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翻身的鐵證
作者 | 張良忠
擺在我面前的是一本厚厚的紙張泛黃的土地文書,在我的心底,它不單單承載了我村土改工作的歷史,它所包含的是那個年代億萬農村勞苦大眾渴望翻身得解放,當家做主人的迫切願望,折射出一個時代所特有的歷史印記。
它是一座歷史的豐碑,是中國農民階級翻身的鐵證。
這本文書是父親在他的晚年特意留給我的。
文書陪伴父親度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時光,與父親結下了深厚的歷史情緣。
在這漫長的歲月中,父親也為其傾註了良苦護佑摯愛之情懷。
我清楚的記的,那是2008年秋末的一天下午,我去探視年邁的父母親《父母由我們兄弟四人輪流贍養》。
已是八十有三高齡的父親從他所住的房屋內拿出一卷東西,然後小心翼翼地將層層裹著的紙張揭開,一本賬簿樣的文書展現在我面前。
父親語氣莊重地對我說:這是咱村農戶土改文書的存檔本,它跟著我已經五十多年了,現在我老了,頭腦不好使了,還是把它交給你保存吧!這東西實際也設有什麼用項,隻是個歷史物件,你若感到有必要保存,就放你那裡吧。
聽了父親一半叮嚀一半囑托的話,我鄭重地接過那文書。
文書是一個合訂本,長寬分別為38 公分,30 公分。
紙張較粗糙,是那個年代通用的紙張,顏色已泛黃。
文書是一戶一份的存檔表,單頁表格式,上面詳細記載了戶主姓名,成分,人口,地畝數及地塊位置,四至等項內容。
每頁文書上都蓋有縣政府的朱紅大方印章。
它給我的印象是,這份文書表格制做規范,印刷精致規整,項目設置科學完備,登記詳晰準確,從文書本身即可以想見那時的工作人員所具有的,高度的政治熱情和嚴謹細致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
父親把文書交給我後,顯出一副如釋重負的樣子,但也就在此時,我明顯的覺察到,一縷近乎神聖的靈光在我眼前閃過,之後,一種莫名的使命感便在我的心頭永駐不去,而與此相伴生的則是那一幕幕恢宏歷史時空的展現。
父親是村土改委員會成員,他參與了我村土改工作的全過程,他曾經不止一次的給我講過,1945年春夏間,上級黨決定,臨朐城西靠近西山根的幾十個村莊劃入益都縣,成立了方山區。
上級的意圖在於,通過新區的開辟,以此為基地,以加強對駐朐城之敵的鬥爭,以達借勢發力,奪機解放臨朐,拯救人民於水火的戰略目的。
方山區成立初期,由於轄區內敵社情十分復雜嚴峻,群眾懾於敵,偽,頑,匪的淫威,遲遲沒有發動起來,黨的各項工作的推行十分困難。
抗戰勝利給新區帶來了新氣象,群眾的革命熱情被激發起來,新時局,新面貌,群眾信賴共產黨八路軍,政治上有了靠山,生活上有了奔頭。
在減租減息的基礎上,1946年上半年,土改在全區陸續展開。
記得當時有句順口溜是這樣講的:貧農團,搞土改,鬥地主,分浮財,長工覓漢樂開懷,八路撐腰咱怕啥,翻身老農笑哈哈。
這是當時的真實寫照。
但是隨著內戰的爆發,國民黨還鄉團的卷土重來,群眾中『變天』思想又浮雲遮日,有的人把從地主那裡分得的糧食,土地,甚至小物件,又偷偷地給地主家退了回去,這其中不乏苦大仇深的貧雇農。
1947年臨朐戰役期間,方山區黨和政府組織發動全區人民全力以赴支援前線,土改工作暫時擱置起來。
臨胊,昌濰地區的相繼解放,換來了解放區的天是明亮的天,解放區的人民好喜歡。
在歡慶解放的鑼鼓聲中,解放區的人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以前所未有的熱情和氣魄掀起了建設自己新家園的熱潮,土改復查,填平補齊,土地證登記,直到1951年土地證發到農民家,最終宣告了黨領導農民進行土地革命的徹底勝利。
父親是建國初期入黨的老黨員,對黨對人民有一顆赤誠的心。
在為黨為人民謀利益的幾十年裡,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清正廉潔,忠誠的踐行了他為黨的事業奮鬥終生的入黨誓詞。
值此建黨101周年之際,僅以此文寄托我對父親的緬懷之情。
張良忠,男,中共黨員,縣公安局退休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