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劉邦,大家能想到什麼呢?『漢朝皇帝漢高祖』『皇帝』『流氓』。
很奇怪,那為什麼他會給人以這麼一種印象呢?這還要從成立漢朝之前說起。
劉邦還有一個哥哥,俗話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劉邦和他哥哥就是如此。
哥哥從小就很爭氣,小小年紀就有一番作為,並且成家立業。
劉邦可就差遠了,用整天遊手好閑的小混混來形容他一點都不為過。
每天就呆在家裡,什麼也不幹,他的哥哥畢竟是兄弟倆,但是嫂嫂就忍不下去了。
對劉邦吹胡子瞪眼睛,但是劉邦卻絲毫沒有要做出改變的意思。
再來說說項羽。
此人從小就才智過人,機智靈敏,後來被封為諸侯王,衣食無憂,但就死這樣一個諸侯王,卻喜歡帶兵戰爭打仗,雄心抱負驚人。
這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碰撞,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項羽用人不當,韓信『含淚離去』
項羽本是貴族家庭出身,心高氣傲,再加上自己從小就萬眾矚目,備受愛戴,所以多少有點『迷失自我』,覺著自己的決定觀點才是最對的。
而韓信這個人從小就家境不好,所以從小就受盡了苦頭。
歷史上著名的胯下之辱就是韓信所經歷的。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韓信經歷了太多,所以被鍛煉的眼光夠長遠,謀略夠多。
韓信最初臣服於項羽,遇事沉著冷靜,再加上從小就癡迷兵法,因此經常會給項羽提出很多建議。
但是因為韓信的職位比較低,人微言輕,而且項羽認為,人就應該各司其職,小職位的人就應該做好自己分內的事。
因此一隻不重用韓信,開始的時候韓信不以為然,因為他心裡覺得是金子總會發光,可是日子久了,還是不受到重用,不由得憤慨之氣湧上心頭。
劉邦慧眼識才,韓信大展身手
韓信心灰意冷,抓住時機,通過關系,投奔到劉邦那裡去。
項羽是想破腦袋也想不到,就是這個他絲毫不放在心上的小人物,最後讓他輸的一敗塗地。
劉邦一直受人冷落,在別人看來,他胸無大志,成不了才,但是隻有他自己知道,真正的自己是什麼樣的,隻有自己知道自己心裡最終的目的是什麼。
而劉邦確實善於選用人才,韓信的到來,讓他如虎添翼。
有了韓信的幫助,劉邦可謂是春風得意,一路披荊斬棘。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後期,劉邦的主要對手就剩了項羽一個。
韓信在項羽手下多年,雖然沒有受到重用,但是對於項羽的戰場用兵,以及做事風格,不說是了如指掌,卻也是輕車熟路。
最終幫助劉邦打敗了項羽這個強敵。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項羽這個人物在歷史上,可以說是要風有風,要雨有雨,自身也不差,但最後怎就落得個自殺的下場呢?俗話說,成功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和地利可以沒有,條件可以被人創造,但是如若沒有人和,隻有天時地利,是萬萬不可的。
項羽本就是一個諸侯王,諸侯王按說是不應該操心戰事的,但是偏偏這個諸侯王就熱衷於戰事。
如果單單是喜歡,那也是無可非議,但是主要是項羽的所作所為,讓百姓寒心。
項羽每打下一座城,便會下令屠城。
不管老弱病殘,在他手裡,都是不可能活命的。
先是傷了老百姓的心。
後來又坑殺二十多萬別國士兵,這又讓他自己手下的士兵居安思危。
因此沒有人和,項羽再多的天時和地利,終歸是沒有用的。
再加上韓信這個關鍵人物,因為韓信以前在項羽的手下就從來沒有得到過重用,憋屈的多年,韓信對項羽當然是懷恨在心,其實後期項羽也主動找過韓信,說可以和韓信劉邦三分天下。
但是韓信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人,他不能置劉邦的知遇之恩之情於不顧,因此拒絕了項羽的請求。
並且在最後的時候,拔劍指向項羽,使得項羽自刎而終。
一代梟雄的隕落。
結論:
對於項羽為何會輸給劉邦這個話題,韓信曾經說過八個字:『匹夫之勇,婦人之仁』極具諷刺的八個字,如若項羽在鴻門宴裡沒有放過劉邦,那麼就不會有最後的失敗。
如果項羽堅持己見,把眼光放長遠,那麼也就不會沉迷於自己的小世界從而錯失人才,萬劫不復。
還有一位人物對此件事情僅僅用一個字就做出了概括『勢』。
項羽後期,大勢已去,民心所逝。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說的就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