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一件專屬於自己,無比奢華精美的衣服,是每一個女人心裡一定多少會有的夢想。
但是有一種衣服,在中國數千年歷史上,穿過的女人用一隻手也數得過來,那就是『龍袍』。
中國唯一的一代女皇武則天,北宋真宗死後事實上把持多年權力的太後劉娥,晚清妖後慈禧,都是活著的時候敢穿著龍袍的女人。
而這些女中豪傑們又都知道,她們是靠著手中至高無上的政治權力,才能壓制強大的反對壓力,享受這至高無上的服裝。
因此武則天和劉娥太後在臨死前或是要求恢復自己的皇後身份,或是脫去身上的龍袍,才能安然下葬。
唯有慈禧堅持自己死後一定還要身批龍袍,結果後來陵墓被軍閥孫殿英炸開,絕美的龍袍被當作垃圾一樣丟在陵外的土地上。
按照封建時代嚴格的等級制度,有資格和膽量穿龍袍的女性,應該也隻有這僅僅三人了。
然而1972年,在內蒙古的一次考古發掘中,人們得到了一個十分意外的答案。
一鏟子的意外
1972年內蒙古赤峰市《時屬遼寧省》郊外,一處工地正在熱火朝天的施工之中。
一名力氣很大的工人揮起鏟子一挖,地面上竟然出現了一處凹陷。
工人定睛一看,越來越覺得這凹陷不同於普通的地面陷塌,很是古怪,再扒開一些,下面又深又空洞,莫不是一個墓穴?
赤峰地界在遼代分屬首都上京臨潢府和陪都中京大定府,也是古代貴族墓葬很多的文物區塊之一。
工人們的覺悟很高,他們沒有擅自作主,趕緊聯系了當地文物部門。
文物專家們立即開展了挖掘工作,誰知挖著挖著,專家們不停地給各個層級通知報告,許許多多全國各地的考古名家接踵趕到這片荒郊野外的工地上來。
施工工程隻能在專家們面前暫停了,人們圍著墓穴入口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甚至還沒有出土任何文物,這座古墓的第一個顯著特點就已經讓專家們無法忽視:洞後挖出來的墓區足足超過了5000平方米,而遼代墓葬,無論哪個等級的貴族,面積都不可能達到如此巨大的程度。
有人當場提出,這一定是一座皇家墓葬。
會是遼代某位皇帝的墓嗎?
除去外面的覆土,露出墓穴的大概,專家們就否決了這個可能,從墓的形制來看,隻能是相對不算久遠的清朝建築。
同時,人們又肯定了這座墓的皇家身份,因為大墓的整體構造是一座宮殿樣式。
宮門,碑樓,廂房,享殿,配殿,大寶頂小寶頂一應俱全,仿佛是從北京的清朝皇家陵墓照搬過來。
隻是同時令人失望的是,在墓區周圍沒有發掘出任何有價值的寶貝,很顯然這座墓的身份很早就被人所知,吸引了盜墓者的光顧。
失去了陪葬品,人們就很難找到佐證墓主的資料,這座難得重見天日的清朝皇家大墓,歷史文化價值也可能大打折扣。
失望的專家們不願意接受如此殘酷的結果,他們在巨大的墓室中仔細查驗,竭力辨別藏在灰塵中的任何蛛絲馬跡。
龍袍女屍
也許是墓主地下有知,終於等到了一群對她沒有惡意的人,在空曠的墓室中仔細搜尋的專家突然發現了一間隱藏極深的密室,打開密室一看,堆積如山的稀世珍寶亮瞎了眾人的雙眼。
而最引人註目的當然是寶物之中,密室正中心,安放著一口精美的棺材,棺材東南兩邊還各放著一個骨灰罐。
這麼說起來,墳墓建造之初就考慮到了盜墓者的襲擾,也許是故意在前面廣大的宮殿裡什麼好東西也沒有放,而把所有的珍寶和主人一起精心藏在此處。
又是誰如此未雨綢繆,心思細密呢?
人們打開棺材,尋找墓主人的真正身份。
棺材板一推開,又一次刷新了考古學家們的認識。
棺木之中躺著一具女性,其膚色濕潤似乎還帶有彈性,可見保存效果十分出色。
但尤其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女性身上穿著一件明黃色的龍袍,而且一望便知,這龍袍乃是貨真價實的真品。
為什麼能如此肯定?
因為龍袍上的龍都是五爪真龍,這在封建時代都是皇帝的象征,專門由特殊的織造部門指定制作,根本不可能有人敢冒著殺頭的風險私下縫制。
這位女性難道是一位歷史上沒有記載的女皇?
