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對於歷史比較了解的人來說,應該都不會對劉邦感到陌生吧,他自身擁有極為出眾的才能,最終更是憑借如此建立起一番基業,成為了統治者,不過大家知道嗎?
他在最早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成為君主的想法,而到底是因為什麼導致他最終產生如此的野心呢?
今天我們所介紹的主要內容就是有關於這一方面的,下面就讓我來為大家進行詳細的介紹吧。
其實他之所以會做出如此的舉動,也是被形勢所逼的無奈之舉。
當時在210年他身為秦王朝的一名官員,負責押送一批壯丁去給統治者修建陵墓。
但是在途中很多壯丁趁機溜走,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作為此次押送任務的看守人,自然會受到一定的牽連,而他在經過種種權衡與考慮之下,索性將看守的人員全部釋放,將自身的安危置之度外,而這批壯丁中的一些人則被他這種精神與舉動所感動,決定跟隨他一起發展。
而這時王朝內部也不斷出現種種動亂與變故,各地也湧現出了許多的起義隊伍,王朝各地都遺留下戰爭所帶來的痕跡,而此時他的家鄉沛縣也響應此次的造反活動,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就帶領手下的人馬回到了家鄉,但是沒想到縣令在看到他的隊伍已經有了雛形,怕他的歸來會影響自身的統治與地位,就將城門關閉,更是派人想要將他的幾名好友抓起來。
但是沒想到,這一消息被蕭何等人提前知曉,所以他們連夜逃離與劉邦進行匯合,最終劉邦通過種種部署與準備工作,成功將縣令擊殺,而沛縣也成為他這一陣營的根據地。
當他剛進入到縣城時,就飽受民眾的追捧與愛戴。
最終在一群民眾的擁立下,他這一組織正式宣佈加入到這場造反的熱浪當中,而後便率領千餘人馬四處征戰與討伐,逐漸獲得了一定的名氣,自身的實力也得到了顯著的增長。
而此時項羽剛好也參與進造反運動當中,二人難免會產生一定的競爭與矛盾。
而他們二人的差距到底在哪裡呢?
一件事情就能夠說明。
在208年,他們二人約定先進入都城的人,為最終的勝利者。
當時項羽的實力極其雄厚,而劉邦與之相比則顯得極為羸弱,劉邦想要成為最終的勝利者就要通過一定的捷徑。
於是他趁項羽正在巨鹿與王朝的將士廝殺時,率領手下的將士一路激進,並將周邊的幾座城池占據,最後更是逼迫子嬰投降,他則率領手下的將士成功進入都城。
當時他們本想讓軍隊進入都城好生修養一番,因為不斷經過戰火的洗禮,戰士們難免顯得有些勞累,劉邦剛好也有如此的想法,可是當他剛要下達命令時,一些人則向他提議:不能讓將士們貿然進入都城。
在聽聞如此的消息後,劉邦瞬間清醒過來,甚至讓將士們全部從城中撤出,並和城中的民眾進行了一定的商討。
而在不久後,項羽就率領手下將士火速趕來,將統治者擊殺、秦王朝的宮殿燒毀。
在看到如此的情況後,城中的民眾對項羽的好感度迅速降低。
從這一點就能夠看出,項羽不適合做一名君主。
因為身為一名統治者,所依靠的不僅僅是軍事實力,最重要的還得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