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是專門從事科學研究的人群,他們知識淵博,聰明絕頂,為人類的發展做出貢獻。
中國在古代時,就已經湧現出很多傑出的科學家,比如發明地動儀的張衡、撰寫《大明歷》的祖沖之、以及發明活字印刷術的畢昇等。
眾所周知,在歷史留名的女性大多與容貌有關,若不是有名的美人,終將會被遺忘。
一張國外的明信片傳出後,讓世界的目光都聚焦於它,照片中是一個中國女人,舉著望遠鏡仰望星空。
有趣的是,大多數國人不知道這個女子是誰,直到有心人查閱資料,才知道這女子叫王貞儀,是清朝頂尖的女科學家,她不是美人,一生隻活到29歲,卻讓世界許多人都記住了她。
古人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女子就算是德才兼備,一般也會成為這兩種人:一是飽讀詩書的深閨女子,為賦新詞強說愁,二是習慣無病呻吟,整天不幹正事。
但是王貞儀不一樣,她在女性被束縛的年代裡,既能寫文作詩,又能騎馬射箭,醫學算術、天文地理樣樣精通。
王貞儀,安徽人,出生於清朝乾隆年間,母親是名門閨秀,父親是有名的學者王錫深,祖父是宣化太守王者輔,家境十分殷實。
她原本可以做一個養尊處優的大小姐,偶爾作些詩詞獲取一個才女之名,但她卻沒有這麼做,她想做一個文武雙全的女性。
家境殷實的家庭一般比較開明,王貞儀也受益於此,11歲時祖父去世,跟隨家人到吉林奔喪,在吉林的幾年裡,閱讀祖父豐富的藏書,受益良多。
之後隨父親到陜西、北京、廣東、湖北安徽等地方遊歷,見識不少世面,真正做到了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由於見多識廣,王貞儀一心想做科學家,從事科學研究,但也因此跟封建倫理杠上了。
一開始鉆研天文和作詩繪畫時,受到一些頑固分子的嘲笑,但她沒有低頭,而是據理力爭。
她寫出『始信須眉等巾幗,誰言而女不英雄』的詩句,反抗時代賦予女性的條條框框,一邊提倡讓婦女接受教育,一邊為科學事業做出貢獻。
王貞儀喜歡天文學,對宇宙奧秘非常感興趣,不僅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一心鉆研中文版的西方天文古籍。
通過中西方結合的理論,她得到一個驚人的認知:地球是圓的!但是在古代,『天圓地方』和『地心說』早已深入人心,西方的『日心說』、『地圓說』少有人知,因此她的觀點不被當時的人所接受。
盡管遭受質疑,但王貞儀依舊專註於自己的研究,探索世界的奧秘。
令西方科學家佩服的是,王貞儀對於日月食的解釋,她用配圖加上簡單明了的文字,寫了一篇《月食解》。
文中詳細描述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說明和現代的天文學日月食的原理相同。
那一年的她才20歲,就能寫出世界上第一份完整日月食成因的解釋,這是真的厲害。
王貞儀還是一名數學家,她對籌算的理解和研究非常到位。
明朝末年,納皮爾籌算法從英國引進,但是方法比較繁雜。
為此,王貞儀寫下三卷書籍介紹西洋籌算,使得更加簡單明了。
終其一生,王貞儀都在追求科學研究、反對封建思想、以及堅持男女平等,她巾幗不讓須眉的姿態,得到了一個男人的欣賞和包容。
25歲那一年,王貞儀與詹枚喜結連理,丈夫非常支持她的做法,夫妻生活十分恩愛。
然而不幸的是,王貞儀原本體弱,加上多年來的研究,早已把精力透支,最終一病不起。
婚後四年,王貞儀去世了,享年29歲。
王貞儀生在古代,通過自己成為一名傑出的女科學家,她的成就非常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