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看懂秦末戰爭!項羽占盡優勢,為何最後卻依然敗給了劉邦?《網路歷史》

公元前202年一月,隨著垓下之戰結束,劉邦和項羽之間的戰爭,終於結束了。

這場戰爭,最後以項羽烏江自刎,劉邦統一天下而告終。

自此之後,漢朝建立了。

從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開始,這場持續了長達七年的秦末戰爭,終於徹底結束了。

提到這場秦末時期的楚漢戰爭,很多人都曾經聽說過。

尤其是其中涉及的一些關鍵人物,比如劉邦、項羽、張良、韓信等人,都算是知名度比較高的古人。

不過,對於這場決定秦末歷史走向的戰爭,詳細過程到底是怎樣的,很多人可能就不太了解了。

那歷史真實的秦末戰爭,到底是怎麼打的?

原本不可一世的項羽,到底是怎麼敗給劉邦的呢?

有關這場楚漢之爭的歷史,我們還得從當年那場大澤鄉起義開始說起。

話說在秦朝末年的時候,隨著秦始皇去世,秦朝在各地依然執行高壓統治,百姓們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漸漸不堪重負。

所以,公元前209年秋,也就是秦始皇去世一年之後,在今天的安徽宿州一帶,以陳勝吳廣為首的底層百姓,正式開始起義。

這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大澤鄉起義’。

不過,陳勝吳廣剛開始起義的時候,秦朝高層其實並不是太在意。

一方面,當時秦朝高層,正在進行一場大清洗。

秦二世作為秦始皇的小兒子,並非順位繼承,而是在秦始皇死後,通過偽造遺詔的方式即位的。

所以,秦二世登基之後,大肆清理自己的兄弟姐妹。

同時,之前在秦二世即位過程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宦官趙高,也開始借著這個機會,大肆清理自己的反對者,收攏權力。

所以,當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的時候,秦朝高層其實一直在忙著內鬥,根本就沒空去管這種事情。