可是這墓的朝代分明是在史料極為豐富的滿清,除了不安分的慈禧之外,清朝歷代後妃都很循規蹈矩,也不可能遠葬赤峰荒郊呀。
人們把主人從安睡的棺材中請出,她的全身裝扮呈現在眾人眼前,隻見她頭戴鑲滿珍珠的黃金鳳冠,手帶各色寶石的黃金首飾,烏黑修長的辮子垂到臀部,上面也纏滿奇珍異寶。
重中之重,當然在於這位女子身上穿著的明黃龍袍,這件衣服是用金絲捻著金箔織成,然後串著禦用的大粒珍珠,繡出衣服上栩栩如生的五爪金龍。
女子墓穴中的寶物隨便估計,也超過了上億元人民幣,而她身上那件用錢也買不到的龍袍,更是讓人捉摸不透。
不過這件龍袍雖然真實,和清朝皇帝真正禦用的龍袍比起來,也是有區別的。
那就是這件衣服上隻有8條龍,而皇帝和慈禧的龍袍都是象征著九五之尊的9條。
而且衣服上沒有象征皇帝美德的12個特殊章紋,僅僅隻有珍珠做的金龍而已。
如此看來,龍袍應該是某個清朝皇帝特別送給墓主的。
隻是究竟是哪位皇帝如此破格,而墓主又是有什麼樣的尊貴身份,立下了什麼樣的大功,為自己贏得如此殊榮呢?
妃子生下的固倫公主
清朝作為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全國統一政權,也是對草原地區實行統治最成功的封建王朝,奠基者滿族皇族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基本政策,那就是滿蒙聯盟。
聯盟最重要的體現之一,就是兩方貴族的聯姻和親政策。
在滿族崛起前期,蒙古貴族婦女是天然的皇室婚姻第一選擇。
正是依靠蒙古族後妃及其背後強大的部落勢力,清朝才能統一東北地區和蒙古高原。
等到清朝定鼎中原,統治穩定之後,滿蒙仍然是帝國的最上層,為了延續傳統,也為了籠絡人心維持對蒙古地區的掌控,愛新覺羅皇族開始反向把自己的女兒嫁給蒙古部落中的親信勢力。
這件事是開始成為慣例,就要追溯到清朝最負盛名的皇帝,康熙大帝。
康熙12年5月,康熙皇帝得到了一個大大的好消息,當時最受恩寵的榮妃馬佳氏成功分娩,又為他生下了一個女兒。
榮妃雖然受寵無比,但是在生孩子這件事上,卻是吃盡了苦頭,她一生從康熙6年到康熙16年,總共生下三子三女6個孩子,卻隻有兩個存活。
其中康熙帝第一個第二個女兒都是榮妃所生,但早早夭折,盼女心切的康熙情急之下,把弟弟常寧的大女兒抱到宮裡撫養,作為自己的第一個公主,同時破例以皇後嫡女才能用的『固倫』兩個字為她封號。
這剛剛出世的皇三女,就是康熙名義上的二公主,實際上是親生的長女,取名『榮憲』。
榮憲公主長大的時候,按照傳統就要出嫁蒙古了。
康熙對愛女的婚事十分關心,早早就為她定下了一門尊貴的親事:蒙古巴林部札薩克多羅郡王鄂齊爾的次子,烏爾袞。
巴林右旗今天就在赤峰市。
榮憲公主很受父親寵愛,而她的丈夫烏爾袞的血統也是門當戶對。
烏爾袞屬於蒙古部落博爾濟吉特氏,在蒙語中,這個姓氏叫孛兒隻斤。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真名,就是孛兒隻斤·鐵木真。
也就是烏爾袞來自蒙古諸貴族中最尊貴的『黃金家族』。
烏爾袞的母系家族同樣顯赫無比,他的奶奶固倫淑惠長公主是順治帝同母所生的親姐姐,也是康熙最崇敬的孝莊皇太後的愛女,所以烏爾袞和榮憲公主屬於同一輩的表兄妹。
康熙三十年,18歲的榮憲正式出嫁來到巴林,康熙對這個寶貝女兒疼愛有加,但已不便再次破例,隻能依照母親妃子的身份,把女兒封為次一等的和碩公主。
選擇這個時機,也是因為當時清朝正陷入了與盤踞新疆的蒙古人準噶爾部落的苦戰之中,榮憲的婚姻將把巴林部蒙古人更緊密地綁在清朝戰車上,為大清沖鋒陷陣。
