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華車,市井奪未央
塵沙起,鴻門巧對王
納賢良,無為得天下
三章法,垓下定漢疆
漢高祖劉邦的一生足夠傳奇,也足夠勵志。
如果從開國帝王的傳奇來看,恐怕隻有後世的明太祖能與之比肩。
高祖的性格舉重若輕,未發跡時,就敢在準嶽父年前誇下海口,還臉不紅心不跳。
尤其是鴻門宴,高祖的情商和智商體現得淋漓盡致,讓悍勇的西楚霸王成了背景板。
一場飯局,讓高祖封神,也讓人為霸王惋惜。
其實,鴻門宴上的項羽沒有對劉邦下殺手,是有自己考量,並非婦人之仁。
01
項梁之死引來的變化
項氏叔侄在起兵後,於民間尋覓到楚國王室後人熊心,立為楚懷王。
名義上看,此時項氏叔侄已經成了楚懷王的下屬。
但從反秦的過程來看,項氏叔侄才是義軍真正的領袖。
這樣,就導致了楚懷王與項氏叔侄曖昧不清的關系。
於是項梁然其言,乃求楚懷王孫心民間,為人牧羊,立以為楚懷王,從民所望也。
陳嬰為楚上柱國,封五縣,與懷王都盱臺。
項梁自號為武信君。
——《史記·項羽本紀》
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項梁的霸府並不與楚懷王的王宮在一起,而且對於楚一些重臣的分封完全是項梁說了算。
也就是說,項梁把自己定義為楚懷王的合作者、保護者,他需要有起兵反秦的招牌,懷王也需要項梁的支持,才能保全富貴。
雙方各取所需。
楚懷王雖然是傀儡,但不要忘了,再小的棋子也有自身的意志。
項梁把楚懷王當猴耍,楚懷王這隻猴無論如何肯定不會變成『齊天大聖』,但不妨礙他有一顆不甘平凡的心。
項梁在定陶戰死後,楚懷王以義軍名義領袖的身份,號召為項梁復仇,這無論怎麼看,楚懷王的行為都具備正義性和合法性。
在這個號召下,楚懷王才能走向前臺,將自己的影響力傳播到各級將領中。
反觀項羽。
項梁死後,項羽並不能馬上就將項梁的威望,也可稱之為個人魅力型權威全盤繼承,隻能部分繼承,這才讓楚懷王有了整頓、掌控內部的契機。
但是,項羽畢竟悍勇,足夠楚懷王忌憚。
而且如果貿然處理項羽,恐怕也會影響到楚懷王的聲名。
因此,楚懷王想攫取真正的權力,隻能一步一步架空項羽,使之邊緣化。
緊接著,便是楚懷王的滅秦安排,『諸將誰先入關中則王關中』,使得劉邦有了獨立發展的機會,項羽成了宋義的副手。
楚懷王,這一招拉偏架的行為,昭然若揭。
但不要忘了,宋義、項羽這一路又是主力,劉邦隻是偏師。
所以,懷王與諸將的約定更像是一種畫餅,估計他都沒想到劉邦、項羽能完成。
02
劉邦、項羽各自的算盤
楚懷王的安排,讓人見識了權力的誘惑,同時看到了他的手腕。
但楚懷王能有自身意志,更何況項羽和劉邦。
劉邦率先進入關中,對楚懷王來說,應該影響不大,畢竟他就想利用劉邦牽制項羽。
但項羽在巨鹿果斷殺掉宋義,並且在和秦軍主力決戰中取勝。
這樣一來,項羽身上的威望甚至超過了之前的項梁,成了諸侯聯軍的『上將軍』,這是楚懷王沒有料到的。
接下來,對於『懷王之約』,體現劉邦、項羽各自的盤算。
劉邦確實有『王關中』的心,也具有『懷王之約』這樣正當的理由,所以他派兵拒絕諸侯之兵進入關中;
項羽則有對『懷王之約』破壞的心,但目前還不能公開發作。
所以,雙方就『懷王之約』有了各自的理解和說法。
劉邦的謀臣張良將劉邦軍隊拒絕諸侯軍隊進入關中,說成是『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但這是在劉邦集團的『二五仔』曹無傷向項羽檢舉揭發後,劉邦集團的反應而已,很明顯這是劉邦的借口。
項羽進入關中,此時項伯對項羽的勸諫是:『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而善遇之』
項伯的這段話表明了,劉邦是項羽的前驅,懷王有約定在先不假,但項羽已經是諸侯聯軍的名義統帥,劉邦無論從聯軍地位,還是之前是項氏集團的成員來看,劉邦拿下了關中,不相當於替項羽完成的麼?
