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仙韓信大戰戰神項羽,同等兵力下,誰能笑到最後。《網路歷史》

項羽和韓信是楚漢爭霸中軍事方面最耀眼的兩顆明星!兩個人的軍事能力能夠在中國軍事史上添加濃厚的一筆。

可惜兩個人的命運都被劉邦把控,都死在劉邦的手裡。

那麼我麼拋開兩個人短時的政治水平,我們比較一下同為兵力的項羽和韓信,他們如果打起來,誰更強一些呢?

我們來分析一下。

項羽的軍事生涯

項羽是一名軍事天才,在項羽很早的時候就體現過他的軍事方面的能力。

從小力大無窮,據說能夠力能扛鼎!兵書也讀得很多,但每一次都能夠抓住要點。

在反秦之戰中,打過無數次的硬仗,在項梁死後,項羽扛起了反秦的大旗,帶著江東子弟以一敵百。

反秦最著名的一戰就是巨鹿之戰,這一戰是項羽的成名之戰也是項羽的生死之戰。

項羽帶著所有的項家軍一起沖殺,九戰九勝。

將兵力強於自己幾倍的秦朝軍隊打懵了。

王離的二十萬軍隊被五萬軍隊打得措手不及幾乎全軍覆沒,主將王離也戰死了!還剩下秦朝的主力章邯的二十萬大軍,如果這二十萬大軍能夠同仇敵愾,繼續打項羽的五萬殘餘部隊,這一戰項羽估計就很難打了。

不過項羽打出了威名,其他反秦的部隊都來匯集幫助項羽,另外章邯這邊也出問題,趙高在迫害章邯,並且章邯不管是輸是贏,回來都要被責罰,章邯一怒之下,投降了項羽。

項羽接受了二十萬秦軍之後,無處安置,後來坑殺了二十萬秦軍!

這一戰項羽是賭一把的,並且如果沒有其他反秦軍隊的匯集和章邯的反水,那麼項羽是極其危險的!

在楚漢爭霸中,項羽打過最有名的一戰就是彭城之戰!這一戰項羽帶著楚軍三萬精銳打敗了劉邦56萬大軍!這一戰也是運用了項羽極高的軍事能力。

項羽在東邊齊國,劉邦占領了項羽的都城彭城。

然而項羽沒有從東邊突襲劉邦,而是繞過西邊來將劉邦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劉邦手下的兩大頂級謀士,張良和陳平都沒有想到項羽會來這一手。

所以項羽三萬大軍將劉邦五十六萬大軍擊潰。

當然劉邦的五十六萬大軍也是有水分的,大部分是其他諸侯王的軍隊,劉邦自己手裡的大軍最少也有二十萬左右。

這一戰同樣也是項羽的生死之戰,如果劉邦能夠預判到項羽的計謀,那項羽很有可能會被擊潰。

這兩次戰鬥打出了項羽的威名,也讓項羽軍事能力發揮到極致。

但我們可以發現一個規律:那就是項羽打仗喜歡以弱勝強,喜歡賭一把。

兩次大戰都是生死之戰!

韓信的軍事生涯

韓信也是一個軍事天才。

在軍事方面的能力也是非常出眾的。

韓信打過很多硬仗,這些硬仗大部分都是楚漢爭霸的時候發生的。

也就是說韓信的軍事能力體現在楚漢爭霸的時候。

劉邦要打敗項羽,必須把魏、趙、代、燕、齊先滅了,將這些諸侯收攏於自己手裡,才能夠打敗項羽。

而劉邦和項羽卻在滎陽成皋一線鏖戰,韓信則帶著軍隊卻滅五國。

最典型的就是井陘之戰,這是韓信的成名之戰。

韓信三萬大軍對戰趙代二十萬大軍。

這一戰打得很兇險,還流傳出一個成語背水一戰!韓信先詐敗,引誘趙代聯軍進攻韓信,並且收攏了韓信大部分的糧草輜重,而韓信卻令人帶著小股部隊去摘了趙代營的大旗,這一戰趙代大軍被韓信打得大敗,主將陳馀被殺。

還有韓信的生死之戰濰水之戰,這一戰韓信的軍隊對戰齊楚聯軍。

這一戰楚軍的大將是龍且,並且龍且被譽為是項羽手下第一大將,這個名聲是很響亮的!然而韓信用計堵住濰水,然後水淹齊楚聯軍,這一戰龍且戰死!齊楚聯軍也沒有多少生力軍可以匹敵了。

所以韓信打仗,善於謀略,並且能夠針對性地找出敵人的弱點,可以擊敗敵人。

韓信VS項羽

那麼韓信大戰項羽,在同等兵力的情況下,誰能贏呢?

我認為韓信的贏面更大一些。

韓信在漢中和劉邦有過這樣一段對話,劉邦問韓信能統多少兵馬,韓信很自信地說多多益善。

韓信的意思是不管兵多或者兵少,他都能統領地特別好。

如果是兵多那就更好不過了。

韓信為什麼能夠說多多益善,那在於他的軍事能力以謀略為主,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是不會用勇猛來解決問題的。

這就說明韓信的軍事能力是建立在打必勝之戰!沒有必勝的把握,韓信是不會賭的!

項羽則有一點賭的成分,更多的是靠勇猛來感動手下的兵士,對於兵士的忠誠度是非常高的。

項羽的軍事謀略也是有的,像彭城之戰就是非常好地運用了軍事謀略,但我覺得項羽的勇猛大於謀略,在用勇猛和謀略都能解決問題的情況下,項羽還是更喜歡用勇猛解決問題。

所以項羽和韓信在同等兵力的情況下,韓信能夠針對性地找出項羽的弱點,從而擊潰項羽。

最後一戰垓下之戰就非常能夠說明問題!韓信、劉邦、英佈、彭越四方大軍共計六十萬一起圍攻項羽的十萬大軍。

韓信作為總指揮,也是印證了他帶兵多多益善的結果。

這一戰項羽的十萬大軍全軍覆沒,並且項羽最後以勇猛賺取了漢軍幾百條的性命。

這也側面印證了項羽的勇猛!

參考資料:《史記》《漢書》《資治通鑒》

以上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我是文史兄弟,文不離史,史不離文,文史兩兄弟。

創作不易,杜絕抄襲,翻版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