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空氣極度清冷,項羽在軍營裡坐立不安,垓下之戰已經到了吃緊的時刻,軍中兵疲糧盡,人心惶惶,未來的路到底該怎麼走?
打還是投降?
項羽緊緊地咬了一口嘴唇,身體微微顫抖。
忽然,不遠處的軍營外歌聲四起,項羽猛地站起來,朝外面望了一眼,他後退了兩步一下子跌落在大殿上,難道,難道我真的要敗了?
將軍!虞姬撲過來,跪倒在他的懷裡,她滿臉淚痕,泣不成聲。
項羽嘆了一口氣,聲音低沉地說道,虞姬,這大概就是我的末路了,這一生恐怕要負你了。
說著,他站起來,自己倒了一杯酒,猛然灌下,仰天大笑,隨即轉身看著他的一眾將領,目光堅定地說,走,決戰!
項羽帶著最後的兵馬走出大營,他器宇軒昂,殺氣騰騰,消失在黑夜的山林中。
殊不知,這一戰,卻是他人生的整個終點。
那一年,他也不過三十來歲,他把自己最好的時光留在了戰場上,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命運真的沒有回頭之路了嗎?
項羽到底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
他的人生軌跡到底對我們有什麼樣的啟示?
一、項羽的高光時刻
項羽起兵的時候,才二十四歲,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
項將世代都是楚國的大將,他的父親項燕也是有名的軍人,曾被秦國的王翦所殺害。
父親去世以後,項羽就一直跟著叔叔項粱長大。
項羽年少之時,心氣極高,自以為很有本事,不願讀書,就想學本事,上場殺敵。
項粱很生氣,常常怒斥他。
項羽不服氣地說,讀書不過就是認幾個字而已,沒有意思,我要學的是以一抵萬的本領。
項粱所悟,便以兵法教之,沒想到這小子學得倒挺快。
隻是他年少氣驁,學了一陣子自以為懂了,便又不肯精進了,項粱也拿他沒辦法。
後來有一回,秦始皇周巡全國到了會稽這個地方,項粱帶著項羽前去觀看,項羽忍不住叫了一句,等我長大了,也想取代他的位置。
項粱一驚,趕緊捂住了項羽的嘴,讓他不要亂說,免得遭禍。
顯然,這位英雄在年少之時,已經有了異與常人的想法。
公元前209年,天下終於再也忍不了秦國的苛責暴政,百姓之中有人開始造反,會稽縣的郡守殷通慫恿項粱也一起起義。
項粱說好,等我叫項羽一塊進來商議。
等召項羽進來,項粱向其示意,項羽拔劍斬下了殷通的頭。
周圍之人怕得紛紛跪在地上,不敢抬頭。
項粱奪了殷通的兵權,召來附近的士兵官吏,舉兵吳中。
起時,項粱等人先隨陳涉手下人召平的隊伍一起西進,後陳涉被殺,項粱等人從彭城趕往薛縣,商議接下來的安排。
這時,劉邦也從沛縣起義,前往薛縣,投靠項粱的隊伍。
居巢人范增前去勸說項粱,當初楚國滅亡是最無辜的,楚懷王去往秦國之後,根本沒有回來。
倘若起義,先立楚國後裔為王,再起兵剿滅秦國,這樣才有正當的理由。
項粱聽從了范增建議,在民間找到了楚懷王的後人孫心,然後立他為大王。
接著他繼續西進,與秦軍對抗。
定陶一戰,項粱大敗秦軍,楚兵有驕色,後秦軍大破楚軍,項粱被殺。
項粱死後,項粱所立的楚懷王孫心並不看重項羽,他提拔宋義,壓制項羽,命兩人帶軍前去趙國鉅鹿迎戰秦軍。
一行人到了安陽,宋義卻命人駐紮在那裡,就是不進鉅鹿。
項羽告訴宋義,我們應當趕快進軍,和趙軍裡應外合,把秦軍剿滅。
宋義卻不同意,隻說自己懂兵法,現在不到時候,等看看再說。
項羽焦急不可等待,他向宋義進諫了好多次,這個滴水不進的男人就是不聽。
