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努力一生,為何沒能一統三國?因他少了劉邦的這兩種『霸氣』。《網路歷史》

對歷史人物,是需要對比的,因為凡事就怕對比。

皆知曹操在三國時期,是絕對的老大,出道早,成就高,地盤大,且最終司馬家一統三國,就是因站在了『曹魏的肩膀上』。

但這同時也使後人產生了疑慮。

比如,看漢朝的建立者劉邦,無論是文,還是武,都沒法跟曹操比。

因為曹操是著名文學家,還是頂級的軍事家,劉邦哪個也不沾,卻僅用了7年就一統天下了。

可曹操這麼牛,努力一生,卻隻能說是『周文王』安慰自己,這是為啥?

拋開兩人所處的歷史環境等因素,僅從曹操和劉邦的氣質上入手,其實便能清楚的看出,曹操少了劉邦的兩種霸氣!

一、面對命運時的霸氣!

命運是什麼?

其實就是所處的歷史環境!對劉邦和曹操這類命運強者來言,與其說是他們跟對手作戰,不如說是在跟歷史環境作戰。

劉邦的對手是代表著分封制的項羽,所以劉邦哪怕戰勝項羽後,卻還要繼續跟『分封制』繼續纏鬥下去。

曹操的對手,與其說是劉備和孫權,還不如說是門閥士族——這即是魏、蜀、吳三國共同的對手,同時也因門閥士族的選擇,而形成了三國格局。

所以,曹操、劉備和孫權,都是一面利用門閥士族,一面又打壓和防范,其中又尤以曹操為最猛。

明白了劉邦和曹操的『命運』,其實也就能看出兩人對待命運的最大不同。

皆知,劉邦有句經典名言是:《吾》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當時由於劉邦征討叛亂時受了箭傷,他老婆呂後,請名醫扁鵲來看病,正是這種狀態下,劉邦發出的這句霸氣名言。

即,我的命運是上蒼安排的,非人力可改變!流露出的則是,劉邦已經把自己和命運捆綁在一起,表達出的深層意思是:我劉邦就代表著命運!

而曹操也有關於『命運論』的名言: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顯然曹操缺乏劉邦的這種霸氣,不敢把自己跟命運捆綁,因為前面有個『若』。

也許有人說,曹操沒有稱帝,怎麼敢公開表達,自己跟上蒼《命運》相捆綁?

既然如此,那麼曹操為何一見荀彧,就說『這個人是我的張良』呢?

而反觀劉邦,他的這種霸氣自始至終彌漫著,哪怕被項羽揍得鼻青臉腫時依然不改。

比如韓信公然要稱齊王時,劉邦就罵:胯下夫,安敢稱王?

這雖是不厚道,有些鄙視韓信,但同時也流落出了,劉邦認為,隻有自己才配稱王稱霸的意思。

通過對比劉邦和曹操的霸氣感,可以清楚感知到,劉邦的格局其實高於曹操,這就註定了,兩人面對命運時,一個霸氣十足:我劉邦就要幹掉分封制!一個卻顯得無奈,即得利於門閥士族,同時又被門閥士族的圍困,被束縛住了。

二、面對對手時的霸氣!

倘若說,命運是看不見的對手的話,霸氣代表著,對開辟歷史新篇章自信的話,那麼如項羽對陣劉邦,劉備、孫權對陣曹操,則是看得見的對手!

曹操跟劉邦對比,則再一次暴露出了霸氣的不足。

經典例子是曹操對陣劉備時的漢中大戰。

由於夏侯淵被殺,曹操不得不親征漢中。

而劉備則命義子劉封去挑戰。

當時曹操便來了這麼一句:賣履小兒,常使假子拒敵!

大家是不是還記得曹操曾誇劉備『天下英雄,唯使君於操耳』這句話?

漢中大戰時的曹操,顯然被對手劉備給徹底激怒了!所謂,憤怒是因為沒有辦法導致!曹操顯然此刻,已經失去了自信心了,再無霸氣可言!

反觀劉邦,面對項羽要烹殺自己的老爸,劉邦卻輕松對道:『好啊,咱倆是結義兄弟,我老爸就是你老爸,你要烹殺咱老爸時,別忘了分我一份』

歷來人們對劉邦的這句話,都口誅筆伐,認為是無賴。

那麼既然這麼無賴,為何項羽卻沒敢下手呢?

因為劉邦明白一個道理:只要自己活著,那麼他的家人就意味著安全!自己一旦死了,家人跑到天邊去也別想活命!而同時項羽這麼做,是不是也因拿劉邦沒辦法了呢?

才使出這種上不來臺面的手段?

答案顯然是肯定的,項羽真拿劉邦沒辦法了!

再看漢中大戰前的曹操,無論官渡面對袁紹,還是荊州對劉表,甚至孫權,曹操無論勝負,局面優劣,都談笑風生從沒有『出口成臟』。

但這次卻大罵劉備了!這隻能說明,曹操的心態已經變了!

所以曹操哪怕他極盛之時,也最多吟出『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的『烈士』豪情,卻沒法唱出劉邦的『大風起兮雲飛揚』這等『威加海內』的霸氣。

這也註定了曹操雖功成名就,卻活得很苦,因為已經失去了自信心,對於對手感到無奈。

劉邦卻活得很灑脫,致死依然自信滿滿。

也正是因曹操少了劉邦的這兩種霸氣,導致了其努力一生,最終隻能三分天下。

這即是三國那個歷史時代造就,也是曹操缺乏引領時代潮流的自信所導致,在互相作用下,曹操最終隻能用『周文王』來安慰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