為緊張、刺激的片段,而康熙在處置這場突發事件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縝密和控場能力尤為突出和精彩。
此前,太子和鄭春華幽會讓康熙撞見。
康熙出於維護皇家臉面,沒有當即拆穿,選擇了暫時回避這個尷尬情景。
就在康熙滿世界找太子下落的時候,自知惹禍上身的太子多方求告無門,便在十三阿哥的陪同下,跑到荒郊野外溜達。
而八爺黨也趁此機會,由堪比『聖手書生』的十四阿哥模仿了太子的筆跡,偽造了一份『調兵手諭』,命令凌普調兵兩千包圍了康熙所居住的戒得居。
八阿哥的這種『自擺烏龍』的行為,目的就是想把太子胤礽『往死裡整』。
當凌普的『叛軍』奔襲到康熙眼皮子底下,一時惱火的康熙顧不上追查叛軍集結的真實緣由,而是第一時間做出了應對佈局。
首先,康熙先讓圖裡琛、德楞泰等侍衛將所有皇子召集到戒得居,同時讓張廷玉調集狼覃進駐,迅速解決叛軍。
康熙之所以做這個安排,是因為事發突然,他並不清楚太子調兵『謀反』的具體緣由,也不清楚有沒有其他皇子也參與了兵變。
更為要命的是,萬一『謀反』的士兵加害於其他皇子,還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慘烈局面。
因此,康熙第一時間把所有皇子召集到一起,就是要把皇子們控制住,防止他們之中有人是太子的同黨,暗中還會有進一步的『謀反』行動。
同時把皇子召喚到自己身邊,便於進一步保護他們的安全。
待看到除了太子、十三阿哥之外,其餘皇子如數到齊之後,康熙暫時松了一口氣。
因為這個情景讓康熙意識到,太子的這次『兵變』,涉及的范圍並不大,至少主要皇子都沒有參與進去。
至於十三阿哥沒有到場,以康熙對他為人的了解,十三阿哥絕不會參與兵變。
而且十三阿哥武藝高強、在軍隊中又有著極高的威信,因此他的人身安全也不必過於擔心。
看到局面並沒有『惡化』到自己不可控制的地步,康熙緊跟著進行下一步安排。
隻見他一次性批發了四個親王爵位送給了大阿哥、三阿哥、胤禛、八阿哥。
試想,當初胤禛在江南絞盡腦汁、費盡心機才完成籌款賑災工作,也僅僅被康熙晉升為郡王。
隨後,康熙畫出了大餅:如果想要進一步被晉升為親王,需要把國庫對外的一千多萬兩銀子的欠款追回來才行。
可見,任何皇子想要晉升為親王,難度是非常之大。
康熙如此火線提拔四個皇子為親王,足見眼下情況危急,容不得康熙有過多考量。
而之所以這樣安排,實則是為了穩住這四個主要皇子。
因為就目前的局面而言,在太子的下落不明了的情況下,這四個皇子是最具備奪嫡實力的。
如果他們當中有誰趁亂發動二次兵變,妄圖奪嫡,那簡直是防不勝防。
在情況非常緊急,康熙一時無法甄別具體內幕的情況下,唯有做出這樣的安排。
當四個皇子成為勢均力敵的親王之後,意味著他們奪嫡的機會是均等的,從而可以促使他們相互牽制,互相防范,進而避免了四人當中任何人繼續萌生二次兵變的念頭。
待穩定住這四個主要皇子後,康熙進行了第三步安排:
對大阿哥和三阿哥分別進行了授權,讓他們二人分別接管了原本屬於太子負責的工作職責:
大阿哥總領後宮宿衛。
三阿哥總領熱河駐軍行營事宜。
康熙的這番安排充滿了玄妙。
之所以康熙會把胤禛和八阿哥晾在一邊,沒有進一步重用,除了因為他們二人年紀尚輕、比不上大阿哥和三阿哥的長兄地位外,也是因為胤禛是眾所周知太子的死黨,眼下康熙依舊無法排除他是否參與『謀反』的嫌疑,尤其是十三阿哥遲遲未現身,這層懷疑是無法消除掉的。
至於八阿哥,康熙同樣也對他抱有懷疑和防范的態度。
因為之前八阿哥曾經誘騙肖國興揭發太子,其坑害太子的心機早已經為康熙所知曉。
而凌普的『突然調兵』的確充滿太多詭譎的地方,因此康熙沒理由不懷疑八阿哥在凌普調兵逼宮的行動中是否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在在胤禛和八阿哥的嫌疑無法解除的前提下,康熙唯有進一步重用大阿哥和三阿哥協助自己掌控當下局面。
那麼,康熙之所以讓大阿哥負責自己的行宮宿衛,那自然是為了防止『已經有了造反念頭』的太子,對自己有進一步的加害行動。
因為大阿哥和太子是死對頭,安排大阿哥在負責行宮宿衛,大阿哥必定會恪盡職守,對太子的一切行動嚴加防范。
而康熙之所以讓三阿哥負責駐軍行營的事宜,則是因為太子已然發起了『兵變』,就算狼覃已經及時對叛軍進行了有效控制,依舊不可避免還會有殘餘勢力。
如果讓大阿哥負責駐軍行營的話,依照大阿哥和太子之間的恩怨,老大必然會不擇手段借機對太子的勢力進行打壓,引發更為嚴重的沖突,甚至大阿哥會趁機除掉太子,為自己登基創造條件。
這是眼下康熙最不願意看到的。
而康熙安排和太子速來交好的三阿哥掌控行營,則是希望三阿哥能夠在此關鍵時刻保持住克制,防止事情朝著不可調和的方向進一步惡化。
經過康熙的這控場『三部曲』後,原本亂作一團的『熱河兵變之夜』,頓時變得有條理、有節奏。
這就為康熙進一步調查事情的真相,將皇子之中的『害群之馬』及時清理出來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