實際上,在榮憲到來前一年,已經做好準備的烏爾袞,為了能以更風光的身份迎娶公主,率巴林右翼旗兵丁參加了清朝歷史上有名的烏蘭佈通之戰,得到了康熙皇帝的格外賞識。
當然對公主本人來說,這樣的婚姻也是有代價的。
比起繁華熱鬧的北京城,貧瘠的巴林草原其實空有貴族名號,基礎設施和日常生活水平就要惡劣不少了,加上丈夫常年在外打仗,聚少離多,榮憲公主萌生了借看望父親的名義,回到北京的念頭。
按照慣例,清朝公主外嫁之後,沒有特殊理由一般是不能回京的,作為丈夫,烏爾袞也有充足的理由不讓妻子回到容易生事的大城市。
然而烏爾袞展現了那個時代少有的大度,幾次榮憲公主提出回去看望父親,都得到了丈夫的同意。
因為烏爾袞知道,榮憲公主對自己的感情無可懷疑。
在僅有的夫妻團聚的日子裡,榮憲拋下公主嬌貴的身份和繁文縟節,和自己一起在巴林廣闊的草原上馳騁打獵。
康熙43年,承襲了鄂齊爾爵位的長子,烏爾袞的哥哥病逝,烏爾袞便順利繼位成郡王。
康熙借著幾次討伐準噶爾的機會,也來到草原上看望女兒女婿一家,為更好地接待老丈人皇帝,烏爾袞模仿北京宮殿,在轄地建造了一座康熙的行宮,這也是漠北唯一的滿清皇帝行宮。
其實康熙多次來探望女兒,也是為了逃避北京城裡的煩心事。
自從康熙42年,與皇太子胤礽關系親密的大臣索額圖被康熙賜死之後,父子二人的關系就開始趨於緊張。
隨著康熙47年皇太子被廢黜,眾多覬覦皇位的阿哥們蠢蠢欲動,這就是清朝歷史上影響深遠的『九子奪嫡『事件,連榮憲的親哥哥,皇三子胤祉也牽扯在內。
康熙要在20多個兒子的結黨營私之中周旋平衡,甚至不得不硬下心腸處置一些出格的兒子,弄得心力憔悴,精疲力竭。
於是在第二年,康熙就病倒了。
榮憲公主聞訊,急忙從巴林趕回北京照顧父親40多天,『親膳問安晨昏不輟,四十餘辰未嘗少懈』
這項工作是皇子們不可能從事的,但也隻有長女榮憲公主做到了這個地步。
康熙恢復健康之後深為感動,他決定要給女兒一個超常的恩寵『優旨褒獎,謂公主克誠克孝竭力事親,諸公主中爾寬為最,是用厚其典禮晉封榮憲國公主』
國公主在滿語中就是固倫公主,通常情況下隻有皇後親生的女兒才能獲得這個頭銜。
榮憲公主是康熙朝唯一破例以妃子女兒的身份獲得這個稱號的,也是康熙親自冊封的唯一固倫公主。
康熙撫養的其他固倫公主,要到兒子雍正登基之後才被冊封。
重見天日
康熙六十年二月十三日,與榮憲恩愛了三十年的丈夫烏爾袞在軍中病逝,年僅51歲。
借著妻子身上的皇恩,烏爾袞已是赤峰附近昭烏達盟盟主,管理23個旗的旗務。
然而榮憲也不是了無牽掛。
因為她唯一的兒子琳佈仗著外公對父母的寵愛,整天不學無術,無所事事,隻在北京城裡和舅舅胤祉廝混。
『九子奪嫡『的最終結果,是城府深沉,心狠手辣的皇四子胤禛勝出,而他唯一有兄弟感情的,隻有一直追隨他的鐵桿十三爺。
1730年,十三爺胤祥去世,在葬禮上,胤祉和琳佈二人因為表現不夠悲痛,引發雍正皇帝勃然大怒,不但借故削去胤祉爵位圈禁,還把琳佈降為平民永不封爵。
失魂落魄的舅甥二人回到府中抱頭痛哭之餘,隻能說出一句:還好二姐走得早。
二姐就是固倫榮憲公主,雍正即位第六個年頭,榮憲公主病逝。
雍正皇帝考慮到康熙對她的寵愛,準許琳佈為母親的墓穴大興土木,把父親的骨灰遷入墓室合葬,還特別讓她穿上父親當年賜予的珍珠團龍袍下葬。
240多年後,這件傳奇珍珠團龍袍終於在機緣巧合之中,隨著女主人重現天日。
專家在墓室之中後來又找到了一塊碑文,『大清聖祖仁皇帝次女也,康熙三十年厘降於巴林,初封和碩榮憲公主… 』榮憲身邊的另一壇骨灰正是兒子琳佈。
對榮憲來說,能和丈夫、兒子永遠相守,這意義也許比龍袍更有價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