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登基後,分封了七個異姓王《包括登基之前封的一部分王,封號不變》,分別是:
楚王韓信。
韓王韓王信。
趙王張敖。
燕王臧荼《後臧荼反叛,劉邦俘虜臧荼,封盧綰為燕王》。
梁王彭越。
淮南王黔佈。
長沙王吳芮。
後來六個異姓王因叛變逐個被誅殺,隻有長沙王因為勢力弱小得以保全。
在誅殺異姓王的過程中,劉邦逐漸分封了十一個同姓王。
後來有一個掛了《劉賈》,一個被廢除了《劉仲》,所以算是立了九個同姓王,這九個同姓王中,除了楚王劉交是劉邦的弟弟,吳王劉濞是劉邦的侄子,其餘的都是劉邦的兒子。
韓信被貶為淮陰侯後,劉邦把韓信原來的封地一分為二,任將軍劉賈為荊王,統轄淮河以東地區;任皇弟劉交為楚王,統轄淮河以西地區。
皇子劉肥封為齊王,統轄七十多座城池,老百姓凡是能講齊國話的都歸屬齊國。
韓信最後以謀反罪名被誅殺。
匈奴在馬邑攻擊韓王信,韓王信乘機勾結匈奴造反。
劉邦親自率軍征討,中了匈奴的埋伏,在平城白登山被圍困了七天。
後來通過賄賂單於的閼氏才得以逃脫。
退兵後,劉邦命令樊噲留下來平定代地。
封二哥劉仲為代王。
後來代王劉仲棄國逃亡,自己跑回洛陽,高祖廢除了他的王位,改封為合陽侯。
趙相貫高等人謀反的事情被發覺,被誅滅了三族。
趙王張敖的王位被廢除,改封為宣平侯。
後來劉邦寵愛的戚夫人生的兒子如意被封為趙王。
陳豨在代地反叛,高祖率兵征討。
把趙國常山以北的地區劃分為代國,立皇子劉恒為代王《諸呂勢力被消滅後,代王劉恒被擁立為皇帝,為孝文帝》,定都晉陽。
梁王彭越謀反,被夷滅三族。
立皇子劉恢為梁王,劉友為淮陽王。
淮南王黔佈反叛,向東兼並了荊王劉賈的封地,向北渡過淮河,楚王劉交逃奔到薛地。
高祖親自率兵征討。
立皇子劉長為淮南王。
荊王劉賈被黔佈的軍隊所殺,劉邦打敗了黔佈,封他的侄子劉濞為吳王,把原先荊王劉賈的地方給了吳王。
燕王盧綰被說有反叛的跡象,高祖派樊噲、周勃帶兵攻打燕王盧綰。
盧綰聽到高祖生病的消息,帶著幾千騎兵在邊境等候消息,希望高祖病愈後可以到長安來請罪。
後來聽說高祖病逝,就逃到匈奴去了。
劉邦冊封皇子劉建為燕王。
參考文獻:《史記》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