另一方面,陳勝吳廣剛開始起義的時候,規模其實還真不算大,也就隻有不到千餘人而已。

按照秦朝的法律,像這種規模的民變,甚至都沒資格上報中央,直接在郡縣一級消滅掉就可以了。

但誰都沒想到的是,陳勝吳廣起義之後,之前亡國的六國舊貴族,卻看到了希望,紛紛開始起兵響應。

此時距離當年秦始皇掃平六國,僅僅隻過去了十多年而已。

六國末代國君的子侄一輩,此時都還在世。

所以,在看到希望之後,他們紛紛開始在各自所在的地區,起兵反抗秦國。

就這樣,在陳勝吳廣起義之後,短短數月之內,在原本屬於六國故土的地盤,便處處燃起了戰火。

而陳勝這邊,也開始不斷收攏士兵,麾下軍隊越來越龐大。

等到陳勝站住腳之後,又紛紛派手下帶領士兵,前往六國舊地,幫那些六國舊貴族復國。

在陳勝迅速做大的同時,在今天江蘇徐州豐縣地區,有一個差不多相當於今天派出所所長的男人,也帶著一群人順利起兵,這就是劉邦。

而在江蘇的蘇州和無錫一帶,當年楚國大將項燕的項梁,也開始聚集舊部,起兵反秦。

項梁有一個侄子,這就是項羽。

而接下來,在陳勝做大之後,秦國高層終於後知後覺,開始出動主力軍隊,鎮壓起義。

當時陳勝則是派出吳廣,統領農民軍主力,殺向秦國統治的核心,關中地區。

此後,雙方在滎陽地區相遇,並且展開了曠日持久的對峙。

因為當時秦朝的國力還比較強,所以這場對峙展開之後,農民軍這邊,很快就開始因為糧草補給之類的原因,落了下風。

再加上秦朝又從其他地方,遠遠不斷地抽調援兵,增援滎陽,所以吳廣的壓力就越來越大。

關鍵時刻,陳勝又想出了一個妙招,讓麾下的另一位大將周文,率領剩下的一部分農民軍,直接繞過了滎陽,以最快的速度殺向秦朝首都咸陽。

因為當時秦朝的大部分主力,都被牽制在滎陽一帶,根本就騰不出手來阻擊周文。

所以在極短時間內,周文就打到了咸陽周圍,並且一路收攏百姓,兵力也越來越多。

此時的周文,距離攻破咸陽,徹底滅了秦朝,已經隻差半步之遙了。

但就在這個時候,秦二世卻采納了秦朝大將章邯的建議,將驪山那邊修造秦始皇陵墓的人,全都組織起來,組成一支新的軍隊。

不得不說,章邯確實是比較能打。

靠著這支匆忙組建的大軍,愣是擋住了周文的進攻。

此後,章邯又利用周文後勤補給不足的劣勢,不斷重創周文,最終徹底消滅了周文率領的這支力量。

而周文被消滅之後,章邯又火速帶領自己麾下的‘囚徒大軍’,前往滎陽地區增援。

原本在滎陽地區,吳廣需要全力以赴,才能牽制住所有駐守在滎陽的秦軍。

但是等到章邯趕到之後,章邯率領的這支軍隊,就像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瞬間就壓垮了吳廣。

於是,不久之後,章邯直接消滅了圍攻滎陽的起義軍,並且開始迅速反推,不斷消滅農民軍的主力。

沒過多久,便到了起義軍的老巢陳縣。

最終,吳廣因為內鬥被殺,陳勝則是被秦軍那邊買通了自己的車夫,最後被車夫所殺。

隨著陳勝吳廣被殺,原本駐守在北方,防禦匈奴的秦軍主力,也開始不斷南下,剿滅北方的起義軍。

一時之間,這場秦末農民起義,竟然有了被徹底鎮壓的趨勢了。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秦朝高層又亂了。

