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發生矛盾,乾隆判兒子、兒媳凌遲處死,老母親一旁觀看。《網路歷史》

婆媳發生矛盾,兒子、兒媳被凌遲處死,老母親一旁觀看。

這一幕發生在乾隆時期。

乾隆自詡以孝治國,可在有關孝的問題上辦了不少『糊塗案』。

清乾隆年間,湖北漢川,也就是今天的孝感,發生一起因婆媳矛盾引發的慘案。

漢川有個秀才叫鄧漢幀,娶妻黃氏。

自古婆媳關系最難處理,黃氏的到來使這個原本平靜的家不再平靜起來。

一天,黃氏和婆婆發生了口角,情緒激動時,雙方還有推搡行為。

這本是一個普通的家庭糾紛,最後卻捅到了湖廣總督那裡,湖廣總督轉而把這件事上奏乾隆皇帝。

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務事到了皇帝那裡會不會好點呢?

乾隆皇帝很快給出了裁決:

將鄧漢幀和他的妻子黃氏凌遲處死,老母親必須在旁觀看;將鄧漢幀的兄弟以及族長判處絞刑,原因是教導無方;將黃氏的母親臉上刺字,並罰去看守城門,原因是教女無方。

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

鄧漢幀的鄰居因為知情不報,一律被杖責八十,發配充軍。

《內容源自『遵錄湖北碑文』》。

在這場官司裡,沒有所謂的贏家。

如果硬要說有,那就是鄧漢禎的母親,此案之後,由湖北佈政使司每月給她二兩銀子的生活費。

但無論多少的生活費,都無法彌補心中的喪子之痛。

清袁枚著《續新齊諧》也記載一則類似的民間官司。

陜西山陽城有一個老無賴,名叫趙成,這個人欺天、欺地、欺父、欺母、欺妻、欺子、欺媳,號稱『七欺潑棍』。

偏偏這樣的一個人有一個比較誠實的兒子-趙友諒。

趙友諒有一個年輕貌美的妻子。

妻子被公公趙成侮辱了,夫妻倆隻能忍辱避禍親戚家,趙成聞訊趕來,殺死親戚一家五口人,並嫁禍給自己的兒子趙友諒。

趙友諒受禮教影響,並不敢揭發父親趙成,隻好忍氣吞聲,準備認罪伏法了。

這個案子審來審去,最後終於真相大白。

乾隆皇帝看到地方呈報的案卷後,提出了一個比較『荒唐』的看法:

趙友諒是無罪的,但他的父親趙成罪大惡極,這樣的人不配擁有後代。

可偏偏趙友諒就是他的兒子。

趙友諒應該死,否則他將來生個一兒半女,這樣趙成就有後代了。

但是趙友諒是無罪的,矛盾就出現了。

於是,乾隆判趙成即刻凌遲處死,趙友諒閹刑,百日滿後,充軍黑龍江。

一場家庭風波卻讓兒子、兒媳凌遲處死,一個無辜的兒子卻被斷子絕孫,這樣的結果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然而,我們回歸歷史卻能找到合理合法的一面。

《大清律例·刑律·鬥毆》『毆祖父母父母』條:『凡子孫毆祖父母、父母,及妻妾毆夫之祖父母、父母者,皆斬。

殺者,皆凌遲處死』

由此看來,辱罵父母並不是普通的口舌之爭,而是較為嚴重一種罪行,情節嚴重的要處斬的。

然而,重則重矣,乾隆給出的處罰未免冰冷無情了。

鄧漢幀之案是辱罵老人,趙友諒之案則是為老不尊,罪在父親,卻禍及兒子。

後者在法律上並沒有太多的遵循,但在乾隆的禦筆之下,還是給了不合情理的判決。

封建社會雖然有法可依,但所謂的法治不過是當權者感情好惡的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