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為什麼最後能得以善終?《網路歷史》

王翦,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破趙滅楚,橫掃三晉,為秦國開啟一統六國的大門,功勛卓著,位極人臣,卻懂得急流勇退,終得善終。

對於王翦的生卒年時間,主要存在著三種不同的爭議。

我們根據王翦墓前所立墓碑的內容為準,王翦應出生於公元前303年,至公元前214年壽終正寢,享年九十歲。

除滅韓之戰沒有王翦的身影外,其餘五國均被王翦父子所滅,功高卻不震主,成為戰國國四大名將之中唯一得以善終之人。

王翦是今陜西省富平縣人,周王室之後,打小就特別喜歡軍事,當別人還在玩泥巴的時候,他就已經搞起了排兵佈陣,武器格鬥之術。

圖片源自網絡

公元前287年, 十六歲的王翦參軍入伍,四年後便晉升為了偏將軍,歷經了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秦始皇四朝,尤其深得秦始皇的信任,以師敬稱。

公元前239年,秦王嬴政的弟弟長安君成蟜在攻打趙國時,受到樊於期的唆使,臨陣倒戈,舉兵反叛。

六十四歲的王翦混進叛軍,情理並用,恩威並施,最終使長安君歸降。

一年後,秦王嬴政前往太後所在的雍城行郊禮,嫪毐因淫亂宮圍的行為敗露,發動兵變,進攻秦王嬴政所在的蘄年宮,史稱『蘄年宮之變』。

六十五歲的王翦再次幫助秦始皇平定了嫪毐之亂,並借此事除掉了權傾朝野的呂不韋。

秦王嬴政正式親政,開啟了秦國統一天下的戰爭。

公元前236年,秦軍伐趙拉開序幕。

六十七歲的王翦領兵攻打趙國,他令軍中不滿百戰的校尉回家,留下軍中精銳,連克趙國九城。

七年後, 七十四歲的王翦從上郡發兵,下井陘,用反間計除掉了李牧。

李牧死後,秦軍勢如破竹,大敗趙軍,擊殺了趙軍主將趙蔥,一舉拿下了趙國都城邯鄲,俘虜了趙王遷,自此趙國成為秦郡。

圖片源自網絡

公元前227年,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荊軻刺秦王事件。

荊軻刺殺失敗後,秦王盛怒, 七十六歲的王翦再次挺身而出,率軍攻燕。

燕王喜和代王趙嘉聯合抵抗秦軍,但由於秦軍過於強大,最終在當初送別荊軻的易水河邊兵敗於秦。

王翦乘勝攻取了燕國都城薊,雖然燕王喜逃到了遼東,但燕國自此已名存實亡。

一年後,秦王嬴政召集群臣商議滅楚大計, 七十七歲的老將王翦認為滅楚非六十萬人不可,而李信則認為隻需要二十萬人便可打敗楚國。

秦王政大喜,認為王翦老不堪用,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萬南下伐楚。

楚將項燕以四十萬楚軍迎戰。

王翦因此稱病辭朝,回歸故裡。

圖片源自網絡

公元前225年,王翦之子王賁大敗楚軍,率得勝之師北上進攻魏國,用黃河、大溝水淹魏國都城大梁,迫使魏王假投降。

接著,王賁又平定了魏國各地,設魏地為碭郡。

此時王翦已經七十八歲。

一年後,一路凱歌的李信因為昌平君反叛秦國而腹背受敵,被楚將項燕大敗。

秦王政得知後大為震怒,親自奔往頻陽向王翦致歉,並答應給予王翦六十萬大軍伐楚。

王翦自知六十萬精銳幾乎是秦全國之兵,故出征前向秦王請賜田宅,出關前又連續五次求賞,以示自己除了金錢以外別無他求,借此消除了秦王的疑慮。

圖片源自網絡

公元前224年, 七十九歲的王翦領兵伐楚。

大軍抵達楚國國境後堅守不出,憑借著秦國強大的國力打起了消耗戰,而項燕的四十萬楚軍因實力不如秦軍,也不敢率先進攻。

就這樣雙方僵持了一年之久,可岌岌可危的楚國哪裡經得起四十萬人的消耗,率先按捺不住。

正當楚軍在往東調動之際,王翦率兵出擊,大破楚軍,殺項燕於薊,一年後俘虜楚王負芻,平定楚國。

公元前222年, 八十一歲的王翦平定楚國的江南地區,秦國以其地設置楚郡,之後又建立了九江郡和長沙郡。

一年後中國統一,秦王嬴政稱始皇帝,王翦時年八十二歲,急流勇退。

公元前214年, 九十歲的王翦老故頻陽,葬於今陜西省富平縣。

也有人根據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東巡,王翦並未跟隨,長子王戊與次子王賁歷時瑯琊臺推測,王翦因死於公元前220年,終年隻有六十多歲。

但據多種史料顯示,王翦應為秦朝壽命最長之人,也是戰國四大名將唯一得以善終之人。

喜歡的小夥伴請點擊加關注,在評論區留下你喜歡的歷史人物,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