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後人視角上,我們都知道項羽最後被劉邦打敗了,而項羽最好除掉劉邦的機會就是在鴻門宴上,可惜他沒把握住。
幫助劉邦逃離鴻門宴的關鍵人物就是項羽的叔叔項伯,他與張良有舊交情,因此受張良之托在鴻門宴上暗中保護劉邦。
但僅僅有項伯的幫助還是不夠的,劉邦最後能夠逃離主要還是因為項羽當時並不想殺他。
首先當時的背景是劉邦和項羽都屬於楚懷王的部下,二人發兵之前就約定好誰先進入關中誰做關中王,最後是劉邦先攻入關中,此舉引起了項羽的不滿,這才擺了場鴻門宴。
然而劉邦最先攻入關中的功勞在那擺著呢,天下諸侯也都看著呢,這個時候項羽如果把劉邦殺了,那不就要背負一個背信棄義之名,天下諸侯誰還會信服他。
其次當時劉邦還有十萬精兵駐紮灞上,且已經休養了兩個,以逸待勞。
項羽雖然率領著四十萬大軍趕到了函谷關,但還沒有進行休養就急忙找劉邦算賬,以疲憊之師對抗劉邦的以逸待勞的軍隊,就算打贏了傷亡也不會小。
隻不過劉邦也不想手下人跟著自己送死,才答應赴宴請罪。
最重要的是當時劉邦進入關中後與百姓約法三章,軍隊秋毫不犯,贏得了百姓的擁護。
而項羽沒有劉邦這麼仁慈,史書記載項羽進入關中後『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如此殘暴的形象與劉邦的仁慈形成了鮮明對比,如果殺了劉邦勢必會讓百姓更加憎恨項羽。
實際上項羽陣營中隻有亞父范增看出了劉邦日後必成大患,想要鏟除劉邦,所以安排項莊在宴席上舞劍助興,並趁機刺死劉邦,可惜又被項伯擋住了。
鴻門宴後正如范增所料,劉邦成了項羽的心腹大患,不知那時項羽有沒有後悔沒在鴻門宴上痛下殺手。
不過歷史都是獨一無二的,在時機不成熟的情況下做看似對的選擇,可能會導致更壞的後果,如果項羽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可能就會導致諸侯群起而攻之,最後可能劉邦項羽都一同共赴黃泉,天下繼續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