大概是因為見到起義軍被鎮壓了下去,覺得秦朝的統治又高枕無憂了。

所以接下來,秦朝高層又開始內鬥。

最終,趙高不斷清理反對者,並且徹底架空了秦二世。

這場秦朝高層的內鬥,也導致秦朝無法再集中所有力量,剿滅農民軍,無形中就給了農民軍一點喘息的時間。

就是在這個時間點,劉邦和項家叔侄,以及其他被陳勝派出去幫六國復國的那些將領,開始再次壯大了。

之前陳勝正面硬鋼秦軍主力的時候,劉邦和項羽其實都沒有參戰,他們都在各地所在的區域,積極擴大自己的勢力,穩固自己的地盤。

等到陳勝被幹掉之後,這時候,他們所率領這些力量,以及其他那些被陳勝派出去的力量,就成了秦軍新的清除對象。

而各地的起義軍,為了得到所在地區的支持,也紛紛尋找六國王族的後人,重新擁立他們做國王。

就這樣,一時之間,六國開始紛紛復國了。

在南方,當時項家叔侄的勢力最大。

再加上項家本就是楚國高層,所以後來,在項家的牽頭帶領下,大家在昔日楚國王族的後人當中,找了一個叫熊心的人,繼承了楚王之位。

就這樣,楚國也復國了。

而當時的劉邦,因為在秦朝統一天下之前,也是楚國人,再加上此時他距離項家叔侄又比較近,所以就暫時依附於項梁。

當時項梁看劉邦實力不足,甚至還撥給了劉邦一些人馬。

不過,與此同時,滅了陳勝吳廣之後的章邯,也開始向那些復國的六國貴族進攻了。

此後的一段時間裡,章邯先後滅了魏王和齊王,然後轉頭進攻楚地。

楚地這邊,項梁當時勢力最強,所以章邯就先打項梁。

雙方交戰之後,章邯靠著偷襲楚軍,直接消滅了項梁率領的這部分主力。

就連項梁本人,也直接死在了戰爭當中。

項梁戰死之後,剛剛復國的楚國主力軍隊,就等於是暫時被消滅了。

所以此戰之後,章邯就帶著自己麾下的主力北上,打算和王離統領的長城兵團,圍攻剛剛復國的趙國。

而楚國這邊,雖然主力被鎮壓了,但是項羽卻繼承了叔叔的遺志,統領叔叔留下的一部分殘兵,再次壯大了起來。

與此同時,劉邦也開始迅速做大,並且成為楚國境內有數的幾支強大軍事力量之一。

再之後,章邯北上,和王離一起夾擊剛剛復國的趙國。

而趙國這邊,則是將僅存的一部分力量,全部龜縮在巨鹿地區,堅守不出,等待其他五國的復國力量增援。

就這樣,歷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戰開始了。

隨著趙國軍隊和秦朝大軍展開對峙,其他五國的殘餘勢力,也知道不能袖手旁觀。

誰都看得出來,一旦趙國被滅,接下來大家就更擋不住秦軍了。

所以在這之後,各國開始紛紛派出援軍,向巨鹿方向增援。

這其中,尤以楚國實力最強。

楚國這邊,雖然之前項梁統領的主力被消滅了,但是其他幾支力量卻都還在,所以恢復得比較快。

於是,接下來楚國那位被擁立的國君熊心,正式下令,派宋義和項羽,率兵增援趙國。

很多人讀這段歷史的時候,可能都產生過一個疑問:這個宋義是哪裡冒出來的呢?

楚國軍隊之前都是項梁統領的,楚王也是項梁擁立的,為什麼此時這個宋義卻忽然成了楚軍的大將呢?

