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孝莊秘史》才懂:博果爾的死,是對福臨與董鄂妃最狠的報復。《網路歷史》

文丨卿心君悅

京城郊外,十一阿哥博果爾邊喝著酒,邊踉蹌地跑著。

他不明白,與他從小一起長大的皇帝哥哥福臨,為什麼要搶走他心愛的女人,讓他淪為整個京城的笑柄。

他也不明白,明明宛如是孝莊賜給他的妻子,卻寧願給福臨做妃子,也不願意嫁給他這個親王,做正福晉。

博果爾一直跑到懸崖邊,看著眼前的萬丈深淵,他沒有絲毫的恐懼。

對他來說,與其被人當成個笑話活著,他寧願一死了之。

他的尊嚴、他的臉面,他的驕傲,在得知福臨與宛如私奔的那一刻,就早已被踐踏到地底下,踩得稀巴爛。

活,已沒有了臉面,死,成了他留給自己最後的體面。

在縱身跳崖之前,博果爾悲憤地喊道:

『你們,我恨你們所有人。

我這輩子無論如何,連人都見不了了,連頭都抬不起來了。

宛如,皇上哥哥,我詛咒你們。

我要你們反悔一生一世,不,是永生永世』

多年前看博果爾跳崖的這一幕時,隻為他的選擇唏噓不已,並沒有深思背後的原因。

直到如今重溫《孝莊秘史》才發現,博果爾以這種決絕的方式離開,是對福臨《順治皇帝》與董鄂氏最狠的報復。

他真的是恨極了他們。

賜婚

宛如被賜給博果爾,是母親貴太妃算計來的結果。

貴太妃起初並沒有看上有一半漢人血統的宛如,用她的話說,宛如是半個南蠻子,比不上滿洲格格金貴。

而她之所以答應博果爾的要求,原因有三方面:

一、兒子喜歡。

貴太妃對博果爾一直是有求必應,十分嬌寵她這個唯一的兒子。

對她來說,兒子是她的命,是她下半生的依靠,兒子想要的,她自然願意為他爭一爭。

二、有利可圖。

貴太妃是個很精明的女人,凡事以利益為先。

當年皇太極在世的時候,她用計讓侄女小玉兒嫁給多爾袞,又撮合另一個侄女嫁給豪格,就是為了與兩位親王攀上親,進而提升自己在後宮的地位。

正是因為她的這番操作,在皇太極稱帝大封後宮的時候,她才成了麟趾宮貴妃,位分比孝莊還要高,僅次於皇後哲哲,以及後來的宸妃海蘭珠。

博果爾知道母親的心思,便將娶宛如的好處分析給她聽。

在得知,宛如的阿瑪鄂碩雖然官職不高,但與鄭親王關系匪淺,博果爾娶了宛如,有利於與鄭親王拉近關系之後,貴太妃才真正動了心。

當然,這裡還有一個隱藏的基礎因素,就是宛如的出身並不低,董鄂氏也是滿洲八大貴族之一,即便宛如的生母是漢人,但這並不影響她是董鄂氏的子女。

三、出氣。

在答應幫博果爾去求孝莊賜婚之前,貴太妃曾問博果爾,福臨對宛如是什麼態度。

當她從博果爾的口中得知,福臨似乎也很喜歡宛如的時候,她便一口應下了博果爾的請求:

『好,你放心,我會想法子把你心愛的人弄到手』

至於原因:

