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朝奇案之『刺馬案』:看慈禧和曾國藩如何鬥法?《網路歷史》

01 封疆大吏離奇遇刺

1870年7月26日,上任兩年的兩江總督馬新貽,結束了每月一次的校場閱射視察,沿著箭道步行回衙署。

前後左右有四個保鏢持刀跟隨。

快走到衙署時,人群中沖出一個人,大喊:『大人,申冤!』說著就把訴訟狀呈給馬新貽。

馬新貽接過訴狀查看,保鏢們看著眼前這個可憐巴巴的人,也都放松了警惕。

就在馬新貽低頭查看時,此人突然從靴筒中抽出一把匕首,白光一閃就刺進了馬新貽的右肋,然後又把匕首在傷口處轉了一圈,接著拔出了血淋淋的匕首,馬新貽立刻倒在了血泊之中。

面對反應過來要抓人的保鏢,刺客卻沒有逃跑,而是大喊到:『養兵千日,用在一朝,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當』。

說完束手就擒。

這就是號稱『滿清四大奇案』之首的『刺馬案』,被行刺的馬新貽傷勢嚴重,第二天就不治身亡,臨終前還一再告誡家人,千萬不要繼續追查兇手。

刺馬案迄今為止始終是懸案,它的離奇之處有很多,比如馬新貽臨終時為什麼不允許家人追究他的死?

兇手喊的那句話有何用意?

馬新貽的兒子馬毓楨,又知道父親怎樣的秘密呢?

迷霧背後,仍是迷霧……

02 首次審判讓慈禧哭笑不得

馬新貽1821年出生於山東菏澤,他為人勤勉好學,27歲考中進士,擔任合肥知縣。

因為工作能力出色,一路平步青雲,到1868年被任命為兩江總督的時候,馬新貽才47歲。

這個年紀聽起來也許很大,但是47歲能坐上總督的位置,那可是多少官員都不敢想的,需要異於常人的才學和能力。

兩江總督是封疆大吏,國家的中流砥柱,就這樣當街被殺了,慈禧太後下令徹查。

她把擔任直隸總督的曾國藩調回了江寧,繼續任兩江總督,又命令江寧將軍魁玉和漕運總督張之萬為欽差大臣,前往江寧徹查案情。

連續審了好幾個月,他們隻問出了刺客名叫張汶祥,他說自己刺殺馬新貽,主要有三點原因。

第一是張汶祥的老婆和別人私奔了,他去找馬新貽申冤,馬新貽不理他,於是他起了殺心。

第二是他以前當過海盜,幾個兄弟都被馬新貽殺了,所以趁機報復。

第三是張汶祥私下經營了一個典當行,沒有營業許可,馬新貽把他的店鋪查封了,新仇舊恨加在一起,他就殺了馬新貽。

張汶祥的這幾個理由,怎麼可能輕松混過這幾個官場老手?

首先,他老婆和別人私奔了,張汶祥不去殺奪妻之人,為什麼要去殺馬新貽?

其次,張汶祥做海盜和私自經營當鋪,都是違法行為,他怎麼敢明目張膽地去找馬新貽申冤?

還有他被捕的時候喊的:『養兵千日,用在一朝』。

他是誰的兵?

又是誰在養他?

繼續審訊下去,張汶祥不是轉移話題,就是沉默不語,態度蠻橫無理,主審官員甚至把他的家人抓來,在他面前施用酷刑,他也不為所動。

從10月份審到12月份,慈禧得到了一份粗糙的審案結果,主審官把張汶祥牛頭不對馬嘴的供詞寫在了奏折裡,把馬新貽被殺歸咎為張汶祥的個人行為,認定背後無人指使。

奏折結尾赫然寫著:尚屬可信。

03 追兇之路疑點重重

慈禧勃然大怒,『尚屬可信』就是說可能是真的,也可能不是真的,到底是真是假?

