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從草根做到皇帝的秘訣:這3種人絕對不能用,至今都可行。《網路歷史》

漢高祖劉邦斬蛇起義,一舉建立了四百年大漢王朝,從一個草根平民做到一國的君主,這其中除了臣子的輔佐,還與劉邦個人的成功哲學分不開,劉邦一生不用三種人,這條規則即便是放在當今時代也依然適用

首先第一種就是無才之人,劉邦從一個亭長起義,沒有後臺背景的他面臨著太多的困難,所以有才幹之人對他來說非常重要,劉邦在起義前期身邊聚集的基本都是能人,如蕭何、樊噲、張良等。

其實在當時也有不少善於言辭拍馬屁的小人,但是一旦被人指出來,劉邦馬上就會將他們驅逐,因為他要的是真才實學而不是口舌之利。

劉邦不用的第二種人是反復無常之人,韓信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劉邦在被項羽封為漢王之後,進入西川貧瘠之地,暗中積攢自己的力量,此時他任用了韓信,這時主要看中的是他的才能,但是到了後來,韓信開始向劉邦提出一些無理的要求,例如要做齊王,之後又多次頂撞劉邦,這樣的人最後果然沒有好下場,被呂後密謀殺死。

劉邦不用的第三種人是太完美的人,也就是功高蓋主之人,這樣的人太過完美就無法體現君主的威嚴,所以劉邦自然是不喜歡的。

相國蕭何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從劉邦起義開始就一直跟隨他南征北戰,後來又幫助他治理國家,堪稱是一位沒有任何錯誤的完美之人。

但他也曾被關進大牢,出獄之後蕭何就開始變得低調,不敢再過問政事。

這幾條用人哲學雖說源自千年之前,但即便是放在現代社會中依然適用,由此可見,劉邦能奪取天下果然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