實際上,這個宋義還真不是什麼雜魚,而是真正的大人物。

當年秦始皇掃平六國之前,宋義就已經是楚國的高官,據說還曾經做過楚國的令尹,也就是其他國家的丞相。

這個說法雖然有爭議,但當年在楚國滅亡之前,宋義就是楚國高官,這個應該是沒錯的。

所以,楚國復國之後,在很多楚國舊貴族心裡,宋義的分量還是很重的。

而接下來,宋義和項羽帶著楚國精銳,前往巨鹿增援。

因為當時其他幾個國家的援軍,都想等到趙軍被消滅,秦軍被趙國消耗得差不多之後,再過去摘果子,所以暫時都止步不前。

一時之間,巨鹿戰場這邊就僵持住了。

當然,在前來增援的各國軍隊當中,楚國無疑是最強的。

而且,其他幾國加起來,也未必有宋義和項羽統領的楚軍強。

但是在巨鹿戰場進行僵持的同時,其他地方卻開始發生劇變。

在巨鹿戰場陷入僵持之後,楚王熊心下令,讓劉邦帶領麾下的軍隊,奇襲關中。

當時劉邦扮演的角色,其實就和之前的周文一樣,都是想要趁著秦軍主力集結在巨鹿地區,趁機偷秦朝的老家。

能偷襲成功最好,失敗了也能分擔一下巨鹿那邊的壓力。

就這樣,此後的一段時間裡,劉邦開始不斷向咸陽地區進攻。

因為當時秦軍主力,都在巨鹿那邊,再加上之前周文已經打過這條路,所以劉邦這一路幾乎堪稱勢如破竹,很快就再次打到了咸陽地區。

在劉邦殺向咸陽的同時,巨鹿戰場這邊,項羽直接幹掉了宋義,然後自己拿到了楚軍的指揮權。

此後,項羽直接帶著楚軍,破釜沉舟,殺向秦軍。

最終,在趙國軍隊的裡應外合之下,項羽直接殲滅了王離統領的這部分秦軍,徹底解除了趙國的危機。

此戰之後,項羽瞬間名氣暴漲,被其他五國公推為盟主。

不過,此時在巨鹿這邊,王離率領的秦軍雖然被消滅了,但是章邯還在,而且麾下軍隊依然龐大。

所以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章邯就再次和項羽展開了對峙。

但是關鍵時刻,趙高那邊又開始排斥異己,後來更是直接刺殺了秦二世。

這就導致章邯對秦朝高層徹底失望,直接投降了項羽。

隨著章邯的投降,項羽開始帶領各國聯軍,殺向關中。

在前往關中的路上,為了防止章邯麾下的秦軍造反,項羽直接下令,將這二十萬秦軍全部坑殺。

與此同時,趙高殺了秦二世之後,先是企圖自己做國君,但是大臣們都不支持。

所以,趙國不得不擁立子嬰做秦三世,然後子嬰又很快找到了機會,刺殺了趙高。

但是等到子嬰刺殺了趙高之後,此時劉邦已經打到了咸陽。

子嬰就算想效法之前秦二世,也沒有幾十萬驪山勞役供他使用了。

所以最終,子嬰隻能開城投降。

隨著子嬰投降,秦朝徹底結束了。

在接受了子嬰的投降之後,劉邦開始迅速接管咸陽,並且開始和關中地區的百姓約法三章,得到了百姓們的支持。

這件事,對後來劉邦重返關中,絕對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不過,就在劉邦立足未穩的時候,項羽就帶著各國的聯軍,一路通過了函谷關,來到了咸陽。

如此一來,咸陽的歸屬,就成了至關重要的問題了。

當時項羽這邊的軍隊,顯然要比劉邦更多。

如果劉邦執意要占領關中自立,肯定是打不過項羽,會被項羽直接消滅。

不過,項羽這邊也不是鐵板一塊,他麾下的這些軍隊,很多其實都是其他國家的軍隊。

大家隻是因為利益,暫時聽從他的安排。

所以,經過簡單的權衡利弊之後,劉邦便來面見項羽,說明自己並沒有要占領關中的心思,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

鴻門宴雖然是劉邦和項羽的見面,但在本質上,項羽代表的其實並不是他本人,而是他和其他五國聯軍,所以劉邦不得不低頭。

而接下來,劉邦率領所部撤出了咸陽,項羽則是率軍入主咸陽,將咸陽洗劫一空。

此後,項羽先是把那位楚王熊心,太高了一步,將他尊為‘義帝’。

而後項羽又借助這位‘義帝’的名義,正式冊封了十八位諸侯。

在這其中,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劉邦則是被封為漢王,就藩漢中。

而且,從名義上來說,此時分封的所有諸侯,名義上其實都是熊心的臣子。

當然,從實際的角度來說,這場分封,其實是滅秦之後分蛋糕的盛宴。

主持分蛋糕的人是項羽,但實際上並不存在誰是誰的臣子。

後世很多人曾經有過這樣的問題:為什麼項羽入主咸陽之後,一定要分封十八路諸侯呢?

直接自己統一天下不行嗎?

實際上,看完整個滅秦的過程之後,我們就會覺得這個問題很簡單了。

不是項羽當時不想,而是他根本就做不到。

如果他真的不分封,估計其他那些一起打進咸陽的諸侯,瞬間就會聯合起來,直接滅了項羽。

所以項羽就隻能選擇分封,然後在分蛋糕的過程當中,給自己選擇一塊最大的。

也有的人曾經提出,為什麼項羽要把自己的地盤,分到死戰之地的楚地,而不是直接占領關中呢?

這個問題其實也很簡單!因為當時項羽剛剛屠殺了二十萬秦軍降卒,而且還帶著人洗劫了咸陽,毀了整個關中。

如果這時候他把關中留給自己,別說做西楚霸王了,估計聯軍前腳剛走,後腳下面就造反了。

除了分給自己最大一塊蛋糕之外,項羽其實在分封的時候,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考慮。

比如說,把劉邦分封到了漢中,然後又把三位秦朝降將封在了關中。

如此一來,既堵住了劉邦出蜀的道路,又能保證關中不會被統一,無法形成強大的勢力對抗項羽。

再比如,在齊國故土,項羽一口氣封了三個王,以確保齊地不會出現對抗項羽的強大政權。

總之,項羽借著分封的機會,把局面徹底攪亂了。

他想趁著這個亂局,不斷壯大自己的力量,最後成為真正的霸主。

至於說後世那些說項羽沒腦子,不知道先搶占關中的說法,這些說法其實都是不了解項羽的結果。

隨著各大諸侯被分封之後,返回自己的封地,劉邦也就藩漢中。

在入蜀的時候,為了讓項羽安心,劉邦還直接燒了蜀地連通外界的棧道,這才讓項羽放下心來。

與此同時,項羽為了消除約束,還秘密除掉了那位義帝熊心。

不過,既然是分蛋糕,那就肯定有人對分蛋糕的結果不滿意。

所以就在這場分封結束之後不久,山東地區就開始出現叛亂了。

項羽之前在山東地區分了三個王,目的就是想要讓齊國故土徹底分裂。

可是沒想到的是,就在這之後不久,山東這邊的田榮和田橫兄弟,直接造反,而且能力還很強,很快就有統一整個山東的趨勢了。

對於項羽來說,此時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傳統的六國故土徹底統一。

比如說田家統一了齊國故土,或者有人統一了當年晉國的故土,亦或者有人統一了秦國的故土,一旦這種局面出現,這個新統一的政權,整體實力瞬間就會超過項羽,威脅到項羽的霸主地位。