慈禧強壓怒火,找來了刑部尚書鄭敦謹。

此人為官清廉又鐵面無私,有『鄭青天』的美稱,慈禧任命67歲的鄭敦謹為欽差大臣,赴江寧繼續追查刺馬案,和他一同審案的,還有兩江總督曾國藩。

1870年12月底,江寧正處於新年即將來臨的熱鬧氣氛中,剛剛風塵仆仆趕到江寧的鄭敦謹卻來不及高興,他立刻組織了對張汶祥的審訊。

在審訊過程中,鄭敦謹發現張汶祥並不像奏疏中寫的那樣『瘋癲癡呆,言語顛倒』,相反他非常冷靜,不管怎麼問就是不說實話。

更讓鄭敦謹覺得奇怪的是,和他一起審案的曾國藩始終一言不發,之前的主審官張之萬也是一問三不知,似乎在有意隱瞞什麼,現場陷入了一片尷尬中。

見此情景,馬新貽提拔起來的手下孫衣言憤怒的站起來說:『你們為什麼都不說話,這個案子一定有背後主謀,我認為應該對刺客用刑』

鄭敦謹稍加思考,否定了孫衣言的建議,讓人把張汶祥帶了下去。

從孫衣言剛才說出『背後主謀』四個字開始,在座已經有不少人變了臉色,鄭敦謹清楚地知道刺馬案絕不簡單,若是對張汶祥用刑,站在他背後的那個人一定會趁機把他打死,死無對證也正是他們想要的結果。

鄭敦謹暫時中止了這次沒有結果的審案,準備在江寧明察暗訪,看看能不能得到什麼有用的信息。

他找到了馬新貽的護衛方秉仁,他是當天離馬新貽最近的侍衛,親眼目睹了馬新貽遇刺的全過程。

說來也很奇怪,負責保衛馬新貽的四位保鏢,居然都是一些行動遲緩的人,看到總督遇刺了才想起來出手,鄭敦謹心裡不禁對他們產生了鄙視。

方秉仁告訴鄭敦謹,當時他們反應過來的時候,那把鋼刀已經全部捅進了馬新貽的身體,又迅速地在傷口處轉了一圈,血流的滿地都是,他聽到馬新貽喊了一聲:『找著了』。

『找著了』是什麼意思?

馬新貽說出這三個字,似乎證明他和張汶祥是認識的,難道他們是舊相識,有什麼恩怨嗎?

案情撲朔迷離,卻並不是完全沒有頭緒,經驗豐富的鄭敦謹從方秉仁的敘述中,感受到了張汶祥殺人時的幹脆利落,他抽刀的速度可以讓保鏢來不及反應,又能準確地命中要害,殺人之後鎮定自若,這一定是一個訓練有素的殺手,一切都是提前安排好的。

鄭敦謹可以肯定,張汶祥背後有一個驚天的秘密。

04 民間傳言掩蓋恐怖真相

可這些還隻是刺馬案的冰山一角,真相究竟是什麼呢?

鄭敦謹覺得心煩意亂,索性就在江寧城散心,在此期間他聽到了一段戲文:『馬新貽,忘了恩,負了義,占人妻,死有餘辜』這段話通過戲文演唱,很快風行江寧。

民間傳說咸豐年間,馬新貽在安徽圍剿太平軍,張汶祥和曹二虎正在一次戰鬥中俘虜了馬新貽。

不過他們早就想投降清軍了,所以懇求馬新貽帶他們改邪歸正,馬新貽爽快地答應了,幾人還結拜為兄弟。

隨著馬新貽的官越做越大,他也就不把兄弟放在眼裡了,據說馬新貽趁著曹二虎外出征戰,搶占了他的妻子,又暗中殺害了曹二虎,張汶祥打仗回來知道這個消息,就發誓要殺了馬新貽,這才有了江寧府衙門口血腥的一幕。

陳可辛執導的經典電影《投名狀》就是根據這個傳說改編的。

傳言愈演愈烈,民間廣傳馬新貽去世之後,家裡有個小妾自殺了,那人就是曹二虎的妻子,更有甚者說馬新貽臨死前說的『找著了』,就是說自己被張汶祥找到了,他這是罪有應得。

然而風言風語並沒有讓鄭敦謹變得糊塗,他敏銳地察覺到馬新貽一死就流言四起,一定是有人故意造謠,為的就是掩蓋刺馬案的真相。

就在這時馬毓楨找到了鄭敦謹,他告訴鄭敦謹,民間的傳言都是造謠,是有人往他死去的父親身上潑臟水。

第一,馬新貽早年的確在安徽任職,也與太平軍交過手,甚至因為戰敗被撤過職。

但堂堂的清軍將領如果兵敗被俘,就算他策反了起義軍,朝廷對於他被俘的事情肯定也很在意,不會把兩江總督這麼高的職位給他。

而且馬新貽要是有結拜兄弟,馬毓楨不可能不知道,可張汶祥這個名字他卻是頭一次聽說。

至於小妾自殺的傳聞,馬毓楨更是憤怒的說絕無此事,他說父親隻有兩個侍妾,而且都已經年過四旬。

而那句讓人匪夷所思地『找著了』,馬毓楨解釋因為他們是山東人,所以難免有口音,馬新貽說的應該是『紮著了』。

馬毓楨還反復對鄭敦謹提及,父親去世之前叮囑他們不能追兇,否則家人會有危險。

在馬新貽留下來的遺書中,也沒有隻言片語提到要追兇的事。

馬毓楨很不理解,父親生性倔強不肯認輸,怎麼會就這樣任由別人殺害自己,還不肯讓家人申冤呢?

