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千古一帝秦始皇消滅六國統一天下之後沒多久就去世了,原本以為可以千秋永固的大秦帝國卻在秦二世的手中變得搖搖欲墜,由於秦二世胡亥受到了奸臣趙高的蒙蔽,導致秦國百姓在苛政之下苦不堪言。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兩人在大澤鄉發動了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由此揭開了秦國各地的反秦農民起義運動的序幕,同時也敲響了大秦帝國的喪鐘。
正所謂:『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在秦末漢初的大亂世之中大部分的農民起義首領,真正笑到了最後的隻有兩個人,一個是西楚霸王項羽,另一個就是出身泗水亭亭長的劉邦。
而最後的結局我們也知道,那就是劉邦最終戰勝了項羽,創立了長達400多年的大漢帝國。
不過,由此也誕生了一個疑問,為什麼英雄一世的項羽會敗給陰險狡詐的劉邦呢?
對於這個問題,很多歷史學家和考古學者都紛紛發表過自己的見解,可是卻沒有足夠的公信力讓大家信服。
關於這個問題,劉邦曾經給出過一個十分精辟的答案,那就是劉邦在建立大漢帝國之後召開慶功大會,面對著文武百官,劉邦難以掩飾自己的內心的激動說道:『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人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所擒也』
按照劉邦的意思,就是說項羽之所以會敗給自己,就是因為人才的緣故,身為帝王必須要學會駕馭各種各樣的人才,隻有這樣才能集眾人之所長 為己所用,從而創造萬世之功業。
然而,針對劉邦的說法,項羽卻給出的答案卻讓人大跌眼鏡,在太史公司馬遷的《史記》中曾記載有這樣一段話:『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著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請注意,這裡的『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也就是說當不可一世的項羽在山窮水盡之時,依舊不相信是劉邦戰勝了自己,而是認為是老天拋棄了自己。
試問這樣的歷史人物如何能夠成為千古一帝呢?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項羽的這種『天命論』中還隱隱約約的帶有著一種封建迷信,一種難以名狀的愚昧和無知。
從劉邦和項羽兩個人總結出來的勝敗之道中,我們就不難看出劉邦之所以能夠戰勝項羽,並非是出於偶然而是必然。
正是因為劉邦深刻的明白自己的短板和優勢所在,而項羽卻因為太過傲慢和自負最終敗給了劉邦。
項羽給自己留下的這十字評論,也讓後世嘲笑了上千年,正所謂:『勝敗乃兵家常事』,垓下一戰,項羽雖然一時失利,但主力尚存,原本可以渡過烏江東山再起,可是項羽卻迷信般的以為老天拋棄了自己,而選擇自殺。
痛哉、惜哉、嗚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