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雖然在秦始皇時代非常強盛,但是由於暴政不斷,尤其到了秦二世當政時期,更是暴政連連,導致民不聊生,到後來爆發了農民起義,逐漸形成了兩大勢力,分別是劉邦與項羽兩個大的勢力派別,他們為了爭奪天下,拉鋸戰爭進行了四年之久。
其實在一開始,項羽論武力,論人脈,論勢力,都是特別的占優勢,都遠遠在劉邦之上呢,本以為他坐定了龍椅皇位,可是到了後來,竟然輸給劉邦這樣一個年邁的老頭,這非常出乎人的意料,其實,我們細究原因,這也或許是註定的結局。
項羽在當時年齡不算大,可以說是一個年輕有為的青年才俊,而劉邦比項羽大了整整二十多歲,在當時已經步入50了,算得上是年過半百了。
俗話說『薑還是老的辣』,由於劉邦的年齡比較大,從客觀上說,閱歷怎麼還是比項羽深的,在識人、用人上都比項羽準確,在計謀上也是比項羽老謀深算。
這就與項羽大大拉開了無形的距離,註定最終的時局扭轉,反敗為勝,贏得天下。
細究史實,便不難發現如此。
在用人上,項羽曾錯失了一位良才韓信。
說到韓信,大家並不陌生,他確實是一位難得的良材將相,輔佐劉邦一舉拿下天下,後來還被劉邦封為楚王。
可是你知道嗎?
在之前,韓信身佩長劍,前去投奔的並非劉邦,而是項羽。
到了項羽那裡,最開始是個營裡的小兵,後來因為項羽看他比一般的士兵身強力壯,就封他做了個小軍官,這時候,韓信開始顯示出了他的才能,屢屢獻計給項羽,但是項羽卻自以為是,並不考慮也不采納韓信的建議。
屢次遭拒後,韓信很生氣,就去投奔了劉邦,在劉邦那裡果然受到重用,成功的施展了才能,為劉邦平定天下助上了一臂之力。
項羽在後來慘敗之後是不是為自己當初的『有眼不識泰山』悔的腸子都青了呢?
可見,憑一個人的力量很難戰勝敵人,必須借助人才,廣為納信,得人才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