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5年,劉邦去世,16歲的太子劉盈繼位。
劉盈仁弱,他的母親呂雉開始獨掌大權,朝廷上下對呂雉都十分敬畏。
但是,對這樣一位權傾天下的皇太後,居然有人敢膽大包天地寫來一封求婚信,在信中說自己和呂後都是單身,不如湊在一起過日子。
看到這樣一封信,呂後勃然大怒,她召來大臣商議,想要發兵攻打此人,但是在大臣的勸告下,她卻不得不忍氣吞聲,寫了一封言辭十分謙卑的書信,派人去和親了事。
這個寫信的人是誰,他怎麼有這麼大的膽量?
一向心狠手辣的呂後為什麼能忍下滿腔憤怒,派人去和親討好呢?
1、牛人冒頓
說起來,寫這封信的還真是個牛人,他就是匈奴的單於冒頓。
冒頓的父親是匈奴的老單於頭曼,冒頓是頭曼的長子,很早就被立為太子,是頭曼看好的接班人。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頭曼後來又有了一位喜愛的閼氏《漢朝時對匈奴單於正妻的稱呼》,這位閼氏為頭曼生下一個兒子,頭曼就想立小兒子為太子。
單於畫像
冒頓跑回自己的部落之後,他的父親頭曼看到兒子居然有這種本事,於是就決定重用他,給了他一支有上萬人馬的軍隊。
冒頓雖然被重用,但是他並沒有忘記父親對自己使用的卑劣手段,他開始嚴格訓練這上萬人,讓他們真正為自己所用。
冒頓設計制作了一種『鳴鏑』箭,這種箭在射出去之後會發出響聲。
他對軍中將士下令說道:『我的響箭射到哪裡,你們的箭就要跟隨射到哪裡,有不射者,斬!』
冒頓先是帶領人馬去打獵,有的軍士沒能馬上跟隨他的鳴鏑射箭,他當即把這些人斬殺。
接下來,冒頓把鳴鏑射向了自己的一匹千裡馬,跟隨他的人一看這是冒頓的千裡馬啊,冒頓肯定是一時糊塗才射它的,於是有人猶豫著沒有跟隨射箭,冒頓就又斬殺了一批將士。
第三次,冒頓把鳴鏑射到了自己的愛妻身上,又消滅了一批沒有膽量跟隨自己射箭的人。
冒頓身邊跟隨的將士越來越少,但是這些人的勇敢、忠誠和服從程度卻越來越高。
冒頓第四次射箭,把鳴鏑射到了父親頭曼的戰馬上,這回,所有跟隨他的人都準確發射,頭曼的戰馬倒在萬箭齊發之中。
冒頓知道時機已經成熟,他可以實施自己的復仇計劃了。
冒頓等來了和父親頭曼一起出去打獵的機會,他再次射出了手中的響箭。
這一次,他把鳴鏑射到了頭曼的身上。
萬箭齊發,老單於頭曼倒在了兒子和他忠誠追隨者的箭下。
接著,冒頓除掉後母、弟弟和不服從自己的大臣,自立為單於。
冒頓上位後東征西討,相鄰部落紛紛臣服,由他建立的匈奴帝國達到歷史上最強大的時期。
2、白登之圍
劉邦在位的時候,匈奴曾經多次騷擾邊境,他們打到馬邑的時候,劉邦派去守衛代地的韓王信投降了匈奴。
在韓王信的帶領和配合下,冒頓率領大軍長驅直入,一直打到晉陽城下。
劉邦的影視形象
劉邦親自帶兵還擊匈奴。
當時正是冬天,天氣寒冷,很多士兵的手指都被凍壞了。
一直取勝的冒頓見劉邦大軍來勢洶洶,立刻撥轉馬頭,向回就跑,劉邦率領32萬人馬緊緊追擊,一直向北追到了平城。
漸漸地,劉邦身邊隻有小部分將士能夠追隨,大多數步兵遠遠落在了後面。
冒頓見時機成熟,馬上指揮40萬精銳騎兵回擊,把劉邦及其少部分將士團團圍在了白登《今山西省大同縣東》。
冒頓一掃逃跑時的狼狽狀態,他指揮的40萬精兵戰陣整齊:西方都是白馬,東方都是青馬,北方都是黑馬,南方全是紅馬,戰馬蕭蕭,軍刀爍爍,把劉邦的大軍分隔成內外兩部分,突圍、進攻都十分困難。
兩軍相持了整整七日七夜。
劉邦征戰多年,知道此時這種敵眾我寡的形勢下,勢必不能硬攻,隻能計取,於是他就采納了陳平的計策,派出使者偷偷找到冒頓的閼氏,給她送上厚禮,讓她言明利弊,勸說冒頓退兵。
在閼氏的勸說下,冒頓把包圍圈放開一個缺口,劉邦這才率領人馬突圍出來。
