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傳位給雍正時,為何一點不擔心手握重兵的胤禵會造反?《網路歷史》

九子奪嫡一直是近幾年影視界的熱門話題之一,指的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兒子們爭奪帝位的歷史事件。

九個兒子主要分成兩派,太子黨和八爺黨,太子黨包括二阿哥愛新覺羅·胤礽、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祉、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十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祥;八爺黨包括大阿哥愛新覺羅·胤褆、八阿哥愛新覺羅·胤禩、九阿哥愛新覺羅·胤禟、十阿哥愛新覺羅·胤誐、十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禵,其中大阿哥和三阿哥鮮少為人所知。

兩派之間隨著康熙皇帝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勢如水火。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病逝,留下遺詔傳位於四阿哥胤禛,由於這一道聖旨是由康熙的近臣,當時的步軍統領隆科多宣佈,所以爭議很少。

但是,康熙傳位給雍正時,沒考慮過在外手握重兵的十四阿哥胤禵會造反嗎?

十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禵,又名允禵,康熙皇帝十四子,雍正皇帝同胞弟弟,生母為德妃烏雅氏。

康熙五十七年,愛新覺羅·胤禵被康熙皇帝任命為撫遠大將軍,率領大軍進駐青海,康熙五十八年,胤禵抵達西寧,指揮作戰,康熙六十年,胤禵轉移甘州,企圖直搗伊犁,十一月,班師回京向康熙帝稟告作戰事宜,之後再次奔赴前線。

十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禵為人正直,重情重義,作戰英勇,是難得的將才。

按理來說,胤禵與雍正皇帝是同胞兄弟,應該關系更加親近,可是十四阿哥胤禵卻是地地道道的八爺黨,站在自己同胞哥哥的對立面,就是這樣,康熙皇帝在臨死之前為什麼那麼放心將皇位交給雍正皇帝,而不擔心在外手握重兵的胤禵會趁機造反嗎?

一、十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禵之所以不造反,主要的原因還是自身的性格,胤禵雖是八爺黨,但是與其他人不同,他厭惡勾心鬥角,為了達成目的不折手段,為人正直,重情重義,所以這也是胤禵本身的性格造成不會造反

更為關鍵的是胤禵有牽掛,雖然胤禵與雍正的關系不好,但是與自己的母親卻是親近,而且他的妻子、孩子都在京城,一方面胤禵重情,母親,妻子,孩子都在京城,一旦他有造反的念頭,就會連累自己的母親和妻兒,另一方面,如果他造反,母親,妻兒都會成為雍正皇帝手中的人質,就為了這個也不會造反。

二、胤禵師出無名,胤禵在外帶兵時,康熙皇帝的身體已經是強弩之末,臨終傳位於四阿哥胤禛,路上信息傳遞的時間,胤禛已經攜聖旨登基稱帝,這時候要是胤禵出兵京城,師出無名,到時候自己會成為眾矢之的

胤禵出兵在外,並被康熙皇帝封為大將軍王,由此可見康熙皇帝對於胤禵的器重,但是這個大將軍王就已經定了胤禵的身份,隻能是打戰的將軍。

另外,胤禵在外打戰,帶的都是朝廷的軍隊,軍人對於朝廷是絕對忠誠,這時候四阿哥胤禛已經登上皇位,對於將士而言,誰當皇帝無所謂,主要的是自己在軍隊中有出路,通過打戰改善家裡的情況,更何況,雍正上位之前,賢名在外,積累了良好的聲望,所以對於胤禛當皇帝是眾望所歸。

這時候要是胤禵隨意出兵,就會陷入內憂外患的地步,畢竟胤禵隻是將軍,不是皇帝,隻有軍隊的使用權,軍隊的所有權仍在皇帝手中,到時胤禵帶兵入境,雍正皇帝只要下發聖旨,軍隊就會一潰而散,所以別看胤禵這個大將軍王外表多麼風光,內裡仍是虛的。

胤禵在外打戰時,朝堂上局勢已定,胤禛登上帝位,八爺黨大勢已去,就算這時候胤禵出兵造反,不僅師出無名,而且枯木難支,自己已經離開京城很久,對於京中的局勢不了解,貿然出兵,不理智的行為。

三、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所以糧草在大戰過程中尤其重要。

胤禵在外打戰,可是糧草都是京城提供,再說只要胤禵有造反之心,就會有人上報朝廷,到時候糧草短缺,對立時就會陷入兩難的境地

雍正皇帝的妃子年氏,家族淵源深厚,其兄長就是大名鼎鼎的年羹堯,那時的年羹堯還不是權傾朝野,但是仍掌握著糧草的輸送,可以說年羹堯是地地道道的保皇黨,再說,支持胤禛不僅是對自己有利。

對自己的家族也是好處多多。

只要有人向雍正皇帝泄密,胤禵有造反之心,年羹堯就會切斷糧草的輸送,到時候胤禵還是要妥協。

畢竟胤禵雖然站在八爺一派,但是家國大義還是了然於心的,不會因為自己的緣故,損害國家的利益,所以一旦糧草短缺,戰場上局勢瞬息萬變,到時候因為糧草的原因而失利,就會使清朝陷入不利的境地。

另一方面,就是胤禵帶兵入京,長時間的缺少糧草,不利於行軍,到時候就算胤禵手握大軍,軍心渙散還是不行的,更甚者,還會內部發生矛盾,胤禵一方面要面臨京城方面的突襲,另一方面還要想辦法穩定軍心,對於胤禵而言,這是內憂外患。

最後,雖然歷史上對於胤禛的皇位來歷爭議不斷,但是站在國家的角度上看,雍正皇帝卻是一位雄才偉略的好皇帝。

雖然雍正皇帝對待自己的兄弟是鐵血手段,但是總體上看還是友好的,圈禁胤禵,雖然最後晚年放出,但是已經失去了當時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