因此,項羽在進入關中後,並未持續對劉邦發動進攻。
只要換來劉邦的臣服,那麼『入關中』的是誰都無所謂了。
假設華容道上,關平或周倉斬殺了曹操,諸葛亮能說關羽沒完成任務嗎?
因此,雙方對之前的小規模沖突,大家的定位都是『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是流言讓劉邦與項羽生了『嫌隙』與『誤會』。
那麼,舉辦鴻門宴就是為了解除誤會,而非要將沖突擴大化。
03
鴻門宴的效果
對於劉邦而言,他需要解決掉目前迫在眉睫的危機,因為從軍事實力上看,項羽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對於項羽而言,他目前還不是『西楚霸王』,還隻是諸侯聯軍統帥而已,他要想奪取天下,首先必須獲得『王』的資格,此時他還不具備和懷王翻臉的實力。
因為,諸侯聯軍是在滅秦、裂土封疆的號召下組織起來的,就軍隊成分來看,項羽軍隊的組成比劉邦體量大,但也更為駁雜。
拋開諸侯聯軍,項羽的直屬力量能否在數量上對劉邦占據絕對優勢是值得商榷的;
然而,劉邦一路入關中,更多的是靠招降納叛,政治上瓦解對方。
與項羽的軍隊經歷了巨鹿之戰的惡戰不同,劉邦的軍隊遭到的考驗並不多,戰鬥力是需要打個問號的。
雙方如果直接沖突,對二人都極其不利,反而是便宜了在巨鹿之戰中充當看客的其他諸侯。
最極端的情況,項羽在對決中戰勝了劉邦,一來自身實力肯定要受損,再者恐怕也會讓諸侯聯軍『兔死狐悲』。
通過各自的妥協,盡可能讓自身利益最大化才是可行之道。
而鴻門宴最終也達到了雙方想要的效果。
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
亞父者,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
按當時的禮儀,君臣關系中,朝北的座位屬於末座;主客關系中,朝東坐者是主,朝西坐者是客。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劉邦願意朝北坐,皆是表態自居於臣屬之位。
那麼,確認了和劉邦的『君臣關系』後,項羽自然具備了『王』的資格。
是以,他誅殺子嬰,毀秦宮,算是『滅秦』的進一步收尾工作,然後才理直氣壯地向懷王報告滅秦的效果。
如果不做這些,即便向懷王匯報的人是項羽,但劉邦依然是最搶戲的人。
是以,鴻門宴的項羽並不是一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人,相反每一步行為都有自己的意圖。
毀壞關中是項羽參與、攫奪劉邦滅秦的功勞,以求風頭蓋過劉邦的行為。
楚懷王對於項羽分封諸侯的建議,隻回復了兩個字『如約』。
不管楚懷王是認可項羽的分封建議,還是堅持封劉邦為王,一個全面被毀的關中,對於諸侯聯軍來說毫無吸引力。
即便大家都想著『懷王之約』,可更在意現實利益。
正是這樣,項羽分封諸侯才會順利,沒有明著背棄『懷王之約』,卻讓懷王的算計變成了泡影。
這也讓項羽和楚懷王的矛盾激化,為項羽殺死楚懷王埋下了伏筆。
不過,楚懷王雖然死了,留下的政治影響依舊存在,尤其是『畫餅』這個行為。
項羽看到了『畫餅』的弊端,雖然畫餅有利於激勵眾人,但一旦畫的餅實現了,就意味著需要將自己的器物、名望等有形無形的資產分享給實現畫餅大業的人,某種意義上,會使得自己的利益受損;
而劉邦卻看到了『畫餅』的好處,雖然有人實現了畫餅,需要賞賜金錢、美女、權力,但不畫餅,哪裡會有奇跡?
只要餅畫得好,總有人感興趣。
所以,劉邦在楚漢相爭的時候,總是不吝嗇賞賜跟隨自己的人。
因此,項羽手下的人才一看跟著項王沒好處,都投靠到了劉邦這邊。
楚漢之爭,最後也以劉邦勝出劃下了句號。
如今的HR要明白,畫餅本質是忽悠員工,不然劉邦也不會事後清算韓信、英佈等人了。
但夢想不能當飯吃,你得來點實際的,人劉邦可是很舍得下血本的。
如果你老覺得留不住優秀人才,就要檢討一下自己,是不是畫餅的『姿勢』水平不高,還需要繼續學習!
註:圖片來自《楚漢傳奇》劇照。
部分觀點參考劉三解《漢瓦》
本文創作團隊
作者 | 趙希夷
策劃 | 趙希夷
編輯 | 趙希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