聽了馬毓楨的陳述,鄭敦謹突然間好像明白了:馬新貽的死固然沒那麼簡單,但是幾個月以來,他們都把張汶祥作為案情的突破口,而沒有好好想一想張汶祥背後究竟是何方神聖?

聯想到審案時曾國藩的沉默、漕運總督張之萬的避而不談、馬新臨終前奇怪的遺言,還有慈禧太後的暴怒,如果不是馬新貽對慈禧太後非常重要,她怎麼會一再派人徹查此事呢?

看來刺馬的背後,是一個無比強大的勢力,它讓生性好強的馬新貽感到畏懼,也讓慈禧太後寢食難安。

鄭敦謹的腦子裡赫然閃現出了兩個字:湘軍。

05 朝廷的棋子,湘軍的眼中釘

1851年,席卷大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一度占領了十八個省的土地,清朝的八旗軍臨陣脫逃,被太平軍打得抱頭鼠竄。

此時時任禮部右侍郎的曾國藩,從老家湖南長沙號召了一批農民和知識分子,組成了漢人地主武裝組織——湘軍。

湘軍作戰勇猛,短短幾年就達到了30多萬人,1864年徹底打敗了太平軍。

作為平定太平天國的功臣,曾國藩在戰後被封為一等毅勇侯,以兩江總督身份坐鎮江寧,江南從此成了湘軍的地盤。

湘軍官官相護,自行任命地方官員和軍隊將領,幾乎壟斷了江南所有的重要官位。

雖然曾國藩深諳『兔死狗烹』的道理,下令裁撤湘軍,但是湘軍的大小頭目仍然占據江南,成為朝廷的心腹大患。

湘軍一家獨大,慈禧太後輕易不敢動他們,但是要忍氣吞聲她也不甘心,於是在1868年,慈禧太後調任曾國藩為直隸總督,由馬新貽接替兩江總督。

直隸總督比兩江總督權力要大,卻是在北京和天津一帶任職,慈禧太後明升暗降,這是想讓曾國藩離開他的老根據地,來到京城可以方便朝廷監視。

選定馬新貽繼任兩江總督,慈禧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馬新貽書生出身,頗有幾分傲氣,他既不依附曾國藩的湘軍,也不依附李鴻章的淮軍,是個中立派。

慈禧認為派這樣的人過去可以牽制湘軍,要知道讀書人有時候做事是不顧情面的。

果不其然馬新貽到了江寧以後,就推行『減賦運動』,不允許湘軍隨意搜刮民脂民膏,同時縮減湘軍的糧餉,裁撤無用之人,一系列舉措激發了湘軍的怒火。

據說馬新貽剛上任的時候,就收到了一封信,信上隻畫了一匹死馬,這用意再明顯不過了,就是警告馬新貽千萬別觸動湘軍的利益。

可馬新貽也許早就做好了必死的準備,從來沒有理會過湘軍的威脅,那麼敢刺殺朝廷的封疆大吏,是誰有這麼大的膽子呢?

頭號嫌疑人自然是湘軍首領曾國藩和他的心腹愛將丁日昌。

在馬新貽遇刺的幾天之前,江蘇巡撫丁日昌接到一封密信,急匆匆地去往天津與曾國藩會面,而在馬新貽遇刺的當天,兩個人又密談了整整一天, 談話內容令人疑竇叢生。

馬新貽去世後,朝廷讓曾國藩補任兩江總督之位,可曾國藩一直拖了4個多月才動身前往江寧,到了江寧之後對案情不聞不問,整日閉門不出,隻是給馬新貽寫了一副挽聯。

曾國藩與丁日昌之前的秘密會談,很有可能是在商量刺馬之後如何收場,而他4個多月後才前往江寧,也許就是在給湘軍留出時間清洗罪證,等他到任後什麼證據都沒有了,張汶祥更是打死不認賬,自然審不出任何結果。