所以,為了維護自己的霸主地位,項羽必須維護此時的亂局。

此後,在得知劉邦入蜀後燒了棧道,暫時無法出蜀,其他諸侯王也都被各種原因牽制的時候。

項羽這才決定帶上自己麾下的主力,直接前往山東平叛的。

順便說一句,此時項羽借助自己的霸主地位,已經招募了大量的軍隊,並且訓練出了一支非常強大的直屬軍隊。

在項羽的整個人生當中,此時他麾下的力量,應該算是最強的。

所以,當時項羽不認為自己會被打敗。

覺得自己就算去山東平叛,也能在短時間內結束戰事。

等到項羽率領主力,進入山東之後,這時候劉邦才開始行動起來。

之前就藩蜀地之後,劉邦在蕭何的建議下,招攬到了韓信這樣的奇才,並且拜韓信為大將軍。

此後,在韓信的主導下,漢軍‘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悄悄讓主力軍隊進入了關中地區,對關中三王發起了閃擊戰。

因為韓信太猛,導致在極短時間內,關中三王之中的董翳和司馬欣,被打得直接投降了劉邦。

僅剩的章邯,也隻能龜縮自保。

而且,因為之前劉邦有‘約法三章’的事跡,導致關中百姓對他非常認可,都願意接受他的統治。

就這樣,劉邦輕易控制了大半個關中,然後分出一部分力量,將章邯餘部徹底包圍了起來,自己則是率領大部分主力,東出函谷關。

如果嚴格來說的話,其實從漢軍暗度陳倉,奇襲關中的那天開始,楚漢戰爭其實才算是真正拉開序幕。

但因為之前這些事情的鋪墊,其實從劉邦占領關中的那天開始,項羽在大勢方面,其實就已經輸給劉邦了。

接下來,劉邦麾下的謀士張良,又假傳書信,讓項羽誤以為劉邦短時間內不會離開關中。

所以接下來,項羽開始專心在山東地區平叛,對付田家兄弟。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山東這邊的抵抗,卻出乎意料的強,導致項羽根本沒辦法在短時間內結束戰爭。

趁著項羽主力,在山東地區陷入泥潭的時候,劉邦直接聯合其他諸侯,組成了一個反對項羽的聯盟。

大家在名義上,是為了那位被項羽殺害的‘義帝熊心’,但實際上,所有諸侯都很清楚,大家聯合的目的,就是為了先擊敗項羽。

只要項羽還存在,他們就不可能真正有發展,而且很有可能未來會被項羽一個一個滅掉。

在這之後,劉邦聯合幾位諸侯王,組成了聯軍。

趁著項羽主力在山東作戰,直接進攻項羽的地盤。

因為當時項羽帶走了全部的主力,而聯軍這邊又聲勢浩大,所以項羽留下來的少部分兵力,根本就擋不住劉邦這邊。

很快,劉邦就一口氣打到了項羽的老巢,彭城。

但是,再之後,項羽得知後院起火之後,火速和山東這邊的田家談判,同時留下一部分軍隊繼續平叛,然後自己率領另外一部分主力回撤。

等到項羽撤回來之後,劉邦這邊又因為之前的戰爭太過順利,有些輕敵,所以倉促應戰。

結果,這一戰當中,項羽帶領麾下三萬精銳,直接正面擊敗了五十多萬的聯軍,而且直接殲滅了二十多萬。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彭城之戰’。