退兵之後,劉邦派劉敬到匈奴和冒頓締結了和親盟約,送了一位宗室的公主給冒頓做閼氏,還定期送給他們酒、米、棉等禮物,雙方約為兄弟。
冒頓這才停止了對漢朝邊境的侵擾。
3、冒頓妄言
公元前195年,劉邦崩逝,他16歲的兒子劉盈繼位。
劉盈年輕,性格又頗為仁弱,朝政大權落在他的母親呂後手中。
呂後的影視形象
呂後虐殺劉邦的寵妃戚夫人,毒死劉邦的庶子劉如意,迫使劉邦的庶長子劉肥把治下的城陽郡讓給呂後的女兒魯元公主,並尊其為王太後。
呂後的殺伐決斷與兇狠程度比劉邦當年有過之而無不及。
然而,冒頓寫來的一封信卻讓呂後不得不忍氣吞聲,言辭謙卑地把自己貶損一番,然後送去宗室家的女兒和親。
冒頓的書信剛開始寫得很客氣,但是卻越寫越不像話,他的信中寫道:
『孤僨之君,生於沮澤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遊中國。
陛下獨立,孤僨獨居。
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
冒頓書信的大意是:我這個孤獨的君主,生於沼澤,成長在遼闊的草原之中。
我曾經多次去過邊境,很希望能夠到中原遊覽一番。
陛下您現在單身一人,無依無靠。
咱們兩個都不快樂,沒有什麼讓自己歡樂的事,不如我們以己所有,換己所無吧。
呂後看過冒頓的書信之後,勃然大怒,馬上把丞相陳平、上將軍樊噲、中郎將季佈召來,想當即斬殺冒頓的使者,發兵攻打匈奴。
樊噲是呂後的妹夫,他看呂後如此憤怒,一心要給呂後出氣,於是馬上請命說道:『臣願意率領十萬人馬,橫刀立馬,掃滅匈奴!』
曾經跟隨劉邦出征、獻上計策的陳平見樊噲這氣勢磅礴的樣子,一句話沒說。
呂後就問季佈的意見,季佈說道:『樊噲這麼說話,您可以殺掉他了!想當初高帝率領32萬人馬攻擊匈奴的時候,樊噲就是上將軍,匈奴把高帝團團圍困,也沒見樊噲勇猛解圍,把高帝救出來。
現在他居然想隻帶十萬人馬就橫掃匈奴,這簡直就是彌天大謊!況且夷狄就像禽獸一樣,如果他們說了什麼好話,您不必高興,他們說了什麼污言穢語,您也不必生氣』
季佈的影視形象
呂後聽了季佈的話,覺得他說得有道理,於是就讓人給冒頓寫了封信,很客氣地拒絕了冒頓:
『單於不忘弊邑,賜之以書,弊邑恐懼。
退日自圖,年老氣衰,發齒墮落,行步失度,單於過聽,不足以自污。
弊邑無罪,宜在見赦。
竊有禦車二乘,馬二駟,以奉常駕』
呂後在書信中的用辭可謂謙卑至極,她自稱本國為『弊邑』,說:『單於您的書信讓我十分害怕,私下自己思量一番之後,覺得我年老氣衰,老得連牙齒、頭發都脫落了,走路也失去了風度和儀態,單於您肯定是聽錯了,所以才寫信來求婚,您何必這樣來自污呢!我們並沒有什麼過錯,應該被寬恕。
我這兒有兩輛禦車、八匹駕車的馬,送給您日常乘坐吧』
呂後送去書信、車馬的同時,又讓人送去了宗室的女兒和親。
冒頓雖然粗魯,但是收到呂後的書信之後也明白之前是自己冒失了,於是又派回使者道謝說道:『我之前不知道中原的禮儀,幸好陛下您沒和我計較,原諒了我的莽撞』
漢朝和匈奴再次和親,一直到漢孝文帝繼位,和親一直在繼續。
匈奴和漢朝的習俗、禮儀不同,所以冒頓才會寫那樣一封信直抒胸臆,他的這種做法在匈奴部落很正常,但是對於中原的漢朝來說,卻具有羞辱意味。
呂後收到這樣一封信勃然大怒十分正常,但是呂後在怒而發兵之時,又理智地召來大臣商議,聽從了季佈的建議,改為寫信溝通,並送上厚禮和親。
她忍下一時之怒,也避免了雙方一場爭戰,表現出作為一名合格的政治家和領導者應該具備的氣度和胸襟,她此次的做法確實值得稱道。
參考資料:
《史記·匈奴列傳第五十》
《漢書·匈奴傳第六十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