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設置郡縣制,被儒生唾罵了2200年,如今歐洲人羨慕都來不及。《網路歷史》

讀《資治通鑒》,秦始皇是絕不能繞開的人物。

正所謂『百代都行秦政法』,秦始皇統治全中國雖然僅僅隻有13年,卻給中國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直到今天,仍能看到秦始皇當年留下的影子。

戰國末年,秦王嬴政的大秦軍團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六國,完成了中國的統一大業。

此後,秦軍又北伐匈奴,南征百越,為中華帝國擴張出一個龐大的疆土。

為了統治這個史無前例的大帝國,秦始皇與群臣們進行了一番激烈的討論。

根據《資治通鑒》記載,嬴政在確立皇帝制度後,就如何對全國各地進行治理,召開了第二次重要會議。

丞相王綰認為:『燕、齊、楚地太過遙遠,若不派皇子鎮守當地,很難進行有效控制』因此王綰建議,應當在邊遠地區恢復周朝的分封建土的制度。

然而,王綰的發言並不能讓秦始皇滿意。

隨後李斯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後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制。

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

置諸侯不便』

在李斯看來,周武王分封建土,所封的同姓子弟非常多。

但時間久了,隨著血緣的淡漠,這些兄弟之國便互相攻戰如仇人,周天子根本制止不了。

如今海內一統,應當全部設立為郡縣,這才是萬世的法則。

李斯言畢,秦始皇贊賞了他的看法,他總結道:

『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侯王。

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

秦始皇認為,天下人最怕就是戰鬥不休。

如今天下初定,又立藩王,實際是在埋藏戰鬥的種子。

因此,應當在全國設立郡縣。

在很多學者看來,秦始皇主持的這次禦前會議,是人類政治史上的一個裡程碑。

因為這次會議,標志著人類史上第一個現代國家的誕生。

很多讀者或許就要問了,2000年前誕生現代國家,你怕不是吃錯了藥了吧?

現在就請大家聽陶陶一一道來吧!

世界上的任何國家,實際都是源於一個個的小家族。

都是先有家,然後圍繞著這個強勢的家,才有了國。

因此在戰國以前,家和國是不分的。

中國歷史的早期社會是由宗族組成,即同一祖先的父系家族。

基本軍事單位,是由宗族內大約百家男子組成。

這些宗族部落不斷擴張,不斷吸納、征服其他家族,然後形成了國家。

而這個國家誕生的過程,在世界各地幾乎都是一致的。

因此在秦以前的古代,國家都是人格化的。

也就是說,國法等家法,一個人在國家地位的高低,往往取決於血緣的遠近,而非才能。

武王伐紂後,周公和薑子牙主持大封建。

其原則是,與周王血緣越近,所封的土地就越肥沃,人口就越多,爵位就越高。

正如荀子所言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

而這種原則,就是中國歷史上知名的宗法制度。

而這種宗法制度,也演變出了中國特色的貴族社會。

從周王,到諸侯,到士大夫,再到最低的士。

國土和爵位依照血緣的親疏遠近而層層分封。

到了春秋時期,諸侯國的數量已經達到140多個。

然而由於周天子的衰落,諸侯國之間展開了激烈的兼並戰爭。

從春秋到戰國,戰爭越來越激烈,死亡人數越來越多。

僅在254年的戰國時期,就打了468場戰役。

而這些戰爭的規模都異常龐大,光在長平之戰,秦趙兩國就聚集了百萬以上的軍隊。

而在這場戰爭中,僅趙國就有45萬人身亡。

對此,著名學者弗朗西斯·福山說:『希臘羅馬時期的戰爭,根本無法和中國戰國時期的戰爭相提並論』

在這場戰爭中,秦始皇也是受害者。

他曾作為人質,長期被困於趙國的首都邯鄲,受盡了冷遇,多次差點被殺。

因此對於這種殘酷的兼並戰爭,秦始皇有著超乎尋常的痛恨。

因此,他決定結束這不合時宜的、引起了無數戰爭和悲劇的宗法制度。

將地方的控制權從貴族手上收歸中央,改宗法制為郡縣制。

在這種想法的驅使下,秦始皇盡廢封建制,將天下分為三十六個郡。

在此後的征戰中,又將全國的郡縣擴張至四十多個。

與相對獨立的諸侯國不同,秦朝郡縣完全聽命於朝廷,是中央下轄最高一級行政機關。

郡守設郡守、郡尉、郡監,分別負責行政權、軍事權和監察權,相互制衡,防止地方割據。

在郡以下,設置了縣,縣設縣令,縣尉。

在縣以下,設佐官、令史等屬吏。

與分封制不一樣的是,秦朝官員就任的標準不是基於血緣,而是基於行政才能和對法律的熟悉。

就這樣,秦始皇依靠郡縣制,結束了地方治理的人格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非人格化』國家。

而當時世界上其他國家呢?

仍在實行分封制度。

秦始皇之後,中國地方制度雖然屢有變更,但卻永遠脫離不了『非人格化』這個大方向。

從郡國並行制,州郡制,道路制再到元明清乃至於現代的行省制,其實不過都是郡縣制的變體,萬變不離其宗。

著名學者馬克思·韋伯曾高度評價秦朝的郡縣制。

他認為秦始皇的郡縣制,就是政治制度現代化的開始,就是指家族統治被官僚機構所取代。

官僚們依據官職,被賦予不同的職責,在界定清晰的等級制度下設立各級管制、官員不得有獨立的政治基礎、官員必須遵守登記制度中的嚴格紀律。

薪俸官職隻是謀生的職業。

然而秦始皇因為焚書坑儒,徹底得罪了後世的儒生。

他任何舉措,都被視為暴政。

其所創立的郡縣制,更是飽受儒生們的爭議和唾罵。

可以說自秦朝滅亡後,郡縣制已經被唾罵了2000多年。

就如唐朝名臣蕭舉所說:『三代封建而久長,秦孤立而速亡』在儒生看來,秦始皇設立郡縣制,不過是其獨裁計劃的一部分,乃是獨夫民賊之舉。

因此,後世儒生屢次勸諫皇帝,應當恢復周朝的封建制。

然而由於現實原因,儒生們都不能得逞。

那麼郡縣制到底讓中國獲得了什麼呢?

郡縣制讓中國獲得了世界各國所沒有的東西,那便是統一。

中國歷代政權,無論大小,對於統一都有著極度的渴望。

而統一,便意味著和平與繁榮。

因此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而歐洲呢?

沒有秦始皇,自羅馬帝國滅亡後,便一直處於四分五裂之中。

而到了今天,因『郡縣制』而形成的強大國家,仍在讓中國為之收益。

在疫情劇烈發展的今天,統一的、互相支援的中國,相比於四分五裂、在疫情中互相拆臺的歐洲,具有極大的優勢。

而這一切,我們都必須感謝2000年前的那位偉人——祖龍秦始皇。

就如漢學家魯惟一所說:『中國因早熟的政治體制而實現統一,四分五裂的歐洲人羨慕都來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