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戰亂不斷,內有農民起義,外有各國列強的割地賠款,強盛的清朝也逐步走向了末路。
不過清朝末期也曾出現了很多的中幹之臣比如李鴻章、曾國藩、胡雪巖、劉銘傳等人,也讓清朝多出了幾年,對於李鴻章的評價褒貶不一。
有古代官僚的陋習,也有振興國家之志
李鴻章生活中清朝末年,等他掌握大權時,清朝已經處於末路。
對此李鴻章也曾多次努力改革,學習西方的先進知識,比如創辦淮軍、西式海軍北洋水師,洋務運動領袖,他想通過努力,改變清朝的命運,但是清朝內部已經腐朽,不是他一個人努力就能改變的。
作為權傾一時的國家大員,李鴻章身上也有古代官僚的陋習,比如貪污,並且還是清朝末年的最大貪官,雖然不是之最,但是也是之一。
再比如他鎮壓農民起義,手段也是非常殘忍的。
再比如他任人唯親,讓自己的親人去做官,在北洋軍內部貪污腐敗的時候他不管不顧。
但是不得不說李鴻章文能興國,武能安邦,隻是在清朝末年,他也無能為力。
李鴻章是千古罪人還是名留青史
有人對李鴻章的評價很高,比如在梁啟超眼中,李鴻章可以『以一人敵一國 有他在可保大清不亡』,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美國人的評價是:以文人來說,他是卓越的;以軍人來說,他在重要的戰役中為國家作了有價值的貢獻;以從政來說,他為這個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國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認的優良設施;以一個外交家來說,他的成就使他成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李鴻章不失一個好臣子也 不失一個愛國的人,但是因為他多次曾代表清政府和外國列強簽訂不平等條約,也讓他走向了風口浪尖上,也多次被人罵?
李鴻章曾多次試圖通過改革改變清政府的局面的,但是也沒有辦法挽救一個腐敗、軟弱的中國。
因此在與各國列強中簽訂不平等條約時,他也盡可能的為清政府爭取更多的權益。
據說在和英國簽訂條約時,英國政府通過一點點的蠶食了香港,當時他們要求在條約中寫上租借香港100年,但是李鴻章拒絕簽署這一協議,堅持要減掉一年,也就是99年。
雖然仍不能改變香港被租借的局面,但是通過李鴻章的努力,避免了香港降永遠歸屬他國所有的局面。
因為在國際法中有一條規定,如果一塊領土,長期屬於另一國長達100年,那麼這塊土地將永遠歸屬他國。
也是因為李鴻章的努力,避免了香港歸屬他國的命運。
但是國人不理解,認為李鴻章是一個賣國賊,他也曾多次遭受別人的謾罵。
其實事情過去這麼多年,孰是孰非,自有他人去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