三萬擊潰五十萬,這種戰爭,放眼整個中國歷史,都極為少見。

但如果仔細一想,其實也不難理解。

首先,項羽當時麾下的軍隊,很多都是身經百戰的騎兵。

而劉邦這邊,很多都是沒有甲胄的普通步兵,而且還是聯軍,內部有很多問題。

再加上倉促大意,被項羽擊潰,其實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彭城之戰結束之後,原本對劉邦極為有利的局面,此時又變成逆風局了。

除了項羽造成的正面壓力之外,原本和劉邦一起組隊的那些諸侯王,也紛紛離他而去,甚至轉投了項羽。

此時的劉邦,也就到了整個楚漢戰爭當中,最低谷的時期。

如果當時劉邦應對不好,很有可能會直接被項羽消滅。

但就在這個時候,劉邦麾下的那些傳奇猛人們,開始發揮他們的作用了。

尤其是大名鼎鼎的‘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三人,開始發揮他們的作用,直接決定歷史走向了。

蕭何這邊,直接發揮出他強大的內政能力。

當時蕭何主管劉邦的後方,在蕭何的安排下,整個關中地區和蜀地,開始征調出大量的士兵和物資,支援劉邦,讓劉邦得以在正面戰場上,擋住項羽的進攻。

張良這邊,則是始終待在劉邦身邊,不斷為劉邦出謀劃策。

不但幫劉邦徹底擋住項羽的正面進攻,還在外交戰場上,幫劉邦重新贏得了一些諸侯王的支持。

尤其是英佈和彭越這兩位諸侯王,在張良的幫助下,劉邦得到了他們的支持。

後來,英佈幫劉邦襲擾項羽的後方,彭越幫忙騷擾項羽的糧道,這才使得劉邦可以在正面戰場上,抗住項羽的進攻。

至於韓信,則是更為簡單粗暴。

當劉邦在正面戰場上擋住項羽之後,韓信開始獨自領兵,橫掃北方。

此後的兩年時間裡,韓信先後平定了北方的魏、代、趙、燕四國,而後又攻入齊國,逐漸平定了山東。

在這個過程當中,韓信又在濰水之戰當中,消滅了項羽麾下的大將龍且。

此戰之後,項羽的側翼,就徹底暴露在了韓信面前。

總之,彭城之戰以後的兩年多時間裡,劉邦在正面戰場上拖住項羽,韓信則是橫掃北方。

兩年多以後,隨著韓信打下齊國,這時候的劉邦集團,已經控制了三分之二個天下,整體實力已經超過了項羽。

所以,此時的項羽,終於想著要議和了。

此後,項羽和劉邦簽訂了和平協議,宣佈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

與此同時,項羽還派人去聯系韓信,希望韓信可以獨立出來,形成項羽-劉邦-韓信三分天下的局面,但是被韓信拒絕了。

而這場鴻溝和談結束之後,就在項羽想要撤兵,暫時恢復一下實力的時候,劉邦卻突然襲擊了項羽的後方,並且讓韓信、彭越以及英佈等人,率兵前來,和他一起圍毆項羽。

就這樣,此後的兩個月時間裡,韓信率兵南下,逐漸和劉邦匯合,一起進攻項羽。

項羽雖然能打,但是在兵力處於劣勢,後勤補給又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隻能步步後退。

最終,項羽率領主力,被韓信圍困在垓下地區。

圍困一段時間之後,項羽糧草耗盡,隻能自己率精銳突圍。

在突圍過程當中,項羽被劉邦麾下的將領追上,最後隻能自刎於烏江之畔。

隨著項羽身死,項羽率領的西楚集團,也徹底土崩瓦解。

此後,劉邦在其他諸侯王的推舉之下,正式登基稱帝,漢朝正式開國。

這就是楚漢戰爭的全部過程。

縱觀楚漢戰爭的整個過程,我們不難發現:實際上,項羽之所以會敗給劉邦,原因其實是多方面的。

除了他本人剛愎自用、屠殺了二十萬秦軍降卒、殺害義帝熊心之外,最關鍵的是,劉邦這邊的牛人,實在是太多了。

如果沒有韓信、張良以及蕭何這群人幫忙,劉邦估計還真未必能打得過項羽,說不定最後項羽就能統一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