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有雲:『秦王掃六合,虎勢何雄哉』武王伐紂後,周王朝得以建立,並存在了800多年之久。
不過這個周政權卻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統一王朝,屬於地方諸侯分裂割據的亂世。
公元前221年,嬴政突然發力,直接一口氣消滅了韓、魏、趙、楚、燕、齊這6個國家,最終統一了天下,建立了秦王朝。
要說嬴政上位後有多生猛呢?
北修萬裡長城,揍得匈奴人不敢南下牧馬;南攻百越,一下子讓他們俯首系頸;收天下兵器,讓士不敢抱怨。
不過就這麼恐怖的王朝卻僅存在了15年就沒了。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2人在大澤鄉掀起起義的狂潮,他們打著扶蘇、項燕的旗號,後來馬上得到了天下人的雲集響應,直到項羽、劉邦崛起,秦終被他們推翻。
從建立到覆滅,秦隻存在了15年而已。
按歷史的發展軌跡來看,秦滅亡的原因有很多,但胡亥的不作為與趙高的專權絕對是其中的1個。
公元前209年,趙高改立胡亥為君,史稱秦二世,結果秦帝國就在他們2人手裡弄得混亂不堪。
相傳胡亥這個家夥本來智商就不在線,加上大小事務又不管,一味隻知道聽戲,因此各地鬧了起來,陳、吳起義後,項羽與其他6國的舊勢力也相繼而起。
巨鹿一戰,項羽幾千人全滅秦軍主力,後來秦就覆滅了。
這個胡亥不是嬴政的長子,本不該繼承皇位,主要是趙高為了自己好控制大權而擅自改了聖旨。
按長幼順序,論才華,談人品,大公子扶蘇都應是秦皇的第1繼承人,不過他卻沒能上位。
也正因此有不少人都覺得,若扶蘇能繼承皇位,那麼秦朝也許就不會僅存15年就滅亡了。
那麼事情真如大家的猜測那樣嗎?
來看看司馬遷怎麼說,答案就出來了。
司馬遷曾在《史記》裡這麼說:『(扶蘇)為人仁』史學家的話都十分公正客觀,而扶蘇與司馬遷根本不是1個時代的人,他們不可能存在交情,因此扶蘇十分仁義的可信度很高。
不少的歷史學家分析,秦滅亡的原因主要因為過於『暴』了,這與『仁』截然相反。
這麼來看,扶蘇上位後,肯定會用仁義治理天下,這似乎可從根本上化解矛盾,那麼秦就不可能隻存在15年而滅亡了。
不過這裡說的假設是理想狀態,前提是扶蘇可駕馭整個朝廷,能讓手下文武俯首聽話。
那麼扶蘇上位後有這個魄力嗎?
公元前210年,嬴政病死,趙高暗自偷改聖旨,改立智商不在線的胡亥為君。
趙高為何要改聖旨,不敢立扶蘇呢?
就因扶蘇賢明仁義,他上位後肯定會大刀闊斧改革,不但國家走仁義路線,就連趙高這樣的壞人也估計要被清洗,而靠嚴酷刑法吃飯的李斯估計也要被冷落,因此趙高害怕自己會被扶蘇給處理了而改立了胡亥。
看到沒有,連指鹿為馬的趙高、李斯都懼怕扶蘇上位,那麼我們可看出來扶蘇上位後肯定可重振朝綱。
可能有人要問了:扶蘇剛上位有股肱大臣輔佐嗎?
我們知道,皇帝雖是君主,但手下沒有鐵桿忠臣輔佐,那就也就是個漢獻帝這樣的擺設,因此有忠心的手下很重要。
扶蘇也有忠心的手下,而且十分給力,他就是揍得匈奴人不敢南下的名將蒙恬。
我們知道,嬴政曾特意派扶蘇到蒙恬的幾十萬大軍中去鍛煉,其中還有這麼個用意:讓扶蘇與軍隊大佬搞好關系,有了這樣名將的支持,將來上位就好治理國家了。
從司馬遷的評價來看,加上趙高、李斯表現出來的恐懼心態,我們可得出這樣的結論:扶蘇上位後,秦就會走仁義路線,陳、吳也不會起義了趙高也不可能專權了,秦帝國就會得以續命,絕不會僅存在15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