鄭敦謹經過調查,卻認為這件事不會是曾國藩和丁日昌幹的。

因為馬新貽遇刺的時候,曾國藩正深陷『天津教案』的泥潭中無法自拔。

當時天津有幾百個小孩失蹤了,民間傳聞是外國傳教士拐走了孩子,用他們的心肝脾肺入藥,一時間群情激奮,天津民眾圍攻教堂,打死了二十多名傳教士。

外國政府不肯罷休,他們在渤海和天津沿線駐紮重兵,聲稱清政府如果不給個交代,他們就從大沽口一帶登陸。

清政府無奈之下隻好讓曾國藩出面處理,同時秘密交代丁日昌協助處理,所以丁日昌收到的那封信,其實是朝廷的密旨,他和曾國藩的交談內容也都是如何處理天津教案。

曾國藩列舉了五條為天津民眾辯護的理由,可朝廷為了討好列強,把這五條內容都刪除了,剩下的幾條都是曾國藩在為外國人辯護。

消息傳出,大家都痛罵曾國藩是賣國賊,曾國藩那段時間也是右眼失明,肝病發作,氣怒交加,都準備好了棺材,他哪裡有心思去策劃殺馬新貽?

況且他和馬新貽並無交集,更遑論有恩怨了。

既然不是曾國藩和丁日昌,難道是其他湘軍將領嗎?

正在鄭敦謹意亂神迷的時候,馬新貽的手下江寧營務處總管袁保慶到訪,他並沒有直接提起馬新貽遇刺的事情,而是和鄭敦謹談起了天津教案爆發後朝廷的舉動。

原來慘案爆發之後,英美俄等七國軍艦集結天津,朝廷認為除了在天津佈防之外,也應該在京畿和海口佈防,以防萬一。

慈禧太後認為要保衛上海和江蘇的佈防,首先就要整頓長江水師,這樣一方面可以增加兩地的佈防,另一方面還能趁機從湘軍手中奪回長江的控制權,所以她讓馬新貽以佈防的名義整頓長江水師。

長江水師是曾國藩的立身之本,雖然整頓長江水師威脅不到曾國藩,但是卻得罪了七省水師提督黃翼升。

黃翼升是曾國藩一手提拔起來的,長江江面上的船隻稅收,甚至是貨物走私,都要經過黃翼升的手,其中的利潤可想而知。

馬新貽奉命整頓長江水師,無疑又動了湘軍的利益,袁保慶意在提醒鄭敦謹,馬新貽被殺就是一個巨大的政治陰謀。

他為官多年從未樹敵,唯有任兩江總督之後始終奉命牽制湘軍,引發了湘軍的怒火,所以要殺他的隻有湘軍,背後主謀即便不是曾國藩,也一定是湘軍中人。

06 背負絕密任務,徹底觸動湘軍利益

鄭敦謹豁然開朗,馬新貽被殺就是因為他在不斷觸動湘軍的利益,而馬新貽背後的背後是朝廷,也就是說馬新貽始終代表朝廷,和湘軍鬥智鬥勇。

可朝廷明知道湘軍的厲害,為什麼還要把沒有軍事力量的馬新貽送入龍潭虎穴,難道僅僅就是為了壓制湘軍嗎?

而馬新貽就算對湘軍有威脅,他一個人恐怕也撼動不了整個湘軍,湘軍中人至於損失了一點利益,就敢去刺殺封疆大吏嗎?

沒過幾天,江寧將軍魁玉登門求見,他直接告訴了鄭敦謹一個驚天的秘密:馬新貽遇刺身亡後,朝廷連發四道上諭,其中三道是公開的,隻有最後一道是發給安徽巡撫英翰的密旨。

密旨中要求英漢務必加強長江防禦和地方治安,預防湘軍兵變。

馬新貽一死,朝廷居然就能想到湘軍會兵變,可見馬新貽身上除了背負著牽制湘軍的命令之外,還有一個朝廷交給他的絕密任務,這個任務是足以引起兩江兵變的。

鄭敦謹坐立不安,他立刻去找馬毓楨,嚴肅地對他說:『你一定還有什麼沒告訴我,你父親的死如果不追究,你們馬家就會受制於人,如何抬得起頭?

沉默良久,馬毓楨終於袒露了一個巨大的秘密:兩年前,還是閩浙總督的馬新貽和兒子奉詔入宮,因為慈禧太後命令馬新貽單獨面聖,所以馬毓楨一直在宮外等父親出來。

過了好幾個時辰,馬新貽終於出來了,隻見他面色蒼白,滿頭大汗,雙手也不停地顫抖著。

兩個月後,馬新貽接到了任兩江總督的消息,升官是大喜事,可馬新貽似乎一點也不高興。

在上次入宮覲見時,他特意向慈禧告假幾天,去了山東菏澤老家祭祖,令人詫異的是,當時正值壯年的馬新貽居然在祖宗牌位前立下遺囑:『此去江寧,恐有去無回,我如果死在江寧,你們一定要忍氣吞聲,切記不可以向朝廷追問兇手』

