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二月二十四日,清朝出使英國的使團在上海登船時碰到了麻煩。
因為前帳欠繳了100兩白銀,法國輪船公司派人通知他們必須補上。
雖是迂腐不堪,可大清國何時丟過體統?
使團在外代表的是國家的顏面,又怎能摳摳索索,平白讓人嘲笑?
即便是江河日下的奧斯曼土耳其在使團出訪時也是給足了經費,絕不許短缺扣留。
其中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結果這還真不是清方的過錯,輪船公司收款時少算了100兩,事後才核算出來。
離櫃概不負責自然是不存在的,可也找不到前面經辦的人,於是就為難上了現在的清朝使團。
輪船
好吧,這很『法國』。
法國人的斤斤計較是出了名的,愛講價,絕不肯吃一點虧。
英國人就時常嘲笑他們沒有商業精神,喜歡強買強賣。
為了不耽誤時間,清朝使團迅速給出了解決方案:
1.寫信請其他官員代付
2.法方去找上一次的經辦人
張德彝
法方不許,其總辦聲稱:『如果不繳清欠款,立馬扣留使團持有的二等票一張』這意味著使團有一位成員將會被留在岸上,喪失來之不易的出使公幹機會。
100兩銀子,說多不多,說少不少。
放到同時期的倫敦,不過是普通送報工人一個月半的薪水。
在清朝自己的土地上,一大堆官員的信用《面子》居然抵不上區區100兩銀子?
最後雖是付清了款項,難道心裡就不膈應麼?
白銀
膈應又能如何?
使團出使,坐商船並不稀奇。
當時的商船普遍有著強烈的國家性質,火燒圓明園的英法聯軍也是做商船來的中國。
可清朝使團,坐的是外國的商船。
福建水師、北洋水師先後全軍覆沒,清朝的海防體系走向崩潰。
輪船招商局的核心又在內河,不坐外國船,就沒的坐。
受制於人,哪有什麼資格講條件?
甲午戰爭
仔細想來甚是可笑,拖著長長的辮子、身有異味的清朝使團居然還嘲笑其他國家的使團寒酸——為乞為竊。
自我感覺良好,莫過於此。
使團面子的大小,從來都不是看出手闊綽與否。
清朝和奧斯曼土耳其,倒真是一對難兄難弟。
參考文獻:《六述奇》
歡迎下方討論,如有不足之處,還望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