在貴太妃的心中,一直為當年與兒子擦肩而過的皇位而怨恨孝莊母子。

論出身,論尊貴,博果爾是比福臨更名正言順的繼承人。

如果不是哲哲、多爾袞以及代善橫插一桿,如今坐在皇位上的就是她的博果爾了,而她也不至於屈居孝莊之下,隻做個貴太妃。

這麼多年以來,她一直將孝莊與福臨視為搶走皇位的敵人,對於孝莊,她是表面尊重,背地裡詆毀。

也因此,在知道福臨與博果爾都喜歡宛如之後,她才下定決心去爭。

在她看來,搶了福臨喜歡的女子,不僅能夠出一口當年的惡氣,還能證明她兒子比福臨強,畢竟兄弟倆同時看上的女人,最終成了自己的兒媳,這是多長臉的一件事。

就這樣,貴太妃開始盤算著如何讓孝莊為博果爾賜婚。

她並不確定,福臨是否將對宛如的心意告訴孝莊,如果孝莊與福臨已經商議好選宛如,那麼這件事就不太容易了,她不可能明目張膽地跟孝莊搶人。

於是,她將目光鎖定在了吳克善的身上。

吳克善不僅是孝莊的親哥哥,而且他的女兒娜木鐘,是為了鞏固大清與科爾沁的雙方利益,提前內定好的皇後。

在這種情況下,吳克善自然不願意福臨娶喜歡的女子,因為福臨已經明確表示對娜木鐘無感。

即便娜木鐘能夠按約定當上皇後,但如果宛如進宮做了妃子,一定會得到福臨的寵愛,這樣一來,勢必會影響女兒在後宮的地位與處境。

貴太妃與吳克善為了各自的利益,私下達成了共識。

由貴太妃開口求賜婚,吳克善在旁助攻。

此時的孝莊並不知道兒子福臨對宛如已用情至深,甚至要為了宛如,放棄皇位。

面對貴太妃放低姿態來求賜婚,以及吳克善在旁幫腔,孝莊猶豫了片刻便答應了。

因為當年皇位的事,孝莊對貴太妃一直處處容忍、退讓,從不以身份壓人,對待博果爾與福臨也是盡量一碗水端平。

如今貴太妃開口要人,她自然不好拒絕。

雖然她很喜歡溫柔嫻靜的宛如,本打算將宛如指給福臨做妃子。

可是,她不能為了宛如打了貴太妃的臉,還順帶得罪了吳克善與科爾沁。

就這樣,在福臨幻想著選秀女當天直接選宛如當皇後的時候,孝莊已經決定將宛如指給他的弟弟博果爾。

兩個巴掌換來的親王

選秀當天,看著福臨準備將代表著皇後的信物交給宛如的時候,孝莊才知道,福臨看中的是宛如。

可是一切都已經晚了。

孝莊強行終止了選秀,在口苦婆心地勸說無果之後,她將福臨軟禁,以福臨身體抱恙為由,代為宣佈結果,並當眾給宛如與博果爾賜婚。

看到這一幕時我在想,真的是造化弄人。

如果福臨能夠早點將自己的心思告訴孝莊,而不是刻意地隱瞞,打著自己的小算盤。

孝莊很可能會遂了他的心願,畢竟孝莊也是喜歡宛如的。

如今,孝莊已經答應了貴太妃,她就無法反悔了。

對孝莊來說,她可以不顧及自己皇太後的身份,但是她不得不考慮貴太妃與其背後的勢力,以及以吳克善為首的蒙古,事已至此,她隻能狠下心來堅持。

在希望幻滅之後,福臨不吃不喝地向孝莊抗議,另一邊的宛如,整日以淚洗面,而得償所願的博果爾,對這一切渾然不覺。

就在博果爾滿心歡喜地等著宛如嫁給他的時候,他等到的卻是福臨與宛如私奔。

當他帶著人追出城外去尋找偷跑出宮的福臨時,他卻看到了名義上已經是他妻子的宛如。

那一刻,博果爾除了震驚,隻剩憤怒。

對他來說,這不僅僅是背叛,而是在踐踏他的尊嚴。

也因此,在福臨請求博果爾成全的時候,博果爾憤怒地喊道:

『成全你們,拿我自己的尊嚴掃地,成為眾人的笑柄?

之後,失去理智的博果爾,又口無遮攔地侮辱了孝莊,嘲諷福臨是效仿十四叔多爾袞『小叔占嫂』。

在被福臨打了兩個耳光之後,博果爾哭著跑了出去。

讓他更難以接受的是,因為這兩巴掌,他成了他們一輩最年輕的親王。

孝莊為了給貴太妃和博果爾賠不是,逼著福臨封了博果爾為和碩親王。

看著為此沾沾自喜的貴太妃,博果爾更是心堵。

如果說,奪妻已是在踐踏他的尊嚴,那麼封王就是對他人格的侮辱。

在博果爾看來,和碩親王這無尚的榮耀與封賞,根本不是所謂的賠罪,而是福臨仗著皇帝身份,對他的侮辱。

全京城的人,包括八旗親貴,都知道宛如是他未過門的妻子。

福臨與宛如私奔的事,根本無法遮掩,已經鬧得人盡皆知了。

如今又毫無征兆地封了他個親王,別人會怎麼看他,那些靠著軍功戰功獲封的親貴不僅會瞧不起他,還一定會認為這親王是他用媳婦換來的。

這樣一來,他以後還怎麼做人。

就像劇中他說得那樣:

『別人問我怎麼封王的,我能說是兩個耳光換的嗎?

