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唐肅宗為祭祀歷朝歷代的名將,並且為了激勵當朝及後世武將,特將薑子牙的尚父廟更名為武成王廟,簡稱武廟,與孔夫子的孔子廟齊名。
武廟主座則是西周開國重臣薑子牙,兩側各列歷史上聲名顯赫的戰神級人物。
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漢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仆射衛國公李靖,司空英國公李勣
右列:漢太子少傅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將軍孫武、魏西河郡守吳起、燕昌國君樂毅
後世稱主祀薑子牙為武祖,而其餘十人並稱『武廟十哲』
武廟十哲在當時備受尊崇,即使是配享的十人都可以說是軍事等相關領域都達到了極致,然而名將的誕生大多處於亂世,而在唐朝之前,中華史上最大的亂世非戰國莫屬。
上圖_ 薑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
武廟十哲中僅戰國一代的名將就有三人,但是作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利劍劍刃的王翦為什麼沒有入選『武廟十哲』呢?
- 1. 王翦的生平戰績
王翦是戰國時期土生土長的秦國老秦人,雖生與秦地,但是據《新唐書》推演,王翦的祖上可能是周靈王太子晉的後人,可以說是『王室』之後了。
秦王嬴政在鏟除呂不韋和嫪毐之後,親自攝政,並且將『滅六國』作為國家的頭等大事,所有國策都為『滅六國』為核心思想,秦國上下開始急速發展。
公元前229年,也就是秦王嬴政在位的第十八年,始皇命王翦從上郡出兵,開啟滅趙國之戰。
然而這統一六國的第一戰就讓王翦遇到了挫折,與齊名的『戰國四大名將』李牧,相持一年多的時間沒有拿下。
最後還是王翦利用反間計,除掉了趙國名將李牧。
李牧一死,王翦在趙國境內就沒有了對手,一路凱歌,滅趙蔥,破邯鄲,虜趙王,趙國自此成為秦國一郡。
上圖_ 荊軻刺秦王
公元前227年,秦王嬴政以『荊軻刺秦王』為由,令王翦再次領兵,開始了滅燕之戰。
燕王喜和趙國的『流浪』王趙嘉合兵一處,齊心抗秦,但是即便如此,也頂不住全盛之下的秦軍和名將王翦的攻勢。
歷史總是存在驚人的巧合,燕趙聯軍的敗軍之地正是當時送別荊軻,『風蕭蕭兮』的易水河邊,燕國也就此覆滅。
公元前224年,秦國開啟了『滅楚』之計,起先王翦認為滅楚必須要六十萬大軍才可以完全滅楚,而王翦曾經的部將李信則認為滅楚無需六十萬之眾,他隻需要二十萬即可。
嬴政考慮到秦軍連年征戰和國家實力,采取了李信的建議,讓李信領軍20萬,南下滅楚。
上圖_ 李信,生卒年不詳,字有成
可惜的是,李信輕敵,被楚軍誘殺,導致大敗,這一敗可以說是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為數不多的幾次大敗之一。
嬴政知道了,驚慌失措,為了挽救敗局,隻好親自去『求』王翦,答應了王翦的六十萬滅楚的方式,王翦同意領兵,率軍入楚,用堅壁清野的方式大破楚軍,斬殺楚將項燕《西楚霸王項羽之祖父》,楚國宣告滅亡。
秦始皇嬴政滅六國中,王翦親自帶兵參與滅掉的就有趙燕楚三國,並且魏齊兩國的滅亡都是王翦之子王賁所為。
王翦父子可謂是秦朝的開國利劍上最鋒利的劍刃。
上圖_ 秦滅六國 示意圖
- 2. 王翦的生平政績
如果王翦光有戰功,在政治上沒有絲毫建樹,那麼他沒有入武廟十哲還算說得過去。
然而事實並不是如此,王翦不僅是軍事戰神,政治之上也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