在馬毓楨反復地追問下,馬新貽終於告訴了他實情:太平天國有個『聖庫制度』,就是所有人都要把自己的財產上交聖庫,太平天國存在了十幾年,據說財富達到了1800多萬兩白銀,可清朝國庫才隻有20多萬兩白銀。

慈禧太後很惦記這筆錢,在湘軍攻克太平天國之後,她就讓曾國藩去追查聖庫財產。

可曾國藩卻在奏折中說,他和弟弟曾國荃攻破天京的時候,洪秀全的天王府著了大火,聖庫應該是被燒毀了,慈禧說既然燒了也就算了。

然而沒過多久她就聽說曾國藩兄弟倆當時得到了金銀財寶無數,曾國荃用幾十條船把這些東西運回了湖南老家。

還在湖南大興土木,在雙峰修建了占地面積13萬平方米的『大夫第莊園』,據說有『九進十八出』,130多個房間。

慈禧認為傳言自有出處,湘軍肯定吞了聖庫財產,她咽不下這口氣,所以派馬新貽秘密追查聖庫下落。

如果馬新貽真的查出了聖庫的下落,慈禧就有理由狠狠地打擊湘軍,也能壓下曾國藩的威風,從此把權力收歸中央。

馬新貽就這樣背負著絕密任務,被慈禧扔到了湘軍的龍潭虎穴裡,他要追查聖庫下落,又要以『減稅、壓縮糧餉、整頓長江水師』的名義不斷壓制湘軍,他觸動了湘軍各方面的利益,聖庫更是湘軍不能公開的秘密,所以他怎麼可能活下來呢?

他臨終前叮囑家人不要追查他的死因,也是想一切到他死為止,不能讓家人受牽連。

再看馬新貽死後,朝廷不僅在預防湘軍兵變,還立刻讓曾國藩繼任兩江總督,為的就是知道自己的計劃失敗了,湘軍不能再動了,所以請湘軍的領袖回去處理後事,言外之意就是要穩定兩江,也告訴曾國藩,朝廷以後再也不會對湘軍下手了。

這樣說來,慈禧太後早就知道馬新貽有去無回,也知道他必然會死在湘軍手裡,為什麼還要徹查此案呢?

原因很簡單,不過是做戲罷了,請出鐵面無私的鄭敦謹,就是想借用他的名聲來結案:鄭敦謹都審不明白的案子,就隻能不了了之了。

鄭敦謹徹底明白了,這個案子從頭到尾他都被蒙在鼓裡,朝廷壓根就是把他當個擺設,根本不想讓他查明白真相。

如果他把真相說出去,就徹底暴露了慈禧太後和曾國藩的矛盾,必然引發朝野震驚,自己一家人的性命也都保不住了。

在最後一次審訊中,之前沉默不語的曾國藩隻是說了一句:『應該仍舊按照魁玉將軍和張之萬的原奏結案』。

鄭敦謹沒有再說什麼,他知道曾國藩一定知道是湘軍中人殺了馬新貽,之前延遲4個月上任、江寧城中『馬新貽漁色忘友』的傳言,都是曾國藩在為湘軍拖延時間清洗罪證,並且在處理罪證之後還往馬新貽身上潑臟水,讓他死不瞑目。

最終送到慈禧太後手上的,還是那份『尚屬可信』的首次審判結果。

慈禧最終默認了這個荒唐的結局。

也許是對馬新貽感到愧疚,朝廷不僅厚葬了他,追封其為太子太保,為其樹碑立傳,還封妻蔭子,極盡補償之能事。

而這個案件最終被殺的人,隻有張汶祥一人,這個極有可能是湘軍養的兵,被湘軍首領曾國藩監斬,殘忍的凌遲處死,死後將其心肝擺放在馬新貽靈前,以告慰馬新貽在天之靈。

鄭敦謹則因為無法說出真相,從此閉關隱居,再不踏入京城半步,他隻對人們留下了八個字:『外慚清議,內疚神明』。

說自己在外對不起老百姓議論紛紛,在內對不起自己的心,愧對馬新貽的在天之靈。

鄭敦謹在無比糾結中了卻餘生。

伴隨著馬新貽一起死亡的,還有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這個朝廷以馬新貽的命做賭註,意欲和強大的湘軍一較高下,最後還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不僅馬新貽無辜慘死,以慈禧太後為代表的朝廷,此後也再不敢輕易觸及湘軍利益,重地方、輕中央的政治局面由此形成,近代軍閥割據的源頭也由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