封這個王,簡直是在羞辱我』

看到博果爾因為福臨與宛如的事情而傷心欲絕,不敢出門的時候,真的有些心疼博果爾。

尤其是後來,博果爾鼓足勇氣去參加鄭親王的壽宴時,沒到門口就聽到了一群人對他的調侃,甚至當著他的面,說要為他封王以後戴的貂帽,找一個上好的綠翡翠。

赤裸裸嘲笑與諷刺,像是刀一樣,割得博果爾體無完膚。

作為皇太極的小兒子,博果爾早已習慣了被阿諛奉承包圍,從沒有遭受過冷言冷語冷待,更別說嘲笑與諷刺了。

可是,面對這一切,他又無法去辯解。

對博果爾說,福臨要與宛如在一起,等於直接將他推到了兩難的境地。

他接受,會成為別人的笑柄,一輩子抬不起頭來。

他不接受,就意味著與福臨為敵,以後的日子同樣沒法過。

況且,就算福臨不為難他,宛如也不願意嫁給他。

事實上,無論博果爾接受無否,當福臨與宛如私奔的那一刻,他的屈辱就已經註定了。

報復

心灰意冷的博果爾,最終想到了死。

在他看來,隻有死,才能徹底擺脫淪為笑柄的結局。

帶著決絕的心情,他來到了貴太妃的寢宮,抱著母親做最後的告別。

他說:

『我不知道,這一切是誰的錯。

我隻知道,我沒辦法再去面對了』

細品文章開頭博果爾的臨終遺言,你會發現,在博果爾的心中,是福臨與宛如逼死了他,他恨他們。

而他的死,就是對福臨與宛如最狠的報復。

一、陷福臨於不義

博果爾死了,誰要為此承擔責任?

福臨。

如果不是福臨非要宛如,博果爾就不會受辱而死。

在所有人的心中,他們會將博果爾的死,歸罪到福臨的身上,認為福臨為了一個女人,逼死了自己的親弟弟,即便是間接的,無意的。

福臨會因此被釘在不仁不義,德行有虧的柱子上,被世人譴責,被八旗親貴非議,甚至被後世批判。

『兄奪弟妻』的標簽,會跟隨福臨一生。

這一點,無論是福臨,還是孝莊都想到了。

也因此,福臨對博果爾的死雖然心存內疚,但他也怨博果爾陷他於不義。

二、讓董鄂氏背上罵名

博果爾的死,宛如同樣要為此受累。

與對福臨的指責相比,宛如則會面臨更大的非議與惡意。

無論是孝莊,還是貴太妃,亦或者是其他所有人,都會認為宛如才是博果爾慘死的罪魁禍首。

如果不是宛如,福臨就不會與博果爾兄弟反目,他們依舊是要好的親兄弟。

如果不是宛如同意與福臨私奔,博果爾也不會因為受辱含恨而死。

在那個時代,對女人的惡意與要求是遠遠大於男人的。

況且,議論皇帝,人們還會有收斂,但指責宛如,卻不會有任何的顧忌。

她會為了博果爾的死,而背上罵名,成為別人口中的禍水。

這一點,在博果爾死後,已經得到驗證。

如果不是福臨態度強硬地將宛如接進宮,孝莊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同意的。

三、讓福臨與董鄂氏活在內心的譴責中

博果爾知道,他無法阻止福臨與宛如在一起,但是他卻可以成為他們之間繞不過去的隱痛。

就像他在臨終前說得那樣,他要他們反悔一生一世,永生永世。

誰也無法抹殺,他的死,是福臨與宛如間接造成的,包括當事人。

對宛如與福臨來說,他們為博果爾的死一直心存愧疚,特別是看到因為痛失愛子而瘋魔了的貴太妃。

貴太妃由於受不了喪子的打擊,精神出了問題,整日在寢宮裡,悲切地呼喚著兒子博果爾的名字。

劇中,在宛如入宮的當晚,他們就聽到了貴太妃一聲聲的哀嚎。

這聲音,就像魔咒一樣,時時刻刻提醒著宛如與福臨,博果爾成了他們愛情的『祭品』。

對於博果爾的結局,我始終覺得惋惜。

我曾認為,博果爾的死,福臨的責任最大。

如果不是他瞞著孝莊,自作主張,他與宛如或許不用經歷那麼多事才走到一起,博果爾也不會死。

可是,福臨的隱瞞,站在他的角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當年孝莊要下嫁多爾袞的事,對他的打擊太大了,讓他一度對孝莊失去信任。

在孝莊明擺著讓他娶娜木鐘的情況下,他自然不相信孝莊會答應他娶宛如。

或許緣是天意,份在人為,能夠相知相守的緣分,需要天意,也需要人為,缺一不可。

卿心君悅,一位情感觀察者,Ta說書評人、影評人。

用文字溫暖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