項羽忍無可忍,終於有一天,他闖入軍營斬下宋義的腦袋,假借楚懷王的命令,說是他讓自己私底下殺掉宋義,由此奪了兵權。
項羽先斬後奏,楚懷王也被弄得沒辦法,他不得不封項羽為上將軍,令他前去鉅鹿救急。
項羽帶著兵馬引兵渡河,以必死的決心殺進城裡,大破王離的部隊,嚇得那秦軍四處亂竄。
這一戰,項羽名震天下,所有人不得不服,大家夥都紛紛低頭,不敢仰視他。
這是項羽一生中最高光的時刻,鉅鹿之戰足以記錄進歷史。
二、項羽與劉邦的對抗
接著,項羽帶兵西進咸陽,路上遇到秦將章邯、司馬欣兩人,他們願意跟隨項羽,倒戈楚軍。
於是項羽將其納為自己的部隊之中,同時,他將其他秦國的士兵一並坑殺,以免人多產生事端,隻帶著章邯、司馬欣等三人前去秦地。
從這一點來說,項羽確實殘忍,他帶兵勇猛不假,卻性情殘暴,所到之處燒殺滅口,未免有失人情。
等項羽到了咸陽之後,他才發現劉邦帶著軍隊早就攻破了咸陽的大門。
項羽很氣憤,怎麼不是自己先進城?
好在,劉邦有遠見,沒有動咸陽城裡面的一草一木,隻是駐軍霸上,等待項羽的到來。
其實,那個時候,項羽氣盛威大,劉邦根本沒有能力與他抵抗。
項羽假意邀請項羽一同鴻門宴,那一晚,劉邦僥幸逃脫,保得一條小命。
但項羽卻沒有意識到這一次的失手,卻改變了他後來的整個人生軌跡。
幾日之後,項羽也帶著人馬屠殺咸陽,掠奪珠寶美女。
有人告訴他既然秦國已滅,天下就是您的了,您不如安定在關內,這裡地勢險要,物產豐富,是個好地方。
項羽卻不,他非要帶著兵馬回到彭城。
他說:
『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這句話怎麼看都略帶孩子氣,一個人功成名就之後,竟是回到家鄉,把自己的聲望所得給家鄉人看,這是什麼邏輯?
一個霸主稱王之後不是應該思考接下來的策略嗎?
怎麼卻是回到家鄉休養生息呢?
總之,項羽自封西楚霸王,回到彭城,把劉邦貶到又偏又窮的巴蜀去。
劉邦怎麼可能甘心,項羽前腳剛走幾步,劉邦後腳就追回來了。
五年,整整五年,劉邦和項羽對峙了那麼久。
兩人最終到了決戰的地步。
三、決戰,項羽之死
劉邦正面襲擊了項羽幾次,都被項羽打得落花流水。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劉邦都沒有能力與項羽直面硬抗,但有一個人改變了這個局面,。
這個人就是韓信。
韓信曾經跟過項羽,但項羽沒有重用他,後來,他就到了劉邦的平臺。
劉邦給了他機會,也讓他施展了自己的軍事才華。
劉邦曾被項羽打回來之後,奪了韓信的兵權,派他前去平定齊地。
這一去可好,韓信徹底在齊地當了老大。
有那麼一段時間,天下三分,劉邦、韓信、項羽三方相對。
項羽寫信邀請韓信加入自己,韓信猶豫,沒有答應,他想到劉邦曾對自己有恩,於心不忍。
最後,劉邦再次設計,承諾事成之後給韓信封地,韓信這才定心,站在了劉邦一方,一同對抗項羽。
至此,隨著戰爭的殘酷,項羽的實力終究被耗盡了。
那一天晚上,項羽帶著剩下的八百起兵沖殺出去。
劉邦警覺,立馬令大將灌嬰帶著五千騎兵追趕。
項羽渡過淮水的時候,能跟上的騎兵隻有一百多人了。
等他趕到陰陵,結果卻迷了路,他找了一個農夫問路,農夫糊弄了他,跟他說往左走。
誰知,左邊竟是沼澤地,這麼一折騰,漢軍又追了上來。
項羽當即立斷,帶著兵馬往東走,來到東城。
這時,他手下的士兵隻剩下二十八個,漢軍卻有數千人追趕。
項羽轉頭對他的士兵說,今天我被困在這裡,是天要亡我,並非我怯戰,哪怕死,我們也要痛痛快快打一場!
