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員當著英國使團的面,直言官場潛規則,毫不顧忌。《網路歷史》

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她勝過鄰船的地方,隻在她的體積和外表。

這是馬戛爾尼訪問清朝後的感想,一直被人用來佐證清朝中期後日益的腐朽。

他的回憶錄《1793乾隆英使覲見記》,甚至在一些人印象裡就是在描述清朝的落後。

但是真正讀及的時候,感覺其實還行,和想象中的封建社會高度吻合。

吃糠喝稀,面有菜色?

那倒是沒有,主要是一些統治上的問題。

書中描述有壞的地方,也有好的地方。

不過較之在此之前西方描述古代中國的《馬可·波羅遊記》和《利瑪竇札記》來說,貶低的地方肯定會更多,因為當時西方確實相對領先。

不知道是不是喝大了,清朝官員對於這些外來者們什麼都敢講。

什麼韃子皇帝,滿漢之防都來了。

貪污受賄,那更是直言不諱。

恕我直言,乾隆要是看到馬戛爾尼的回憶錄,絕對有一大批官員要掉腦袋。

使團返程時,陪同的松筠偶然談及招待費,著實讓馬戛爾尼吃了一驚——貴使留居北京,每日用費規定1500兩雲。

返程時包括整個船隊在內,每天更是高達5000兩,不夠的由沿途地方補給。

讀到這裡,馬戛爾尼震驚了,我也震驚了。

為什麼會花這麼多?

全世界絕對沒有第二個國家,會在招待外國使節上這麼下血本,實在太』厚道『了。

錢都花到哪去了?

使團住的是官舍,運輸的活都是征調的勞役做的。

說實話,除了吃上面,我想不到使團有什麼其他地方是需要花錢的?

一天1500兩購買力非常可觀,想花完還真有點難度。

再回想起前面,負責招待馬戛爾尼的樊、周兩位大人居然向其索要財物。

理由是招待經費不足,他們自掏腰包太多,想要止損。

周大人之後說了一番摸不著頭腦的話,誰也沒有懂:

去年山東河決,淹沒居戶無數。

皇帝中年曾在該省打獵,深知該省情形,聞奏,立命撥發庫銀十萬兩賑濟災民。

而戶部先沒去其兩萬兩,以下每一轉手則復去若幹兩,自兩萬、一萬以至數千數百不等,層層幹沒之手續既過,最後實利及於災民者不過兩萬而已。

當松筠談及招待所耗銀兩時,馬戛爾尼的腦海中自然而然的就出現了這句話。

細細想來,隻覺得是悲哀。

一省賑災,撥款的數額居然不如外國使團的招待費。

官員上下其手貪污,竟成了心照不宣的事。

也不知,如果清朝百姓看到英國使團船上那因為清方送來太多而吃不掉存放到變質的食物時,會作何感想?

如此一艘破船,倒不如讓他沉了……

歡迎下方討論,如有不足之處,還望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