秦昭襄王時期,丞相范雎與魏國丞相魏齊有私仇,親昭襄王為了替范雎解心頭之恨,曾默許范雎以滅魏國為威脅,迫使魏齊出走魏國,遠投趙國。
但是范雎並不知足,時刻念及殺魏齊之事。
就在殺神白起打下長平之戰後,王翦就曾獻計,迫使趙王擒拿魏齊,魏齊沒有辦法,逃回魏國,但是魏國迫於秦國的強大,不敢收留,自此魏齊自殺。
范雎的心頭之恨得以了卻,也使秦昭襄王大喜過望。
上圖_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
嬴政剛登王位的時候,秦國一團混亂,朝堂上有丞相呂不韋把持朝綱,掌管全部國政。
後宮也有趙姬的『情人』嫪毐淫亂後宮,秦朝處於混亂不堪的狀態,瀕臨亡國。
此時王翦發覺嬴政不是一個廢君,為了挽救秦國,與嬴政裡應外合,獻計並親自帶人協助嬴政,在『蘄年宮之變』中,成功清洗了嫪毐的勢力集團,並借此事件罷黜呂不韋的相位,奪回朝政,嬴政全面掌握了國家的政治軍事權利。
- 3. 王翦錯失十哲之位
王翦不管在軍事還是政治之上都建立不朽的功勛,為秦王嬴政登上千古一帝的寶座奠定了不朽的基業,完成了白起沒完成的統一六國的大業。
但是,在唐肅宗設武廟之時卻被踢出十哲名單,歷史上並沒有記錄具體原因,但是我們可以根據當時的時代背景和古文文獻來推出大概原因。
上圖_ 王翦《生卒年不詳》,頻陽東鄉《今陜西富平東北》人
《1》王翦自身的原因
王翦後一場大戰役便是滅楚之戰,前面說過,秦王嬴政開始是派李信領兵二十萬伐楚,但是兵敗而回,最後秦始皇親自去請王翦復出。
然而王翦也是提出了出山的需求,不像白起一樣,為社稷,也不想韓信出兵圍項羽一樣,為時機。
而王翦卻提出了一個令秦王不悅的要求『請美田宅園池甚眾,以請田宅為子孫業耳』,向秦王要田要宅為子孫後代謀取福利,如果說這是人之常情,但是王翦在帶兵入楚之前,先後五次催促秦王嬴政兌現田宅的諾言。
而且在滅楚之後,為了保全自身而罷官回家,因此沒有輔佐秦始皇建立德政,鞏固國家根基。
而中國古代是十分註重『節操』的,皇帝希望臣子以輔佐皇帝位己任,以江山社稷為核心,然而王翦這種行為卻恰恰相反,在所謂的『創業』初期,就以這種執行王命來要挾君王,可以說是一種『大不敬』。
再加上當時的唐朝正好是安史之亂的末期,為了激勵朝堂及地方的武將,更不能以這種為了國家大業而威脅君王的臣子,作為楷模。
上圖_ 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
《2》反間計殺李牧
王翦滅趙時,被李牧擋下了一年之多,最後還是以反間計殺之。
在古代,尤其是古代的武將,大多都崇尚在正面戰場的勝利,尤其是像王翦這種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還用反間計的這種陰招,其實是有失名將名帥的風采。
《3》所處的大環境背景
我們可以發現,被推上『武廟十哲』的都或多或少的擁有幾個特點,以少勝多;軍事挽救政治;一己之力使國家崛起強盛;某個軍事領域的開創者或佼佼者
像白起,軍事上挽救了被政治打壓的秦國,長平之戰以少勝多;像諸葛亮,蜀漢一手爛牌,硬生生的將其帶到了『三足之鼎』的一足之位;像孫武,更是兵法的創始者。
上圖_ 長平之戰遺址 山西晉城高平市永錄鄉
綜上所述,即使是現有的十哲擁有一點甚至兩點的不好,但是在綜合實力上都遠遠超過王翦,所以王翦即使是開國重臣,秦朝第一開國功臣,但是才華及品質並沒法登上『武廟十哲』的帥位,隻能棲身於『七十二將』的將位
文:辰木
參考文獻:《新唐書》《史記 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傳》《戰國策》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