於是,剩下的人馬分為四個分隊,一起沖出漢軍的包圍。
漢將楊喜前來挑戰,追逐項羽,項羽雙目一瞪,嚇得楊喜連連後退,人馬俱翻。
項羽再次往前沖,又殺一員漢將。
所有人都戰死了,隻剩下項羽一人,他連殺帶跑,來到烏江邊。
烏江邊有為亭長不忍看著項羽戰敗,勸項羽渡河,東山再起。
項羽卻沒有答應,他說我帶著八千江東子弟渡江而西,如今卻無一人生還,我有什麼臉面歸去。
最後,項羽下馬,獨自手持短劍對戰漢軍,又殺了百餘名漢將,項羽身受重創終於支撐不住。
他半跪在烏江邊,舉劍自刎,鮮血染紅了江水。
漢軍的五位騎士先後趕到,王翳砍下了項羽的腦袋,剩下四人楊喜、呂馬童、呂勝、楊武瓜分了項羽的屍首。
從此以後,這個世上最勇猛的男人成了歷史的一段佳話。
四、
很多人都在思考一個問題,項羽到底還有沒有再起來的可能?
他之所以不過江,是他的性情使然,他認為自己沒那麼臉面。
但是,烏江邊的那位亭長是跟項羽說過的,他說江東雖小,地方也有千裡,您稱個大王還是能夠做到的。
但項羽沒有那麼做,他選擇了滅亡。
看一個人要把這個人的人生曲線拉長看,當初項羽鉅鹿之戰成名,這是他最巔峰的時刻,從那以後,其實他一直在走下坡路,直到此刻的絕境。
可是,即便絕境,他那時也才三十來歲,人生遠遠不到終點,怎麼就不可能?
我不知道項羽為什麼不選擇過江,我覺得只要命在一切都有可能。
《康熙王朝》裡面,大臣李光地被索額圖、明珠兩人搞得裡外不是人,他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了,最後觸怒了康熙,康熙把他打入了大牢。
李光地痛不欲生,想一死了之,還好蘇麻喇姑趕到,救下了他,她對李光地說,你死了,沒人給你翻案,只要活著,就有可能。
只要活著,就有可能。
且看劉邦稱帝之後,中原大地看似平定,實則暗潮湧起,陳豨、韓信等多人造反,劉邦為剿滅這些造反的人,就來來回回好幾次,實在耗盡心力。
項羽為何不可能?
他應當茍命活下來,好好反思自己,學習一下劉邦的長處,提升戰鬥思維能力,和這位老油條一樣,玩玩心智,說不定歷史都能改寫。
每一個人的人生曲線都是上下浮動的,隻不過有的人浮動大,有的人浮動平緩。
垓下之戰,項羽已經逼死到角落了,他還能怎麼走?
倘若闖過這個坎,說不定還能起來呢?
倘若不能再舉兵,安安定定生活也好。
人活著,不就得鬥,人沒了,就什麼也沒了,不到最後一刻,就不能認輸。
關於項羽這個人的特點性格,很多人都分析過了,再講也沒意思。
我覺著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就是看一個人的人生軌跡。
每個人都是有起落的,誰都不能一帆風順,人生就是如此。
如果你能看懂這一點,要是人生再遇到什麼樣的坎坷,或許會更坦然面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