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身處帝王家的女子總是活在勾心鬥角之中,這句話說的一點兒也沒錯。
雖說在真正的歷史上,後宮所發生的事情並不像影視作品中寫的那樣充滿了戲劇性,但暗潮湧動等形容詞還是很恰當的。
尤其是當與帝家的政治和情感牽扯到一起的時候,就算是後宮也免不了一場腥風血雨。
這其中,比較著名的想必就該是被呂後殘忍做成人彘的戚夫人了。
在劉邦登基稱帝後,天下初顯太平,帝王自然也就容易松懈。
加之當時的戚氏本為當朝樂舞名家,時常為高祖爺奏樂起舞,將高祖爺的魂兒都勾去了。
這樣一來二去,劉邦很快便冊封戚氏為妃,陪侍君王左右。
然而,有了新歡之後,劉邦明顯就忘記了自己的結發之妻呂後,對她的態度也是一日不如一日。
要知道,作一直陪伴他從創業路上一路走來的呂雉,在飛黃騰達後卻沒能得到情感上的慰藉,這換作任何一位妻子都會嫉妒怨恨不是?
再加上戚夫人也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仗著自己得寵,便不僅一次的給劉邦吹枕邊風,讓他廢掉太子劉盈,重立自己的孩子如意為儲君。
要知道呂後曾為劉邦先後生下了一對子女,當時的太子劉盈正是他倆的親骨肉,這已經不是爭寵那麼簡單的事情了,呂後的心裡自然跟明鏡兒一樣,戚夫人那點兒小九九又怎能逃過她的法眼?
但奈何劉盈也有些不爭氣,為人在性格上過於懦弱,這對於半生戎馬的劉邦而言,自然是打心眼兒裡不怎麼看好自己這位太子的。
所以劉邦真的有過想要廢掉太子的打算,至於廢掉後新太子的人選,也就隻有戚夫人之子劉如意一人了。
別看我們對於呂後的印象都是狠戾與飛揚跋扈,但那也是在劉邦去世之後。
而在高祖爺尚在之時,她就算有再多的不滿和怨氣也不敢隨意表露和宣泄。
所以在危急關頭,她隻得以張良的兄弟作為籌碼,要挾張良給自己出謀劃策,保住劉盈的太子之位。
但是要知道劉邦本身就是一位深諳『鳥盡弓藏』道理的君王,他對於張良已經夠寬容的了,倘若張良插手帝王家事的話,劉邦難免不會以此為借口置他於死地。
再說了,畢竟太平年間不比亂世創業之時,就算張良說破了天,劉邦只要鐵了心要換太子,他也是沒辦法阻止的。
就這樣,萬般無奈之下,張良便勸呂後不如去尋一下當世大賢的商山四皓,因為聽說劉邦對這四位賢者頗為敬重,隻苦於一直不能將其請出山輔佐天下而已。
就這樣,呂後像是抓住了救命的稻草一般,急忙派人去尋商山四皓,而更為令人歡喜的是,誰都沒想到這四名老者竟然欣然答應,一齊出山輔佐太子劉盈左右。
如此一來,劉邦自然也就放棄了廢掉太子的想法,最終化險為夷。
後來戚夫人又曾不知天高地厚的哭求劉邦回心轉意,但那時太子已然處於不敗之地,她這樣的舉措隻能推進她日後悲慘結局的來臨。
不過,有人說難道劉邦就沒考慮到呂後的善妒之心,在駕崩前沒有為她留一個好的後路嗎?
其實是有的。
按照劉邦的說法,他讓戚夫人隨子一起前往封地居住,遠離朝堂,一來呂後沒時間下手,二來母子間也好有個照應。
隻可惜呂後出手的速度遠遠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在劉邦駕崩之後,戚夫人還沒等上路,就被呂後囚禁了起來。
剛開始的時候,她也隻是穿著囚服成日在宮中舂米。
隻不過日子一久,人難免會生怨氣。
所以在一句『相去三千裡,誰當使告汝』的話傳到了呂後的耳朵裡後,呂後也就徹底被激怒了,最終逼她喝下了啞藥,並將其手腳盡數砍斷,做成了慘絕人寰的『人彘』,著實令人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